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关实证答疑】观睡眠相关答疑2:失败经验1-2

失败经验(1)

        师兄:昨天晚上坐,坐在那然后观水晶球,然后就想找回昨天上午那个觉得念头一个挨一个,来一个就马上觉知,不让它走,给它排除。就是想找回那个特别短暂的感觉,然后觉得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觉得观水晶球,一个念头走很远才能发现,然后再等了一会,又发现另一个念头走了很远才发现,中间的距离有点大,不像之前那一次就是紧挨着的。然后觉得好像观得不太好,然后就靠在那,觉得还是两只手和上次感觉一样,像是无数只蚂蚁在爬,烦得不行不行了,还有点烫。然后就开始观烦,但是这个感觉太难受了,实在是观不住,烦得不行了,然后就睡了。后来就反思这个,我觉得不能靠着观打瞌睡,我觉得还是得垫一个枕头,坐在那,哪都不靠,我觉得那种效果比较好。靠在那就胳膊不适啊,就各种不适感。这个我就有点疑惑为什么,因为正常的话像我之前一直躺着,应该是靠在那比现在孤零零的坐在那强啊,这个有点不太明白。然后觉得可能是自己着相了?

        老师:就说你通过打瞌睡去证的话,你就判断你坐之前,如果散乱的很了,你就用一个熟悉的姿势,这样去破那个散乱;如果散乱不是很严重的话,你就用一个比较有精神刺激的坐姿,也就是说不容易培养走神,不容易培养细昏沉的,这样的坐姿,然后这样去观。如果你设置的方法是通过观一种外缘去达到入定的话,那你就在外缘上下功夫。设置外缘一定要具有吸引力,同时有清明感,起柔软心的,而且是不展开逻辑思维的,一定要把那几个要点把握住。如果你设置外缘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走神的,那你就把侧重点放在观散乱心上。方法的调整就是,你觉得在这个过程中,经过调整你发现哪种方法有利于你现在去进行,那你就按哪种方法。路是非常多的,不一定是拘泥于一种方法。比如说你觉得观心现在不容易观,那你就观外境,你觉得观外境不容易观,那就观心,几条路就这样交叉进行。

失败经验(2)

        师兄:老师,打瞌睡时候设置的所缘是不是不能太亮?

        老师:对,打瞌睡设置所缘的目的是培养走神的,一定要让它产生审美疲劳。一个是要防止产生审美疲劳,一个是一定要让它产生审美疲劳。也就是你设置的所缘是什么目的,按照目的来确定。

师兄:然后是不是如果太亮的话还会导致一种情况,就是因为你设置它是想让自己走神的,然后你就会多多少少有一点作意让它走神,然后结果它就亮了。这样你就会产生一种对抗,就是有一点烦,会产生烦。

        老师:对,然后这时候你再去观,观的时候如果这时候烦,烦也是一种散乱,就去观烦。观烦之后,然后它又静了,不烦了,就处于一个静的状态。处于静的状态你无法观,无法观你再去观这个走神。

师兄:看来打瞌睡还是不能观水晶球之类的,还是得观稍微暗一点的。

老师:嗯,因为如果你观走神的话,你就必须去设置那个容易走神的,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的。

师兄:那我觉得也不能太容易走神了。

老师:那个一定能容易走神的。

师兄:就是设置的东西也不能太容易让你走神了。

老师:你说什么?

师兄:就是你设置的这个场景起码要让你有一点能专注了。

老师:没必要的,为了培养走神,你没必要。你设置专注的话,你就跟着它走了,你就培养专注去了。

师兄:那我可以设置身上的吗,我观手培养走神。

老师:观手?也可以。

师兄:哦,我还以为不能观身体觉受呢。

老师:可以的。

师兄:我有这样一个感觉,就是如果设置一个外景的话,它要是真能引起你的专注,这个就像一个层次似的,如果你是留意的话你就在这个层次,如果你一专注上去了之后,你在这时候走神很烦的。就是你明明专注了,然后再走神,就特别烦。

老师:那是因为你心的作意,你刻意地想怎么怎么样,你心里想刻意地做什么事,结果你对那一个事专注了,你说哎呦,没做到那一个观走神,走神又忘了。那个不行的。

师兄:所以我就设置了,比如说一个碗,白白的一个碗,什么都没有,想专注也没办法,或者是老师上课那个黑板,特别没意思,然后就……

老师:然后就观走神,它一不走神,没有入静了,没有这个念头了,然后你再观这个所缘,培养走神。

师兄:就是基本处于留意就行。

老师:对,留意就可以,不是说刻意要对它专注的,你的专注是始终警惕心放在那个走神上的。走神没有了然后入静了,入静了之后静是需要破的。然后你再去观所缘,一观之后马上又走神,你发现它又走神,又走神再观。这是打破那个静的,设置所缘的目的是打破静的,而不是为了去形成专注的。你的专注始终是在走神上,警惕心就放在那里。

师兄:老师,比如说我在很清醒的情况下也能出现细昏沉吗?

