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胶修炼宝典,怪异并非上策,进阶还靠内功!-乒乓国球汇

本文为@Mr.洋 原创,国球汇经授权发布
欢迎更多球友在国球汇发表原创文章
投稿事宜请添加微信号:pingpang3333

经常听到有人说,我就是因为基本功不好,所以才选择了长胶,我就是因为步法不好,所以改用长胶,不用跑动那么大,我就是因为反手不好才改用长胶,长胶不吃转......似乎很在理,也很聪明,采用曲线救国的方式,但有没有发现问题所在?

逃避问题带来的结果是,换了长胶同样打不好!

有些旧的问题似乎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层出不穷,因为不论是打什么胶皮,虽说各有优劣,但步法,技法等各项基本功的积累都必不可少,甚至我认为长胶打法对上述种种要求更高,其需要更精准的手感。
 


下面主要就长胶打法基本功的问题,和大家探讨一番,个人看法,仅供参考,欢迎指正。

首先谈谈步法,脚下的移动是要经常提醒自己的,这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你可以说自己没有童子功,脚太沉,你也可以说长胶打法不需要那么大范围移动,但你要知道乒乓球已经是跑动范围不大的挥拍运动了,而你却站桩式的一动不动,你打了个什么呢?难道你不知道光挥动胳膊身体不协调发力会引发伤病吗?


为了更科学合理健康的运动,为了你的运动生涯长一些,也要动一动,球是移动的你就不能原地不动,大动不了就小动,至少你要有意识的提醒自己动一动,这样才能在相对合适的位置击到球,才能保证质量和稳定感,不影响下一板的衔接。

关于基本功的训练,直板长胶选手练习的方向应是以倒板攻防及台内控制为主,而横板选手练习的重点在正手,辅以反手长胶的各种技法,如你有反手反胶基本功,不应将其废掉,也要分出一定时间适当练习,保持手感,因为这对于之后的倒板有很大帮助。
 


实际上,我们有很多球友对基本功的练习认识很片面,认为基本功就是打打正手攻球,再退台拉两板,练练反手推挡以及长胶的磕拱弹削,再加上个发球等等。

其实基本功练习有很多,应该是分步骤分阶段,而且也不该和实战脱钩,比如发接发的练习、正手上下旋拉打组合的练习、两点攻三点攻、正反手衔接转换的练习、 劈长摆短的练习、各种组合套路的练习,而且应该注重练习跑动当中的击球,这和实战有很大关联。
 


许多朋友基本功练的很多,动作漂亮规范,但只是定点固定的站位,实战起来就会露出很多破绽,成了花拳绣腿的空架子,究其原因就是训练和实战脱节,跑动当中击球的点都是不固定的,长短高低,旋转节奏不同,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多多注意有针对性的基本功训练。

比如实战中接不好下旋球,就可以围绕下旋做练习;比赛中步法不到位导致动作变形,就应多练习脚下的功夫,尽量脚先到再伸手;只会打单点的就多练习多落点组合,起初可能打破了你的舒适区,应接不暇难以连续,这也就充分说明自己的短板和缺陷,坚持练一段时间就会有收效;比如打不好高球,那就多练打高球的基本功;防守不好就多练防守,打法保守就多练练进攻。

一句话,缺什么补什么,这种基本功练习才是灵活的,有效的,涨球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好多业余球友们都醉心于一板致胜,什么一板爆弹、一板暴拍,这种没有退路的搏杀式打法,在同水平段或是面对水平低一些的选手,往往会奏效。只要面对防守好一些或是水平稍高一些,基本功扎实的人,你就会被打得一愣一愣频频摇头,总觉得对方回过来的球不可思议,怎么这种球他都能回过来?


其实任何球回过来都不是个意外,说白了,并非你不能接到,而是你就没有准备接这一板,所以你才感到意外,你出拍就想得分,没想过多准备几板,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

问题就出在你没有做多拍的准备和还原衔接的练习,你相持球的基本功不到位,因为你心虚,怕多打几个来回扛不住,就试图大力搏杀,而往往动作夸张,没有还原,球都打飞了还摆着造型。这也是绝大多数球友的通病,所以无论你打了3年5年还是10年,你的水平难以提高,除了年龄体力和打球的频次,其实还在于科学的练习和基本功的积累。

所以,练球中也不能只求一板爽,要多打中等质量的连续,有了数量的托底,熟练后再逐渐上质量,则水到渠成,所谓量变到质变就是这个道理。

再来说很多球友的通病,看到一个视频就问视频中的人用什么底板、什么胶皮,似乎用了他的胶皮就能打出他的球技。疏不知,规则允许内的同类长胶胶皮,基本性能都是大差不差,就看个人的打法习惯和顺手度,更重要的就是适应度和长期磨练的融合度,这里面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人。



有很多朋友,一味的追求胶皮的怪异,泡油的不流行了就上固化大颗粒,顶固不耐打了就全固,4层固化不够怪了,就6层9层,固化不好用了就蘑菇头......

