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趣、鱼趣......
        荆州,我梦绕魂牵的故乡,融入我的血肉,渗进我的灵魂。我赞叹她的辉煌古老,迷醉她的秀丽幽婉。十年少年生活修塑的个性中,留下了它的深深烙印。
        闲时和友人交谈,曾说:“我的身心是荆州水土塑造成。土为形,水为魂。那里的江河、湖泊、溏池,处处留下我的足迹,掬掬透彻、甘甜的清水,沁润和纯净了我少年心灵”。
       我对荆州的赞叹迷恋,不仅仅只是她的古老辉煌的文化历史,那里的水土风情,千姿百态、淳厚秀雅,在我走过的万水千山中,也独树一帜。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南临长江,北依汉水,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唐代大诗人杜甫诗句:“地利西通蜀,天文北照秦。风烟含越鸟,舟楫控吴人”(《江陵望幸》)便是此境的真实写照。由长江,汉江两大河流冲积堆垒而成的江汉平原,是我国内陆湖泊数量最多的地区,因而地处江汉平原中心的荆州,自然有了多水的特征。城外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环状护城河与太湖、长湖、古运河相连,乘舟从内河可直达武汉。
       荆州是我少年时代赏心悦目的游乐场所。刚读过一些儒学的我,时时在古老的城墙上佇立远眺,有时突发奇想:这些沐浴过我的河水啊,定然已经“逝者如斯夫”地汇入大海,它们能否将我的思想与灵魂也带进那个超越时空的,浩渺无垠中!
       古城城内的池塘数量很多。大片的水域集中在北门至西门、西门至南门沿城墙一带,多因地势积水而成,天成自然,具有浓郁的田园色彩。池连着塘,塘连成湖,岸边绿柳成荫,湖中广植莲藕。春天,听取蛙声一片,观看绿茵铺地;夏日柳丝依依,荷盖亭亭,参差红白两色的莲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出淡雅庄重的神韵;秋季,雨打残荷,透着凉意,点点滴滴叩击着心灵,幽远慷慨之情,油然而生;冬天最为枯燥,凝望空空的水面与萧条的景色,心中不免怅惘,但是转念一想,冬去又是春来,失望中等待也是一种快乐。
       小面积的池塘,交错点缀在市井、街道旁。绿树掩映、波光鳞鳞,犹如镶嵌在古城中的粒粒珍珠翡翠。这些小池塘,有自然形成的;也有人工挖凿的;名称杂乱,有名无名,随人信口称呼的,比比皆是。若不深入考察,人们料想不到,这些平平常常,毫不起眼的坑坑池水,竟然有那么多的显赫历史和文化内涵。
       例如:原江陵师范附属小学大门外的玄宫塘,因道教玄帝宫得名。始建时,为明清之际县文庙的泮池。名称变异中,是否隐匿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少年就读附小时,塘的三面已经颓圮,仅小学校对面留有一道完整的石栏杆,仿佛在叙述昔日辉煌的身世。塘的东西两面与农田、藕塘相连,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田园气息。
       例如:位于荆州中学西则的老鸦塘,是东汉时期著名大学者马融任南郡太守办校讲学的地方。原先塘中有台,台上古树牵绕,时有鸦鸣鹊噪,当地百姓称之为“老鸦台”或“老鸦塘”。据史书记载:荆州城是南郡治所,当时地方最高长官马融曾设红色绎帐在“老鸦台”上讲学,因此“老鸦台”又称“绎帐台”,后人以“绎帐”作为师长和学校的指代,流传下尊师崇学的佳话。
