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年之后的“朋友观”
userphoto

2020.11.21

关注

中年之后的“朋友观”

岁月如梭,转眼已过不惑之年。本来就不善交际,最近发现:自己越来越愿意宅在家里,在书中游览世界各地自然风景、人文故事、政治经济,安静地与每本书的作者进行思想激辩。还发现:有时,朋友邀约,我有时间就很爽快答应;但有时,朋友邀约,有时间也不想去。与已过不惑之年的朋友聊天,发现多有以上现象。于是,在“交友”和“友聚”这个领域有一些思考,今日与大家分享。
经过观察和思考,我将“友谊”分成了五种类型(如上图)。虽有圈内、圈外之分,但并无高低、贵贱、对错和好坏之分,只是在不同阶段,人的需求不同而已。
一、酒肉之友
青少年时期,很在乎“江湖情义”,所以很在乎谁把自己当朋友,如果对方把自己当朋友,那我们就把对方当朋友。其常见表现行为有:有好吃的一起分享、有零花钱一起花、被欺负一起上、朋友的朋友一定要当朋友……
记得小学时,我有一个朋友A(同学),他的家境要比我家好很多,他几乎每天都有糖吃,让我特别羡慕。好在我的成绩很好,他常常抄我的作业,所以我们就成了“酒肉之友”。于是,我几乎每天也可以吃到糖。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A开始抄另外一位同学的作业了,我当时很气愤,从此我们不再是“朋友”。当然,我从此就没有糖吃了。
初中时,班里有一个特别调皮的同学B,经常欺负别人,但从不欺负我,原因除了他要抄我的作业以外,可能还因为我的父亲当时就是我们学校的老师。B对我很好,所有零食都与我平分,还常常询问有没有人欺负我,时刻准备为我而战。好在,我天生性格不好勇、不好斗(小时候常被同村人认为是胆小,其实,当时的自己认为“勇”境界太低,“智”才是更高境界),整个初中,B并未因为我,参与一起打架斗殴事件,但他自己倒是因为打架斗殴而多次受处分。初中毕业,我继续就读高中,B外出打工,从此再无联系。
综上可见,“酒肉之友”为了小“利”,讲究肤浅、毫无原则的“情义”,“利”尽“情”散,来得快,去得更快。
二、利益之友
大学时,开始有了区别之心、利益之心,同学之友谊已不如少年时那么单纯。开始有了寝室圈、老乡圈、富裕家庭圈……,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些有些不适、甚至反感,所以大学期间的挚友应该在个位数以内,好在遇见了现在的爱人。
工作之后,不仅仅是区别心、利益心了,开始出现了“友情”随利益而“增减”的现象。明确感知到:部分同事,当TA认为你有用时,对你很友善;当TA认为你不再有用时,很快就变脸。当然,整个职业生涯,多数同事是友好的,但也有不少“利益之友”。
自己创业后,我经历了三个重要角色:职业讲师、创业者和投资人。作为讲师,曾有前辈提醒我“和机构的关系,只有利益,没有情义”,但我并不这样认为,于是和很多机构合作时长都跨越十年以上,并且持续合作、从不间断。作为创业者,我给员工高于行业的合理收入和股权激励,同时时刻关心他们的成长,所以至今未有因利益而闹出大矛盾者。作为投资人,我和所有投资的企业创始人都说“我希望我们之间除了利益关系外,至少有40%是朋友关系”,但是,相当一部分被投企业创始人只看重利益关系。没有一点情义的利益让我很不适。
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一直认为“不能因为利益而卑躬屈膝”、“不能违法求财”、“不能委屈求钱”,有人认为我错过了很多机会,但我自己好像从未后悔过。
总之,合理、合法的利益,参杂一些“友情”,正常!但是,为了“利益”,蓄意而为的“友情”,没有也罢;否则,其利不久、其情不真,甚至违法犯罪,得不偿失!
三、智慧之友
随着自己越来越喜欢做点深入的研究,这几年特别喜欢和一些相关专业的人做深度交流。比如,和阿里的一位前任管理者,因为一面之缘而相互认可,第一次交流就将近6个小时,每人吃了一碗白水面,但那一晚的深度交流却让我感觉酣畅淋漓。只可惜我们在不同城市又均忙忙碌碌,深度交流的机会太少了。长久不见,两人都会说“我们该见面聊聊了”。

最近,与一位研究生的同学毕业后第一次见面,其实我们在读研期间从未深度交流过,最多只是礼貌性地打个招呼,但这次深度交流持续4个多小时。涉及内容包括:创业、生活、爱情等,彼此突然发现:我们有很多底层认知逻辑竟如此接近。
智慧之友,是不伴随利益的,只是在某一领域深刻交流后,都感觉提升了自己的认知。这种深度共创的、彼此加持的、辩证性的、建设性的思想交锋,是充实的、是忘我的、是彼此共同成长的。


四、情感之友
最近两年,我开始喜欢上了家人的聚会和单纯同学聚会,那种没有任何利益述求、无需深度思考、不用装模做样的群体聚会,每每都能给我在其他场合感知不到的放松、愉悦、真实和安静!
这种聚会,无需装饰自己、无需彰显自己、无需保护自己,是如此的安全和惬意!每一次都可以赋予你情感的能量!
五、精神之友
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是人的意识活动的结果形成精神世界,是真实性的主客观统一。其涵盖了:道德伦理、审美、信念、信仰、理想等。如果交到此类朋友,那定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协调统一,定是人生大幸事。但是,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定没有“三观尽同”的两个人。

只有差异才能增加彼此增长的机会,智慧如此,精神也是如此!不求完美,只求互相成就,这也许就是很好的精神之友了!

当然,精神之友不一定是现实的朋友。我曾经把多位中西方哲学家----比如,孔子、王阳明、尼采、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作为我的精神之友,面对不解之谜或艰难选择,会思考:如果我是某某哲人,会做出什么样的解释和选择呢?


虽将友谊分为:酒肉之友、利益之友、智慧之友、情感之友、精神之友,但再次强调:绝无高低、贵贱、对错和好坏之分。这五种友谊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往往互相交融。只是,不同阶段,你喜欢的友谊之内涵也许会有所不同。

---------------------------------------------------

*12月我们将重磅推出主题阅读:

“智能商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师生之情〗同学聚会发言稿:师生情义始最真
朋友(二)
朋友交往之道
交友感悟十八条
朋友
牵着友谊的线,延伸情义的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