老师:你那不是清醒,只要你眼前是能够出图像的,一定有昏沉。

师兄:比如说我之前在山上的时候,就刚上山一段时间之后啊,就开始不管我坐也好,站着也好,甚至站着做饭也好,脑子里面就不停的放着图像。

老师:对,那就是走神。然后你说的那个咱们以前谈过了,所谓的开天目是一个一个层次的。首先一般人是睡眠,昏沉,会做梦,逐渐逐渐能做梦,逐渐逐渐似睡非睡,然后逐渐逐渐的,眼前的光明感慢慢地升起,但是灰蒙蒙的。随着你专注力逐渐提升,这种灰蒙蒙的感觉慢慢的又向清明发展,逐渐逐渐的就像黎明前的那种光感,和那种太阳落山后的光感。那么这时候就是一个细昏沉,在这种情况下,也类似于开天目,也是想什么见什么的。然后再向上一点,光明感又强了一点,稳定,也就是明显的觉得眼前光亮,那么这时候也能看到一些东西。这两种境界全部都属于细昏沉,只不过一个清明感强一点。然后再向上走专注感强的时候,光感越来越强,这个光感强的时候,因为是你专注力的原因,前面是静,前面那两个境界之所以稳定,是因为静,那么现在专注力提起来了,把那个静打破了,打破之后这时候眼前光感很强,但是它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一闪一闪的,为什么闪,那是因为专注把那个静打破了。然后在闪烁中你的专注力继续增强,而你不是被这种闪给搞乱了下来了,你反而在这个闪的过程中让专注力慢慢的稳定,继续增强,然后瞬间就开天目。你要了解,在这个闪没有形成之前,你始终是处于静的,只不过你静的稳定的层次不一样,越向下的层次,昏沉越容易展开,它表现为思维连续性,你想什么见什么。只要你现在想某种境界,一想眼前马上出现这种景象,那就是细昏沉。

师兄:我这个不是想啥见啥,我这个就是比如说我在这做饭,然后也能感觉出来就是像放电影一样都是以前的什么事啊,或者看过的电视剧啊,或者和以前的朋友交往的画面,全是那些以前的事情。我感觉是不是可能就是一静的话,以前的东西全部倒出来那种感觉(老师:对,那是随着那个念头走),就是一不小心就跟着那个走了。

老师:这也是四念处没练到的一个反映,就是你想从身体气脉走,身体气脉是必须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所以你做其它事的时候你不由自主还在观身体,然后这样地放松,入静,你放松习惯了,然后它就形成一个细的走神。因为所有的入定你不可能真正地达到入定,这时候就是一种细的,微细的意识流在发生作用,微细的意识流发生作用就表现为,像那个过电影一样,一样一样都出来。所以这个就是练习四念处,用专注去破,在做饭的时候你专注地做饭,专注于做饭的一举一动,一定不让这个思维展开,或者你打破就行。

师兄:我当时就是在专注,可能我当时不知道是在练四念处,但是我当时一个想法就是专注做当下的事情。就是心里面一直很平静嘛,做自己的事情就排除其它的,这种想法,然后就是这样子,然后它就开始放。然后我今天早上坐的时候感觉也是这样子,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情况。

老师:这个就用专注去破,如果现在确实出现这种走神了,就观走神,任何相都可以观,直接观走神。就像你打瞌睡一样,你觉得瞌睡了,你就直接观瞌睡,你觉得身体歪倒了,你就观这个歪倒,然后慢慢这样的直起来,再歪再直, 一定要保持缓慢,相变心不变。经过几次之后,你的专注力提起,专注力一旦提起,瞌睡一下子就没有,就全部消失了。所以你不能说是现在歪倒了,你去加一个判断,哦这是睡眠,睡眠我要克服,这是错误的。

师兄:在歪倒的情况下,那观要怎么观呢?

老师:观它的慢动作。你现在身体歪倒了,慢慢慢慢的歪,你就让它慢慢的歪。歪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这样慢慢的直,非常非常的慢,就这样。一定要保持连续性,这个过程是培养专注的过程。也就是你专注于这个身体改变的一举一动,随着你这个过程的增加,你的专注力越来越强,专注力真正培养起来的时候,瞌睡一下子就没有,丝毫不会瞌睡的。之所以瞌睡,是因为你在细昏沉中,念头的相续性,你跟着这个相续性走了。所以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安住于身体,安住于身体一举一动的变化,安住于这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因为这时候身体是一个所缘,你关注这个所缘的一举一动的变化,也就是它歪你就歪,头低下来你就慢慢地低,一定要非常非常慢的,然后它抬起来的时候你再慢慢地抬,一定要非常非常慢地抬。为什么非常慢,就是为了专注于它的一举一动变化,是在培养专注力。

师兄:思想跟身体分离,身体动思想就随着动?

老师:对,你就跟着它,观察它的一举一动变化,这样就培养专注了。

师兄:老师,这个专注达到的结果是静吗?

老师:这个专注,可以直接达到定,但是大多数人是因为心力达不到,达到了静,也就是经验丰富的人是一下子达到定的。

师兄:我昨天观就是发现身体有一点往前,然后我不舒服,我就按老师说的那种越慢越好,就是一点一点,我觉得也能花个四五分钟,从这样到这样。然后中间过程有烦,因为它太慢了,一慢就想快点,然后就得往下压,然后就慢慢慢,然后后来就不烦了。但是也觉得好像就是一种静。

老师:对,因为那种专注力还是中间有烦产生,就打断了,也就是说你没有达到真正的专注。经验丰富的人就是通过这一个,就连成一片,达成专注,马上就进入定中,经验不丰富的人在这个过程中被打乱了。你观这个身体变化的过程中有时候别的念头插进来了,就出现这种散乱了,所以等你这个困倦过去了,它反而是一种清明,而不会是入定。这个就是观的过程中的问题,观的过程没有达到真正的专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暑期闭关资料6(2013年7月)
知道就行
心不自心,由色故心,色不自色,由心故色。
小师兄对想练习“打坐”的朋友谈谈心得体会
如何控制去除妄想!
如何选择一场高含金量的瑜伽培训之瑜伽老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