       又如:地处北门与玄妙观之间,有一个不足半个足球场大的小池塘,传说是关公赤兔马洗浴的地方。便河桥北的便河塘,与古代美玉和氏壁的故事相依相存,记录了楚王的残暴和美玉发现者卞和的不幸遭遇,似乎还蕴含着一个真理:谎言掩盖不了事实,坚贞者永世长存。
       荆州城内的池塘枚不胜数。记忆中,总面积四点五平方公里的城区,池塘总数计有数十个之多。一口池塘,一个故事,贮满了历史的记忆,盛满了少年的纯情。
       荆州是一个风景秀美的水乡园林城市。少年时的乐趣总是和水分不开。游水和捉鱼几乎是旧时荆州孩子天生的爱好和本事。特定天然的游泳场多在南门和西门桥下,那里水流清澈湍急,或从这个桥墩游向另个桥墩,感受河水的冲激拦阻;或从下游游向桥底,与水流较量意志和力量;或从桥底仰面漂下,体会漂泊的惬意。有时,我与伙伴也常到小北门外的护城河中戏水,开阔平坦的水面,是集体水战的理想战场,“浪花飞溅,人声鼎沸”之中喝几口水,呛得泪水汪汪的事常有发生。
       在池塘里游水更是习以为常。特别是夏季,一时的冲动均可成为下水的理由。有时为了避暑冲凉;有时受鲜藕嫩莲的诱惑,一个猛子扎下去,挖出淤泥下的洁白鲜藕,摘一片荷叶戴在头顶,啧啧有声地咀嚼着鲜美甘甜的嫩藕。吞咽下的少年美好生活,化作永恒的记忆,不时在脑海翩翩起舞。
       荆州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胜地。古人云:“仁者爱山,智者爱水”,荆州是出智者的地方。翻阅历史史册,可以列举出长串的名单,例如:楚文王、楚庄王、孙叔敖、屈原、宋玉、许行、优孟、桓玄、车胤、庾信、岑参、崔道融、杨溥、张居正、公安三袁(袁中道、袁宏道、袁宗道)等等,他们的事业与成就,都渗透和融合着水的灵魂——纯洁与那宽广、不懈、流淌求索的精神。
       有水就有鱼,似乎是一条自然法则。富饶的荆州二千多年前就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史记》称它“饭稻羹鱼”,“出产众多”;《汉书?地理志》,也有“江汉川泽之饶,民食鱼稻”的记载。当今,野生的鱼类已难寻觅,可是四、五十年前的荆州,几乎遍地皆是。荆州的孩子,我当然也不例外,无一不是浴着水,戏着鱼成长起来,因而形成独特的水趣和鱼趣。
       直至今日,我仍然清晰地记得诸多的捕鱼方式。如钓鱼、罩鱼、拦鱼、叉鱼、捞鱼、摸鱼等。
       钓鱼是不分季节,不分场合,最随意、最常见的一种捕鱼方式。那时,我的童年伙伴几乎每人都有一根鱼竿。鱼竿的制作方法很简单:物色一根细长的竹竿,将鸭翎或鹅翎剪成米粒长短,用线穿成小串,系上钩,绑在竹竿即可。若有兴趣,讲究一点,可以将鱼杆做成数节,或竹,或苇,每节由粗至细,相互嵌入套装,接连部分多用丝线密集缠绕,刷上桐油或生漆,以防炸裂。这种鱼竿制作精巧,外观美观,携带方便,用者自矜,观者钦羡。
       儿时钓鱼十分简便,最具平民化。那时我们家先后住在玄帝宫街西端和江陵师范学校家属院,离玄宫塘很近,玄宫塘便成了我经常钓鱼的地方。有时放学回家,见没有准备荤菜,拿起鱼竿,一溜烟跑到塘边,十来分钟就可钓到一盘美味。钓到的鱼都比较小,二、三两左右,大多是鲫鱼、刁子鱼之类。
         我只有一次钓大鱼的经历。玄宫塘旁一个废弃的藕塘,早先养了许多草鱼和鲢鱼,机遇与我相撞,我一连断了二次绳,换了三次杆才将一条重约五、六斤的大草鱼拉出水面。鱼累了,人也累了,它张着嘴,扇动腮看着我,我瞪着眼,喘着气望着它,心里充满了喜悦。
