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家对疾病的感悟
userphoto

2023.05.27 江西

关注

一位朋友近期身体不适,要求我陪其去佛寺看看。于是,我们到了韶关南华寺。之所以选择去南华寺,是仰慕六祖惠能的大名,他长期弘法于此。

据我所知,很多身体不好的人很早就信仰佛教,举凡民国时期的黄树因、汤瑛居士,都是这样。当然,病人信仰佛教和祈求佛祖保佑身体健康有关,但中国的神灵在所不少,如果只是祈求身体安康,何必一定去佛寺?南极仙翁、彭祖更应拜,何必一定非拜观音、释迦牟尼佛不可?

去南华寺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疾病和佛教的关系,甚至进入南华寺中,脑海还是萦绕此问题。

南华寺中有一佛经流通处,免费赠送一些佛书。我随手抽出二本——《六祖坛经》和《竹窗随笔》。

《六祖坛经》让朋友拿走了,此书多年前我就看过,也不如何希罕。回来后,细细读了《竹窗随笔》。不看不知道,一看发现文笔清新,不拘一格,真知灼见,每每出现。

《竹窗随笔》 的作者云栖袾宏 (莲池大师) 是晚明四大高僧之一。大师提倡禅净合一,以净土念佛法门为主,倡导持名念佛,后世尊为莲宗第八祖。

《竹窗随笔》 及 《二笔》《三笔》 是莲池大师的随笔集,他曾在《竹窗三笔序》中说:“古有《容斋随笔》,予效之竹窗之下,时有所感,笔焉;时有所见,笔焉。”可知此书是仿效洪迈 《容斋随笔》。《竹窗随笔》 属笔记性质,篇幅短小。晚明文学以文人小品最为突出,袁宏道、张岱都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笔记。《竹窗随笔》显然列入笔记文学之类。

《竹窗随笔》中有几处是关于死生、疾病和佛法的关系的,包括《人命呼吸间》、《东坡 (一)》《汤厄 (二)》《病者众生之良药》《世梦》,以下逐次列举之。

《竹窗随笔》之《人命呼吸间》:

一僧瘵疾经年,久惫枕席,众知必死,而彼无死想,语之死,辄不怿。予使人直告,令速治后事,一心正念。彼谓男病忌生日前,过期当作议之耳。本月十七日乃其始生,先一日奄忽。吁!人命在呼吸间,佛为无病人言之也。况垂死而不悟,悲夫!

“人命呼吸间”一语,原出 《四十二章经》,比喻人命危浅,朝不保夕。此节悲叹了贪恋生死的僧人,也说明了人命的短暂。在佛门看来,即使年寿百年,相对于浩浩大劫,也是极为短暂的。古印度人历史观念不发达,不重视历史记载,也和他们对人生短暂、无常的看法有关。

《竹窗随笔》之《东坡(一)》:洪觉范谓东坡文章德行炳焕千古,又深入佛法,而不能忘情于长生之术,非唯无功,反坐此病卒。予谓东坡尚尔,况其余乎!今有口谈无生,而心慕长生者;有始学无生,俄而改业长生者。盖知之不真,见之不定耳。故道人不可刹那失正知见。

东坡是北宋苏轼,洪觉范是宋代寂音尊者,名慧洪,又名德洪,字觉范。上文批评了东坡因留恋于道教的长生之术,结果不但劳而无功,反而被长生之术所误致病死。莲池大师概叹人们对于佛教的无生法门认识不真切、心无定见。

按佛教的看法,人的生命是由四大(地、水、火、风)五蕴(色、受、想、行、识)假合而有,有生必有死。众生之所以流转生死,皆由烦恼业力所招感。若能断无明,息灭烦恼业因,则生死苦果自息,永不再受生死轮回,是名“无生”。佛教的“无生”是超越了道教的“长生”的。六朝时有一位僧人就十分鄙视道士的养生之术,对地唾骂,大意是,“既得长生,还是摆脱不了轮回!学长生之术何益?”颇有意思的是,虽然佛教中人从来不像道教人士一样追求长生不老,但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高僧不求长寿,但高僧往往长寿,很多道士虽然以长生为念,却因乱服药物,导致中毒早逝。

莲池大师自己曾不慎为开水所烫,他对此事有深切体会。《竹窗随笔》之《汤厄(二)》:

予平日论到病中做工夫处,亦知毕陵伽婆嗟所谓“纯觉遗身”矣;亦知马大师所谓“有不病者”矣;亦知永嘉所谓“纵遇风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矣;亦知肇公所谓“四大本空,五蕴非有”矣。及乎足入沸汤,从头简点,痛觉在身,谁是遗身者?我今受病,谁是不病者?锋刀毒药切于肌肤,谁是坦坦闲闲者?四大五蕴实为吾身,实为吾累,谁是本空非有者?乃知平日干慧都不济事。若无定力,甘伏死门。彼口头三昧,只自瞒耳。噫!可不勉欤?

上文是高僧自身对于病痛的体验。莲池指出,当生病之时,四大、五蕴实实在在就是身体,他也实实在在为这身体所累。才知道平日那些空谈的理论,用在这病苦时刻都无济于事。如果没有高深的定力,只有甘心屈服死神的来临。

莲池大师不但不惧生病,相反以病为药,见之于《病者众生之良药》:

世人以病为苦,而先德云:“病者众生之良药。”夫药与病反,奈何以病为药?盖有形之身,不能无病,此理势所必然。而无病之时,嬉怡放逸,谁觉之者?唯病苦逼身,始知四大非实,人命无常,则悔悟之一机,而修进之一助也。予出家至今,大病垂死者三,而每病发悔悟,增修进,由是信良药之语,其至言哉!

莲池大师从出家到写上节文字,得过三次大病,差点死了,然而每生一次病,心中就会发起一次悔悟,增进自己对佛法修行的信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们没病的时侯,总是沉迷在嬉戏欢乐之中放逸地过日子,只有当病苦逼身的时候,才知道我们这个四大假合的身体原来是这般的危脆不实,人的生命原来是如此的短暂无常,这时只要生有一念悔悟的心意,也就成为修行的助缘了。《竹窗随笔》时时体现出对生命的豁达、对疾病的无畏,对于学佛之人来说,重要的是看破人生、疾病,证得无上菩提,诚如莲池大师在《世梦》中所说:

……古诗云“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今被利名牵,往返于万里者,岂必枕上为然也。故知庄生梦蝴蝶,其未梦蝴蝶时亦梦也。夫子梦周公,其未梦周公时亦梦也。旷大劫来,无一时一刻而不在梦中也。破尽无明,朗然大觉,曰:“天上天下惟吾独尊!夫是之谓梦醒汉。

总而言之,佛法令人无畏,佛教爱护生命,但又无畏疾病,体弱的人皈依佛门,恐怕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理念,而非简单祈求佛祖保佑身体健康。

此次南华寺一游,无意中看到《竹窗随笔》,也解答了我到佛寺之前的困惑,真是收获不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涼随感 |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东 坡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东坡(一)
莲池大师:唯病苦逼身,始知四大非实,人命无常
生死无常·八则公案
《竹窗随笔》丨东坡
选女人的标准----孙思邈《房中补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