本来正规长胶相比其它胶皮就够怪异了,如果真是喜欢或是好奇,弄块儿练练玩玩儿,找找手感也倒无可厚非,但如果折腾来折腾去把心思都用在这上面,并要通过这种手段争名夺利,就特别容易走极端、没朋友。都是业余爱好,这么搞,人家还怎么跟你愉快玩耍?
 


还有那种有些实力水平尚可的球友不想着进一步提升自己技战术,整天捣鼓胶皮,老幻想着虐专业队,觉得只有违规长胶一条路才能对抗专业,你觉得拿了人家很少见过的违规胶皮,就能打得过了吗?难道人家从5岁起,每天8小时,日复一日练了十几年的水平就这么不堪一击?

天道酬勤,基本功厚实、球熟的专业高手咱是打不赢的,就算你水平再高,恐怕最多也只能拼拼那些早已远离赛场、并疏于练球的地方队退役选手吧。
 
就算人家大意了吃过一次亏,还会输你二次吗?就算偶然赢得了一次胜利,又能证明什么呢?就真觉得自己比人家强了?还是觉得手中的神兵利器带你达到了人生巅峰?回头拿着精心录制剪辑出来的视频洋洋得意到处宣传?看不见很多人指指点点说你违规龌龊吗?你是纯靠技术实力堂堂正正赢的吗?通过遭遇战抓住别人的不适应侥幸胜了,这种自欺欺人的假象有沉迷的意义吗?请问你真的热爱乒乓吗?初心还在吗?或是仅仅为了赢球的利益和虚荣而不择手段?
 


据我所知,很多人甚至已经开始用特制的超长生胶做固化,用以规避对违规长胶的检查——但有没有想过,长此以往,或许会把业余颗粒打法的圈子名声搞臭了,大家谈长胶色变,那么你让那些规规矩矩打长胶的人,情何以堪?所有人都知道,投机倒把诡计钻营,在各行业中都不是正途,那么在乒乓球圈中,我们该怎样看待呢?
 
借题发挥多说几句,球友们大可不必对号入座,其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既然存在也就有一定道理——双反打法大行其道,反胶器材升级更替层出不穷,刷胶灌油好不热闹,从国际乒联、国家队、到各专业队对待颗粒打法的态度,也直接影响着乒乓器材的发展潮流和方向。

直至40+大球的出现,更进一步把颗粒打法推向边缘,颗粒器材的研发也因没有出色球员的加持而停滞不前,不论是时代的选择还是个人的选择,这就是现状,是我们只能接受的现实,是当下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的确,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压缩了颗粒打法,尤其是长胶打法的生存空间,并且反向催生和激发了广大球友的“创造力”,应该说是这个乒乓时代造就了双反打法的天下,造成了正规长胶的困境,也造就了怪异长胶生存的市场......


但即便如此,也不该成为我们误入禁区的理由,就像法律条例的不够完善,不该成为民众犯罪的理由一样。还请不要忘了,所有人都有权选择任何规则允许的胶皮来打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是绝对公平的,打长胶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所以没有必要抱怨。

我认为,在这种制作使用违规怪异长胶渐成风气的业余球界,还是要有清流的存在,还需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声音,我们要清楚,至少现在还有颗粒的一线生机,各路专业削球打法,包括省队的特殊打法,专业陪练,以及国字号的长胶进攻打法何卓佳,海外协会的巴特拉、杨晓欣,出泽杏佳,今年58岁的倪夏莲第5次参加奥运会,这都是我们的榜样和方向。

他们在高手如云双反天下的专业队里,用正规长胶依然能有出色的成绩和自己的一席之地,凭的是什么?是刻苦练习与扎实的基本功,更是不服输的信念,该不会是认为凭借着日渐式微的“胶皮优势”吧?

