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经典致敬


  古人说:“常念为经,常数为典。”我说:“常念为经,常读为典。”经典,应该是经得起盘点,经得起评点,经过时间的检验而成为典范。从一般的“诗”到传诵一时的“好诗”,再到名垂后世的“经典诗词”,必然经过大浪淘沙的过程。

  仕途坎坷的陈子昂登上幽州台以后,面对人生的际遇慷慨悲歌,出口成诗一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其中蕴含着大孤独、大悲悯,成为千古经典。如果把这几句用到观察经典的地位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就是经典在其所在领域中空前绝后的位置。经典就是一个时代的标杆,一座文化的纪念碑

  如果从精神的角度分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其实是正话反说,包含着对前人的向往,和对后人的期待,换句话说“前追思于古人,后寄望于来者”,想到悠悠不绝的天地万事万物,才泪落如雨。经典就是承前启后的精神纽带,接通古今的文化桥梁。

  在诗歌江湖上稳坐“第一把交椅”,狂放不羁,甚至“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在登上黄鹤楼以后,偶然发现了崔颢的题诗。崔颢的《黄鹤楼》并不长,共有8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我估计,没用30秒,李白就读完这首诗,接着陷入沉思,30分钟之后,带着“羡慕嫉妒恨”的心情说出两句让围观的粉丝们大跌眼镜的话,“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就是“诗界大师”对经典的尊重。向经典致敬也应该成为我们当代人应有的态度。

  在经典产生之初,伟大的经典创造者并不一定完全意识到经典的潜在价值,而后人在一次次的阅读中都会从经典中获得启示。英国有句谚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有句古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经典就像是一座富矿,等待后人不断开采,不断掘进。经典也像一棵大树,后人不断地给他施肥浇水,它会愈长愈高,愈长愈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汉大学博士称崔颢《黄鹤楼》诗曾被后人改动多处
18.《黄鹤楼》·崔颢
忆游黄鹤楼[七绝]
为什么《黄鹤楼》能被后人赞誉为"七律之冠"?
黄鹤楼诗思
黄鹤楼归来的思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