       钓鱼中,最有刺激感的是钓黄鳝。先用细铁丝,从头至尾穿上一条大蚯蚓,然后弯成“U”形,伸进稻田埂下水中的黄鳝洞里,感到黄鳝已经咬住铁丝环后,用力慢慢地将它拉出洞外,在离开水面之前,迅速以右手食指和中指做成钳状,猛地夹紧黄鳝的颈部,拉出水面。黄鳝生性凶狠,水中咬物牢牢不放,一旦头部离开水面,它会警觉地松开口,瞬间逃窜。人们正是掌握和利用它们这种贪婪、凶狠、狡猾的特性,将它们抓获。
罩鱼和捞鱼都是一种神奇的捕鱼方式。我在南门城外御路口的一段湍急江面上看过捞鱼,渔人坐在江岸,望着江畔的水流,不停地用一个凹形大孔大网舀着江水,江水是浊黄色的,看不见江底,也看不见鱼的踪影,然而就在我疑惑不解之际,一条二、三斤的大鲤鱼就被捞起。我请教渔夫,渔夫回答:
       “不稀罕,凭经验、靠感觉,选好地势,看好水流,观水花就行”。我仍然不解,渔人不善言谈,我只有望着江水惊叹。
         罩鱼一般选择沼泽地或浅水池塘。渔人右手握一柄锐齿鱼叉,左手执一高腰、无底无顶的圆形大网罩。捕鱼时用叉击打水面,惊起藏鱼,然后看准将鱼罩住,投出鱼叉,将鱼擒获。和捞鱼一样,其技术难度极高。我曾经向一位渔夫老伯请教,他笑着说:
“背一斗米来,到我家喝一个月的鱼汤,包你学会”。
         我知道他是在开玩笑,不过当时我确实动过心,只是因为还在学校唸书,无法“逃读”背一斗米访师。
         在诸多的捕鱼方式中,拦鱼最轻松,叉鱼最残忍,摸鱼最辛苦。
         拦鱼多在夏秋两季连阴雨时候,湖塘涨水,相连的沟渠流着湍急的流水。傍晚在水渠中间,用砖土、杂草垒起堤壩,中间空出一段,视渠道宽窄,置放灯笼状鱼篓数个,再用砖土、杂草将鱼篓的左右、上下堵严,鱼篓前后各有进出水口,口呈喇叭状,设有倒刺细竹条,鱼随渠水进入篓中,却无法顺水流逃出。第二天早晨收获战利品,定然丰富可观。长长的渠道,一般有多人置放多个鱼篓,出于好奇心,有人会看看别人的收益多少,但是绝无贪取之心。
         叉鱼可能是最古老的一种捕鱼方式,我在一幅史前石刻的摹画中见过叉鱼的情景,猎渔者手握一柄装有锐刺的鱼叉,瞄准水中的鱼投出。楚人擅长于用这种方式捕捉财鱼。财鱼又称豺鱼或黑鱼,外表凶狠敏捷,专食小鱼。平时深藏水底,不易捕捉,春末夏初产卵季节,它们会浮在水面浅层水草间产卵,一动也不动,直至小鱼孵化出,当地人们称为“晒花”,这时用叉捕杀极易。小时见到渔人投叉时,总觉这种方式太残忍,想到一群刚出世的小黑鱼,在生命的开端即刻失去母亲或父亲,心中怜悯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虽然一年四季均可摸鱼,但是最好的时候在冬季。因为天气暖和时,鱼儿多在水中游动,寒冷之际,它们会躲藏在洞穴,草丛或水底砖石淤泥等阴暗处休眠,这时徒手捕捉它们比较容易。我曾随同学的父亲在护城河里摸过鱼。大寒之日,河畔两侧铺上薄薄的冰层,我们在靠近城墙的一面,选好地段,生了一堆火,喝了一碗酒,把身上烤得热烘烘的,然后将上衣全部脱下,裸至胸部,将直径一米多的大木盆(当地称为腰盆,捕鱼、采莲、采菱的专用器物)推入水中。木盆上搁放一块木板,人俯卧其上,两腿向上高翘,双臂划水,操纵木盆前后左右运动。不一会儿,同学的父亲已经摸到了好几条鱼,而我却一无收获。有数次感觉到鱼就在手旁,可是逮不住。同学的父亲笑着告诉我:
       “划水寻找的动作要轻慢,有时半休眠的鱼感到人体的温暖,还会靠近人的手掌,这时双手合拢。捕捉时,动作要迅速有力,不然鱼儿就会跑掉了”。
