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望长安》的解说词_第十集
第十集 西望长安
  
  秦岭奋力向东南延伸着,它把最为奇绝的挺秀,镌刻在了华山,《水经注》中说,远而望之若花状,说是华山之名源自其形同莲花,据《史记》记载,黄帝、虞舜都曾到这里巡狩,清化学者章太炎考证,中华,华夏的称谓,皆因华山而得名,在中华文明史上,华山写下的是刚柔并济,智勇兼具的辞章,吹萧引风,那是一位多情的吟者,在坦荡的渭河平原,与咆哮的黄河之水间,吸纳不绝的诗情,华山论坛,那是一位守护的壮士,东瞩潼关,西望长安。
  
  文化学者 肖云儒:
  “站在钟楼上,向南向北一望,你怎么能够没有思古之幽情呢?很宽阔的一种联想,感觉到有一种风感,风云在你的面颊上,无影无踪地飞过去。”
  
  那是陕西几千年历史的风云,它拥有一个广大的空间,这个空间的轮廓,被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勾勒出来,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比天际来,黄河从巴颜喀拉山麓奔涌而出,她所经过的河套地区与晋陕大峡谷,象一支有力的臂膀将陕西挽在她的怀抱,陕西有60%以上的土地处于黄河中游东南部,黄河中游,上古时期的部族迁徙、分合冲突最为集中的地区,因此中华文明在这里滥觞,而陕西正处在文明的源头。
  
  作家 高建群:
  “你到那个泾河和渭河的交汇处看一下,你在那个地方,你能明白什么叫帝王气象,那种大气象啊,北方的人,都有一种那个叫雄心吧,或者叫野心吧,渴望就是,就是被世界所承认吧!”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一跃成为西部强国,遂起了包举宇内,囊括西海,并呑八荒的野心,韩国苦于秦国的攻伐,派水利人员郑国来到秦国,说服秦王开凿一条引泾水入洛河的灌溉渠道,企图通过水利建设,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导致秦国无力东伐韩国,建设过程中,韩王的计谋暴露。
  
  作家 高建群:
  “后来秦始皇一听大怒,就是把郑国抓起来要杀掉,然后就发了一个逐客令,把秦国所有的六国来的人都要驱逐出去,这个时候有一个上卿,叫李斯,他写了篇奏折叫作《谏逐客令》,他说是,皇帝啊,六国进贡来的珍宝你怎么都收了,但是六国来的这么些人才你怎么都要驱逐出去,这个人才比珍宝更重要啊,秦始皇一听明白了,有道理,把郑国又放了,说你就继续给我们修渠,这个渠后来修成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郑国渠工程极高的评价。直言郑国渠建成后:“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据史学家估计,郑国渠灌溉的115万亩良田,足以供应秦国60万大军的军粮。郑国渠修建之后,关中成为天下粮仓。
  两千年后,位于黄河西岸的“丰图义仓”,又在关中的历史长卷上,增添了生动的一笔。慈禧太后曾御封此仓为“天下第一仓”。它是清光绪八年由东阁大学士闫敬裕倡议修建的民办粮仓。经百年沧桑,沿用至今。关中的河流均属渭河水系,古都长安周围曾经河道纵横,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著名的《上林赋》中说:“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自此有了八水绕长安之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 博士 赵中枢:
  “我们经常讲的泾渭分明,这两条河在它的北边,然后东边有两条河,一个叫灞河,一个叫浐河。然后西边还有两条河,一个叫沣河,一个叫涝河。在南边,一个叫滈水,一个叫潏水。它的源头在终南山那边。”
  
  自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建都,直到公元906年唐王朝灭亡,在渭水的浇灌之下,富饶的关中地区,一直作为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存在。周秦汉唐,中华文明的花样年华,在渭河两岸孕育生长。古代的中华文明在这里一步一步地走上其他文明难以企及的巅峰。
  
  清华大学 教授 李学勤:
  “那么渭水地区,就是现在我们讲的关中。就是长安所在的这个地区。也是广义的中原地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因此说起来的话呢,这个地方的话呢,应该说是在整个的中国版图里面,是一个中心的地区。不管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都是一个非常扼要,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地带。”
  
  太白山下,横跨渭河两岸的眉县。这里诞生了开启宋明理学源头的关学。关学的创始人张载融合儒佛道的思想。立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这四句话被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境界。
  
  西北大学 教授 方光华:
  “说要为为天地立心,那就是说,要为这个自然界,要找到它的那个最高的那个真理。为生民立命是什么呢?就是要为所有的老百姓,要找到他们自己精神上的一个家园。再就是为往圣续绝学,就是要把那个前人所开创的那个文化传统要继承下去。为万世开太平是什么呢?就是要为我们以后每一个时代都要奠定一个基本的一个基础。”
  
