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肃农民丁武明:农家院里筹建中国微缩古建筑博物馆
丁武明为自己的古建筑实体模型清除浮尘。牟健 摄

在甘肃省榆中县,年近花甲的农民丁武明是远近闻名的“巧手匠”。17岁开始跟随父辈学习木工,1980年初,丁武明萌生了将古建筑的技艺用实体模型做出来的想法。

天安门城楼、北京天坛、武汉黄鹤楼、嘉峪关城楼、西安钟楼……这些中国古代建筑的极品佳作,都被“巧手匠”丁武明一一微缩成为模型。丁武明说,中国古建筑的工艺技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很多技艺都面临失传,他只想把这份珍贵的历史真实地留存下来。

丁武明的古建筑模型十分考究,每一尊建筑都是他专程到建筑所在地1比1实地丈量尺寸后进行制作的。而他选择的样本则在古代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称之为“大木大式”,属于高级建筑,因此制作模型的难度大、时间跨度长。

细看丁武明的微缩景观,工艺精湛、精巧至极。间架、出廊、屋顶都与原建筑形同无异,就连斗拱等细节也分毫不差。特别是他制作的“北京天坛-祈年殿”于2011年7月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011年3月16日,丁武明的“榆中县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丁武明最大的梦想是组建一个微缩建筑的民间博物馆,让最精华的中国古代建筑在兰州榆中的展览馆一览无余。(牟健 摄影报道)丁武明出生于木匠世家,从小痴爱木雕技艺,从事仿古建筑40余年,是甘肃榆中“古建模型”的第五代传人,2010年3月,他荣获“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小时家庭贫困,父亲是个木匠,解放前要是做个大活,比如民间的四合院或者三件套都需要个小样,慢慢家里摆放几个建筑小样,揣摩学习后开始喜欢上做微缩建筑。

  丁武明说,如今他制作的微缩建筑以元、明、清时代居多,“清朝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最美好的时期,这时期的建筑无论是设计理念、制作技巧,还是工匠的水平,都是中国建筑鼎盛时期。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城楼模型是他的首件作品,是按照1:20的比例微缩做成,为了做到精准,他多次到访实地,看城楼的每一个角落。“刚开始做的作品都比较粗糙,现在积累了不少心得和经验,作品力争求精益求精。”

  在1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完成了北京天坛、武汉黄鹤楼、山海关城楼、兰州卧桥等作品20余件。细看这些微缩景观,工艺精湛、精巧至极。间架、出廊、屋顶都与原建筑形同无异,就连斗拱等细节也分毫不差。“这些东西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精华,我不想让有些技艺失传,我能做的就是将知道的这些东西保存下来。”丁武明说。

  丁武明称,“微缩建筑”以古代建筑为蓝本,涉及元、明、清、民国等多个时期,以核桃木、梨花木、紫檀木等为原材料,经绘图、选材、加工、组装等多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基本保留了古代建筑独特、严谨的布局结构和优雅和谐的文化内涵,不是单纯的工艺品,而是体现出古代建筑卯榫结构的制作技术,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很好的标本,他制作的“北京天坛-祈年殿”,于2011年7月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些中国古代建筑的极品佳作,都被“巧手匠”丁武明设计,并和他的徒弟们一一制作成,现陈列在丁武明家中,置身其中,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建筑”,让人仿佛有种穿越之感。日前,在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精品艺术博览会上,丁武明的微缩建筑“滕王阁”,获得了2014年“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江西“滕王阁”按原物1:40的比例微缩建成,长1.4米,宽0.96米,高1.26米,全部以榉木为原料,采用斗拱支架,由8个熟练工耗时8个多月完成,气势恢宏,美轮美奂。

  “等到将中国的名楼都做的差不多时,我想建一个微缩古建的民间博物馆。”丁武明说,让游客在他的博物馆中,近距离观赏和了解中国各朝代各地方的名建筑。“看原作时,我们要仰着脖子看,费力又看不清,而微缩的建筑物体,无论哪个角落,都可以“接触性”观赏。(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兰州榆中农村木匠丁武明的微缩名楼“博物馆”(图)
博物馆木制古建筑模型微缩袖珍工艺品欣赏
《小园纤巧偏有味》——洪凝街道莫家庄子筠石园民俗博物馆纪事
给跪了!把故宫角楼“搬”回家!看这位石家庄牛人是怎么做到的?
古建筑设计丨微缩模型表现
先农坛----中国建筑博物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