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观打瞌睡

1、观走神需要先设置一个观察对象,走神警觉后可再回到该观察对象上来;

2、昏沉建立前提是非作意的走神,警觉心不强就会走神,然后形成睡眠(昏沉);

3、困倦到来,观困倦,警觉升起,困倦退去再观设置对象。。。困倦再到来,再观困倦,如此反复。

把睡眠当做一个观察对象,在作意的观睡眠,在与睡眠做斗争的。因为经常警觉睡眠,所以会有放松警惕的时候,一但放松警惕时睡眠到来,你会一下子睡过去,你会清楚的知道是因为这个念头没有看得住所以一下睡过去,当惊醒时又退过来,用功点就在这里。

在这里反反复复用功,你警觉心由作意变为非作意,形成一个熟练的状态

  • 认识睡眠

睡眠是我们现在这种状态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对于睡眠,我们要从原理上明白,它是如来藏的一种表现,因此可以照样使用的,浪花是海水的表现,一切物质的现象都是如来藏的表现,我们可以使用它,不能够认为睡眠是一无是处的。

至于睡眠的形成,我们在认识上要了解。睡眠的本质,是我们在感知这个身体,感知这个身体的静的状态,这个身体它是一个客观的。我们现在只能使用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这个宏观物质状态是和大家共性思维状态对应的,它有它自己的运动的规律。我们使用这个身体,就只能被动的跟着它规律去运作,所以就有“静极生动和动极生静”。所以就有身体入静的阶段,有不工作的阶段。睡眠的时候就是我们在体验这种不工作的状态。而实证,我们想打破睡眠,那么我们采用的方法就是,不让思维去体验身体的这种状态,让思维去做自己的事情。这就是实证的一个原理。

第二个就是,心物是一体的,物质处于这种静的状态,它是和思维的这个相续性状态对应的,只要我们能够摆脱思维的相续性状态,那么我们就可以不使用身体的这种宏观物质状态。不使用身体宏观物质状态,就没有睡眠这回事,因为睡眠,只有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有,而身体的微观物质状态,根本就没有睡眠这回事。而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是和现在这个严重的这个走神,也就是复杂相续性思维对应的。我们只要能够把思维内容改变,或者是干脆就斩断相续性思维,那么这个情况就不存在。所以就是,对睡眠,我们要了解这两点:就是睡眠它的形成,它的本质。

在实证中,睡眠是我们经常使用的。这是为什么?因为睡眠是潜意识的一种表现,是静的一种表现。我们实证必须建立起专注,专注建立在静的基础上。只有在睡眠,尤其打瞌睡的时候,那么这时候,静是非常稳定的,这就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地方。在静稳定的时候,虽然我们去努力的形成专注,但也不会打破这种静,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平时,有的人在实证中,一开始就想形成专注,这个是不可能的。专注必须建立在静的基础上,你必须经历那个静的过程。如果静不稳定,你又马上去提起专注,那么专注将把这个静打破。所以,有的人在实证中,刚开始感觉到很静、很美好,但很快就又散乱了。专注提起的时候,就散乱了,专注不了多长时间,就马上又进入散乱状态,这就因为专注打破了静。但睡眠不一样,睡眠之前打瞌睡这个地方,静非常的稳定,这时候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培养专注,它也绝不可能打破静的。只要你比较专注,时间又能够持久,那么你就很容易成功。所以睡眠这个地方,是最容易成功的。

另一方面,我们对睡眠最熟悉,掌握的得心应手。最熟悉的事情是最容易形成潜意识的。因此利用睡眠去实证,可以直接利用潜意识。不像其它实证方法,其它实证方法你不熟悉,不熟悉的时候你必须熟悉它、熟练它,使它形成习惯,然后才能形成潜意识。也就是说任何实证方法,都必须形成潜意识,然后才可以成功。那么其它的方法,不熟悉的方法,你就必须有一个从有意识到潜意识的发展过程。必须有一个熟悉、熟练,和习惯的过程。而睡眠不需要这样的。所以我们要充分的利用睡眠进行实证。

再一个,利用睡眠实证,也是顺应这种“动极生静”的规律。我们的实证需要建立在静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必须去掌握这“动极生静”的规律,充分的利用这个规律去实证。如果你背离这个规律去实证,在静极生动的时候你去实证,那就非常难,基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所以就是,一定要了解,利用睡眠实证,也是充分利用动极生静这个规律去实证的。

这就需要我们要高度的重视睡眠的问题。睡眠没解决,生死是没法解决的。因为睡眠是和这种宏观物质状态相应的。睡眠不解决的时候,你就没有真正解决宏观物质状态的问题。所以就不可能解决生死问题。因为我们所谓的生死,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指的就是身体。而所谓的身体,对于我们来说,指的就是宏观物质状态。因为我们只能使用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所以我们绝大多数人所谈的身体,其实指的就是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

那么对于睡眠的解除,就是咱们刚才谈的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就是转移注意力,就是不让思维去感知身体的状态,让思维去做自己的事情,这种方法咱们在实证中也是经常用的。第二种方法,就是从思维上下功夫。前面的那种方法,是从思维和物质的关系上下功夫。后面这种方法就是直接从思维上下功夫。这就是斩断思维的相续性,就是通过观心的方法去斩断它。

当然,你也肯定会提问,既然有单纯的思维上下功夫,也有从思维和物质关系上下功夫,那应该还有一种方法是从物质方面下功夫?也就是说要么从物质上下功夫,要么从思维上下功夫,或者可以从物质和思维的双方面同时下功夫。的确是这样。

从物质方面下功夫,重点就是使用身体的微观物质状态。因为睡眠是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我们只要使用身体的微观物质状态,放弃使用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那么睡眠自然就被解决了。这就是从身体的微观物质状态下功夫,具体来说就是观气机,或者观暖。如果观暖达到酥暖的状态,那么睡眠就会被破除。如果你观气机的话,那么你将住于微观气机状态,完全放弃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那么这时候,睡眠也会被破除。

总的来说,就是要了解,睡眠是宏观物质状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和我们现在这种走神的状态相应的。微观物质——气机,也是和相续性思维相应的,但是为什么不会睡眠?这就要了解相续性思维,它包括单一相续性和那种复杂的相续性。比如说“走神”,走神是前一个念头和后一个念头都不一样的,它有一个因果的连续性,这就是复杂的相续性思维。还有一种思维就是单一相续性思维,单一相续性思维就是前一个内容和后面的内容都是一致的、不复杂的,它属于一种专注。那么这种思维的方式,咱们以后还会再去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物一体理论在疾病治疗和实证中的应用一一清凉月老师
实证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放松(重要)
《科学实证》讲座39
【4】思维本体学基础理论2014年6月16号
思维本体学基础理论讲座13
西游解读21┃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