  以长安为中心的农耕文明,孕育了陕西人淳朴爽直的性格。元代诗人元好问在《送秦中诸人引》中说:“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现代学术大师陕西泾阳人吴宓将陕人的性格概括为:“倔 强 硬 碰。”他年轻时与同道办《学衡》,盛年时拒绝邀请独赴蜀地,将陕西人的性格写在自己多舛的命运里。吴宓的同乡,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在风雨如磐的日子里百折不挠,相继创办《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显示的也是这种性格。蒲城人杨虎城,这个陕西楞娃从少年为乡亲剪除恶霸,到组织乡间刀客。从投身辛亥革命到骊山逼蒋抗日,也是陕西人的性格。
  
   文化学者 肖云儒:
  “整个陕西,或者以古长安为中心的周边地区,给我们民族贡献多少精神资源和文化资源,或者给我们民族输进多少人格之钙。”
  
  早在115万年前,渭水河边,已经有蓝田人行走于陕西大地。他们是陕西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也是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蓝田猿人的复原头像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在茹毛饮血的时代,他们用石块制作出了最古老的狩猎工具,并开始使用天然火种,烧烤熟食。渭南的大荔人距今20万年,他们更接近现代人,渐渐隆起的前额,表明人类的智慧在逐渐增加。从类人猿到智人在混沌的迷茫中,古老的文明在三秦大地上渐渐开启。
  
  陕西社科院宗教所 所长 王亚荣:
  “考古发掘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蓝田猿人,比如大荔人。我们还可以看到五六千年以来的黄帝陵,还有半坡母系社会的遗址。这些都非常清晰地表明出来它的文化的延续性和发展性。它是不断在发展,不断在蔓延,而同时也在不断在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因素。”
  
  传说中的母系氏族部落,有蚶氏产生双胞族炎帝和黄帝,炎帝部落生活在中游宝鸡一带,黄帝部落生活在渭水下游。经过长期的部落战争之后,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终联合起来。于涿鹿之野大败蚩尤部落。从此,华夏族成为不断融合中原各地众多部落的核心力量。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共同祖先,他们的后人就是炎黄子孙。如果说,黄河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母体,那么,长江则为这一文明贡献了一条动脉。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穿行于秦岭巴山之间,将来自西边的巴蜀文化,来自东边的荆楚文化,来自北方的周秦文化扭结起来,联为一体。在三秦大地上铺展出丰厚而壮阔文化图景。
  
21#
回复 
作者:回望长安  回复日期:2009-12-15 08:59:00
  来自沛县的刘邦,在汉中起步,到关中成就统一的大业。来自山东的孔明,将他的丰功伟绩刻写在定军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其间的智慧与忠诚,是后世永远的楷模。来自湖南的蔡伦,长眠于洋县龙亭,他的造纸术,不仅使中华文明进一步成熟,还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最初中国只向亚洲一些地区出口纸,但是在751年恒罗斯战役中,一些造纸匠出身的唐军被阿拉伯人俘虏,不久撒马尔罕和巴格达都有了造纸业。12世纪欧洲人从阿拉伯人那里学到造纸术,随着造纸技术的扩散,世界历史的进程随之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钟灵毓秀的陕南以其古朴 宽容,接纳四方风雨。经受文化碰撞。推动文化融合,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嘉陵江边供奉河神的江神庙里的古戏台上,印刻着曾经喧闹的汉戏,哪飘散在斗转星移的沧桑之间的锣鼓和歌唱,滋养着世世代代朴素的魂灵。羌族风格的建筑和木雕图腾,让人想见羊皮鼓舞的热烈奔放。感慨于这里,曾经发生的民族大融合。
  
  陕西历史博物馆 前馆长 周天游:
  “远古时期,民族之间的交往远远要超出我们的想象,它是不畏艰难险阻的。”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以西安为中心的地带,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融合,始终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和规模进行着。
  西域的龟兹国人内迁,自西汉始到唐朝为止,先后长达一千余年。陕西是他们的主要移居区域之一。为此,西汉时期政府专门在现在的米脂境内设立了龟兹县,给龟兹人集中居住。东迁的龟兹人穿过茫茫沙漠带着他们的乐器和歌舞,带着佛教经典,带着骏马,带着智慧,进入到汉人的生活之中。民族融合是长安故事里永远的华章。
  西安 咸阳是周秦汉唐的首都所在,同时也曾经是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的首都。而后五个朝代均是游牧或半农半牧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陕西社科院宗教所 所长 王亚荣:
  “在公元前两三千年的时候,这个丝绸之路开始开通。所以使得这个地区哪,虽然还是内陆型的一个小地区,但它接触到的文化因素却是非常多的。这个文化因素包括世界性的文化因素,也包括各个民族的文化因素。比如说在西晋永嘉南渡之后,历史上有一个鲜卑,匈奴,羯、氐、羌所谓的五胡南下。这些又带来了少数民族的文化。”
  