当下,至少我们通过努力练习还有的打、有的玩,如果有一天人人都去投机钻营挑战规则,引发“众怒”场面失控、共同抵制,导致制定规则的人痛下杀招,我们的长胶之路又将何去何从?

而现在我们了解到的信息是,除了专业比赛禁用违规长胶外,许多的业余比赛也开始逐渐禁用,检测的手段也越来越专业。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如果竞技体育是场游戏,如果你还没有强大到可以成为制定和左右规则的人,那么游戏的规则,就要遵从,不敢说一定公平正义,但至少只有这样才可以愉快的玩耍下去,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诚然,乒乓球是一项内外兼修的运动,但内功占据主导,可以说内功的厚度决定了水平上限,而内功就是基本功训练的点滴积累。我们业余经常打球交流,都是因为喜欢,那么喜欢一样东西,你就得研究的明白点,你就得知道这个东西应该怎么去打,弄清楚其中的奥妙,这样你的热情才不会消减,你才有持续的动力,咱倒不是非要打进省队打什么专业比赛,就跟昨天的自己比,如果只为打打比赛出出汗乐得高兴,那也就罢了,但是水平涨不起来还是会影响心情的,水平高一点的球友已和你练不起来了,曾经你们还是同一水平线,你不会落寞吗?总是输,你打乒乓还会快乐起来吗?


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会给你带来的那种满足感,却是前者比不了的,专业有专业的基本功练法,业余也有业余的基本功练法,我们无需专业队那样的训练强度,人家专业打20盆的球,我们可以打两盆,人家单项技术练一天,我们可以练一小时,记住这句话,没有白白的付出,打花的反胶,打掉的颗粒,洗旧了的汗巾,都记录着你的成长和提高。
 
很多球友每次打球,只喜欢打比赛从不练功,的确能一时爽,看似手熟经验足,但是上限就那样了,而多练基本功,后劲足,再经比赛检验,一点一点的上升,这种才是持续的爽。每个动作技法,你不规范重复个千万次就很难定型,不时时考虑动作的合理性,就是失误连连。很多事情都是这个道理,事实证明,一口吃不成个胖子,细水长流稳步持续上升,永远都是不过时的真理。


当然,只练不赛也非提高正途,乒乓球毕竟是竞技体育、对抗项目,比赛才是检验实力、发现不足最直观有效之手段,建议基本功欠缺甚至没有基本功的朋友,练球的时间投入至少要三倍于实战,当你的基本功逐渐提高甚至已经很好了,就可以尝试减少练球的比例,增加实战的比例。

以赛代练的方法,对基本功扎实稳定的人而言,算是一个提高的捷径,但对于基本功不牢靠,击球动作和整体架构有有明显硬伤的大多数业余球友而言,只赛不练,则是揠苗助长,弊大于利,其变形的动作,笨拙的脚步,怪异的手法,不合理的搏杀,受控即刻崩盘等等,多源于此,水平将就此封顶。而过分追求配置或依赖器材,也绝非明智之举,只有不断强化基本功再配合实战才是乒乓技术提升的正确道路!


对于长胶的练习,包括磕弧圈球,弹、撇下旋球,拨、弹上旋球,退台削球,正手摆短搓长,还有拉下旋对攻上旋、连续正手攻,发接发,正反手组合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

看似不好找陪练又很枯燥,平日时间少训练难度大,就图开几局比赛出出汗,打爽球,殊不知仅仅打了个手熟,并且还会让你的错误动作框架更顽固,瓶颈压的死死的,想提高一些能力极其难。
 
其实坚持多球或单球基本功练上一段时间,偶尔结合实战,查漏补缺,再接着练,就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会受益匪浅,基本功厚实了,各种球练多了,心中就有数,量变产生质变,比赛失误就会少了。

乒乓球终极奥义,两个字:上台!

而上台的保证,三个字:基本功!

筑牢根基,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循序渐进的提升自己,这不就是乒乓生活的快乐之源吗?

最后,欢迎球友们关注我的个人视频号,以球会友,一起交流:


本文为@Mr.洋 
本文为@Mr.洋 原创,国球汇经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球拍该如何保养?
怎样粘胶皮,才能粘的整齐,贴的好看!-乒乓国球汇
长胶门前是非多?驳斥4种针对颗粒胶的奇谈怪论
破解长胶的“怪招”,各种打法都有了!-国球汇
比赛中如何应对正胶选手?
如何更好地利用长胶优势防御对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