         我依照老师讲授的方法,果真捉住了几尾四、五寸长的小鲫鱼。但是喜悦抵挡不住寒冷,终于耐不住,跑上岸边蹲到火堆旁。这时才发现我的双臂已被碎小的冰块割划得四处鳞伤。
       同学安慰我说:“没有划破皮肤,不要紧的。我们家捕鱼为业已经两代人,爷爷长年下水患风湿性关节炎已无法捕鱼,父亲四季操劳,日晒雨淋,风剑霜刀,体力已不如往昔。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如此辛苦,儿女无奈而心碎”。
       诉者涕泣,闻者唏嘘。少年时代的我,料想不到诗情画意的鱼趣中,也会隐藏着凄楚和不幸。这些眼见耳闻的亲身经历,端正着我的人生态度,并时时帮助我理解和把握生活的真实涵义。
       然而,因水因鱼而获得的快乐,总是多于忧伤。
       记得那时每年夏季,大约都有翻塘之事。所谓“翻塘”是指天气闷热,骤雨之前,因水中氧气稀薄,鱼儿纷纷漂浮水面的自然现象。一般都在面积较小的池塘中发生。这一时刻,全城如同过节般热闹,男女老幼,不分尊卑,纷纷跳入水中,以各色各样的工具捕捞漂浮在水面的鱼儿,嬉闹欢笑声响成一片。
       这是一个超越时空的生活画面,记录了人们离尘脱俗后的真诚与纯洁。当时人们不那么功利,没有人争抢、吵骂,最后清点收获时,捞得多的人,不论是否相识,还会将鱼儿分给捞得少的人。
       那时的野生鱼真多,不像今日这般罕见。宋代诗人陆游路过荆州时,曾有“水落鱼可拾”的诗句。有人认为这是文人固有的夸张,其实不然。,1954年夏天,长江涨大水后,我曾目睹过如此壮观的场面:连绵不断的大水大雨将我的母校江陵中学校园全部淹没,水退之后,无法逃脱的鱼儿到处皆是。全校师生总动员,用了整整半天时间才拾尽。我想,如果当时陆游苏轼健在,他们定会“老夫聊发少年狂”,暂忘“忧谗、离愁、别恨”,疯颠一番。
         往事如烟,岁月似酒。在岁月的星空里浏览往事,从往事的佳酿中品味岁月,既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痛苦。我感谢故乡清甜的碧水带来的无穷鱼趣,更感谢这无穷鱼趣给我注入的活力与情味。我感受着阳光灿烂般的理想和现实生活,也学习着直面人生,承受艰难与困苦。我的自尊、自强、自力、自信,虽经千锤百炼的磨难而不衰竭,无一不和童年丰富的经历有关。
       闲时和朋友聊天,大家慨叹:笼养鸡不如土鸡好吃;大棚菜没有绿色蔬菜环保;人工塘养的鱼鳖也失去了野生的自然滋味;硕大美观的水果有时让人吃得提心吊胆。究其原因,是否因为种植和饲养条件(环境)的改变,改变了生物原有的特性和本质。那么,人呢?高度娱乐化,网络化,金钱化,物质化,私有化的生活环境,是否会将善良、真诚,纯洁的人性异化?要不,现代的许多孩子为什么会如此自躁、自骄、自私、自大而脆弱得不堪一击?
       给孩子们一片自然、真实、纯净的天地吧!绿色的自然造就健康的孩子、健康的孩子带给我们的是美好的希望,一个和谐美丽的未来。
       多么令人难忘的少年水趣和鱼趣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项诱捕技术
养殖黄鳝技术:小池塘养殖 -
小池塘养殖黄鳝四项注意,黄鳝养殖创业起步指南
【荆州观鸟】一个名字写出来也认不出的常见水鸟——小鷿鷈
我和一口池塘沉默相对
200项诱捕技术精选大全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