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殷商是怎样推算出554年的?

&兼论夏商两朝各自的最晚年代与二里头年代

提示:据2000年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表》:

✔商代为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即距今3600年前到3046年前,历554年。

▼用《古本竹书纪年》里记载的每位商王在位时间,来计算殷商的享国年限:

商一帝商汤二十九年陟。

商二帝外丙二年陟。

商三帝仲壬四年陟。

商四帝太甲十二年陟。

商五帝沃丁十九年陟。

商六帝小庚五年陟。

商七帝小甲十七年陟。

商八帝雍己十二年陟。

商九帝大戍七十五年陟。

商十帝仲丁九年陟。

商十一帝外壬十年陟。

商十二帝河亶甲九年陟。

商十三帝祖乙十九年陟。

商十四帝祖辛十四年陟。

商十五帝沃甲五年陟。

商十六帝祖丁九年陟。

商十七帝六年陟。

商十八帝阳甲四年陟。

商十九帝盘庚二十八年陟。

商二十帝小辛三年陟。

商二十一帝小乙十年陟。

商二十二帝武丁五十九年陟。

商二十三帝祖庚十一年陟。

商二十四帝祖甲三十三年陟。

商二十五帝冯辛四年陟。

商二十六帝庚丁八年陟。

商二十七帝武乙三十五年陟。

商二十八帝十三年陟。

商二十九帝帝乙九年陟。

商三十帝帝辛五十二年。

因此,殷商的享国年限是:

29+2+4+12+19+5+17+12+75+9+10+9+19+14+5+9+6+4+28+3+10+59+11+33+4+8+35+13+9+52=525年。

这是「帝王纪年」。

但是《古本竹书纪年·帝辛(纣)篇》却云:“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始癸亥(年),终戊寅(年)〕。”

这是《古本竹书纪年》的作者战国之魏国史官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推算出来的。

为何没有像笔者那样,用商王纪年来计算?

笔者认为,这说明了《竹书纪年》的严谨。

▲毕竟天文历法比单纯的年限统计更加科学。虽然说,记错先王的在位时间之可能性也不高——毕竟是祖先。

✔但是,天干地支在上古三代好像有「神性」——那时候的贵族不少人都以天干地支命名,如晚夏的帝王「胤甲」、「孔甲」、「帝癸(桀)」,和整个商朝的帝王,名字都是「天干」,这显然是某种宗教信仰。

这一点,可能和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天命观」有关。

■那么,国家断代工程又是怎样算出554年,比史书还多58年的呢?

还是离不开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人眼中,天干地支就跟阿拉伯数字一样,用来纪年月日时,甚至计数。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大家都很熟悉,在此就不赘述。而国家断代工程之所以算出554年,应该是根据天干地支衍生出来的「六十甲子」有关。

60甲子来纪年就是指60年(所谓六十花甲)。

✔它的缺点是每60年循环一次,优点是可以循环不断——因为完全符合天象运转。

▲从殷墟甲骨文可得知,我国早就采用这种纪年法——如图,为殷墟发掘出的「六十甲子」(《合集》第37968片)。

★可见史书云“黄帝时,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是可信的——正因为早早掌握了纪年法,所以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纪年无中断过国家。

自夏商起,虽往后各代都或有不同,如秦用《颛顼历》、汉用《太初历》,但是差别不大,因为都是来源于《夏历》(注:孔子曾在夏人后裔的「杞国」看过这本书,叫《夏时》)。

☞那么,既然每60年一个轮回,也就意味着《古本竹书纪年·商纪》里的「癸亥年」或「戊寅年」之商代始、终点都有可能是“前60年”,或“后60年”,而国家断代工程的商代结束年,显然是“后60年”。

因为《古本竹书纪年》史官总结年限460年+60年=556年。

!!但这样也还是不对,因为又多了2年!!

这,我就真的不知道了………﹋o﹋

✔但殷商一定>525年,这是可以肯定的。

加上本人上一篇的《夏王朝是怎样推算出470年的》里的计算结果:夏朝帝王纪年440年,史官纪年471年,已知断代工程推算年限470年,那夏商两代相加将有三种结果:

「帝王纪年」:440+525=965年

「史官纪年」:471+496=967年。

「国家断代」:470+554=1024年。

▲断代工程比史书纪年大概就是多了一甲子。

★★★★★

如此看来,夏商周断代工程只存在『终始时间的误差问题』,年限长短问题,可说不存在。

▼现在来分别计算一下三种不同的纪年,来算算夏商的最晚年限,将是非常有意思的事。

☞夏代

①史官纪年:距今4070-3599年前为夏代。

但是,4070年应该是「夏启」年的起点。因此,加上大禹的话,至少得上推60年。

✔故:距今4130-3659年前,应为夏代。

②帝王纪年:距今4136-3699年前为夏代。

③国家断代:距今4136-3666年前为夏代。

▲结论:夏代最晚不小于3659年前。

☞商代

已知断代工程商代起始点为距今3600年前。

①史官纪年:距今3600-3104年前为商代。

②帝王纪年:距今3600-3075年前为商代

③国家断代:距今3600-3046年前为商代。

▲结论:商代最晚不小于3046年前。

✔已知二里头C14测年为距今3750-3530年。

①夏代帝王纪年:4070-440=3630年。

②夏代史官纪年:4070-471=3599年。

③夏代断代纪年:4070-470=3600年。

☞大结局:

即使把大禹“挪到”4070年后,但是“早商”年代,无论如何都“高攀”不起二里头的早期遗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史上有1500年的空白期,没任何文字记载,期间发生了什么?
熟记纵横九百字 略知上下五千年
公开叫板夏商周断代工程|按《今本竹书纪年》新拟《夏商周年表》
《召诰》《洛诰》曆日和周成王元年
​由新见《簋》铭文再看“天再旦于郑”日食的年代
以《竹书纪年》:求证武王伐纣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