  源于白宇山的无定河,犹如剽悍朴实的陕北汉子,沉稳的胸怀间流淌着一腔热血,即使是冰天雪地,朔风劲吹,它也在积蓄着春天的力量。将希望带给两岸劳作的人们和在茫茫沙漠上行走的商旅。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它也看见过太多的碧血黄沙,饮马冰河。那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不断的冲突与融合。一湾碧水隔着漫漫沙漠,仿佛呼唤远处的无定河。如血的残阳下白色的城垣角楼传递着几分孤独的壮美。
  公元416年,赫连勃勃挥师南下,攻取长安,于此称帝。但是,逐水草而居的天性,让赫连勃勃想念着家乡,于是他留下太子镇守长安,自己则来到现在的陕西靖边一个水草丰美的所在,花了近六年的时间,征夫数十万,蒸土筑城。以期在这里统一天下,君临万邦。于是便有了这座强烈仿汉色彩的统万城。刀光剑影中文明的种子由长安撒向西北。汉文化也辐射到大漠边陲。经过15个世纪的风雨洗礼,统万城,这座匈奴城,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唯一的一座都城,仿佛被遗落在毛乌素沙漠里的一粒珍珠。其熠熠光华是一个消失了的民族留给历史的特殊见证。
  
  作家 高建群:
  “当我在西域大地上行走的时候,从每一个坟墓边经过,我就会去脱帽致敬。我感觉到我是一个世界主义者,我的身上奔流着各个民族的血液。”
  
  陕西省白水县的纵目镇,曾经出土一块前秦时树立的《广武将军碑》。
  
  记者:“那个广武将军碑在哪儿啊?”
  当地农民:“就在这。”
  记者:“你帮指指看在那个位置。”
  当地农民:“就是这,这里原来有三间大房。在房里边。”
  记者:“在里边。”
  当地农民:“嗯。”
  
  前秦石刻极少,仅此碑与邓太尉碑两例。故世极珍视。碑文记述了公元368年前秦驻防两将军划分管区界线的事实。其中碑阴面记有白姓和帛姓龟兹移民首领多人,还有众多的西羌各部首领。
  
  中央民族大学 教授 杨圣敏:
  “广武将军碑里面就讲广武将军部下有120个首领,一多半就是少数民族的首领。其中有6个姓白和姓帛,姓白和姓帛的呢,有人考证是龟兹人。龟兹的贵族。哪就是说他手下至少有6个将领是龟兹人。新疆的,就是现在的库车人。那说明有很多库车的军队在中原,在长安周围。”
  
  据统计,唐长安城人口总数达一百万,其中各国侨民和外籍居民加上突厥后裔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五左右。比例之高,为历朝所少见。随之而入的是规模庞大的的异域文化,南亚的佛学,历法。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世界的祆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医术,建筑艺术乃至马球运动等。如同八面来风,从唐帝国开启的国门涌入。为首都长安增添了万千风姿。
  天马来自遥远的西方,它的两翼上刻有缠枝卷叶忍冬花纹,显示出希腊波斯的艺术风格。长足疾奔的驼鸟造型,描摹的动物来自中亚。在唐代它是外交活动的象征。长安居民喜好的忍冬纹镜和海马葡萄镜,是典型的西域风格图案。流行于长安宫廷和贵族住宅的引水上屋建筑艺术,则来自拜占庭。
  长安 以恢宏的气势,非凡的想象力和博大的胸怀,成为一座具有国际性格的都城。生作长安草,胜为边地花。那是唐人对长安的仰慕。也是后来者对长安的无限深情。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考察过所有的文明后说,如果让他再活一次,他愿舍弃伦敦而就长安。
  
  陕西师范大学 教授 胡戟:
  “唐代就有这样一种魅力。”
  
  文化学者 余秋里:
  “如果生活在那儿就好了。”
  
  西北大学 教授 方光华:
  “非常迷人的这么一个时代。”
  
  陕西历史博物馆 前馆长 周天游:
  “一直到现在陕西人很怀念那些时代。”
  
  公元904年朱温兵变,大唐崩溃。千年古都顿成瓦砾。历经劫难的长安,这东亚世界曾经的乡愁,却以其融合与创新的永恒魅力,以及它所缔造的一种伟大文明的高度。穿越中华民族周秦汉唐辽阔而灿烂的时空回响至今。
  
  第十集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文明的核心发源地到底在哪里?
自古帝王都——八百里秦川
精彩推送——泽众作品《郑白渠与泾水峡谷》
八水绕长安 | 故都
十三朝王气的源头,划分中国南北
大美长安——陕西城市介绍之西安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