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能视觉化怎么办?(3)—隐喻对思维的作用

【前文回顾】

在前文不能视觉化怎么办?(2)—“理解”的过程与关联主义中,我们说到对于学习者没有相关经验的知识,只通过语言描述不能让学习者头脑中建立“关联”,因此不仅认知负荷较重,而且“理解”起来也困难(所以就只能先“记忆”下来)。

此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处理:1、 视觉化,用视觉表现给学习者建立虚拟经验;2、隐喻,用类似的事物进行类比。


为什么隐喻会让学习者更易接受、认知负荷也更低呢?

隐喻对思维与认知的作用,如下这段文字再合适不过了:

隐喻是一种联想思维,即抓住事物间相似的特征,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内在规律达到由此即彼、见微知著,以简达繁的表达效果,把抽象深奥的思想讲的形象明白,把难以,言状的的感受讲的微妙可感……

它确实是一种档次极高的思维艺术。善于运用隐喻思维,表明能够广泛联系(这里提到的“联系”,和我们上期文章中提到的“关联”是同一个意思--王珏注),大跨度跳跃驰骋,是一种不同凡俗的能力。

因此,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是一种思维现象,一种认知现象。


关于隐喻,不仅对于前文所述的经济学、心理学的抽象概念更易懂,科学概念也是如此。

在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科学的未来是:艺术》中,这样写道:

从前的物理学家认为原子的内部空间看起来就像微型太阳系统,原子核是其中的太阳,快速移动的电子是轨道上的各个星球。这便是物理学中的经典模型(了解了隐喻的手法后,我们应能看清楚“经典模型”的本质是什么了吧—王珏注)

上世纪二十年代早期,丹麦物理学家Niels Bohr努力对物质的结构进行重新想象。他意识到“科学”需要引申出新的含义。电子的表现似乎有悖于任何一种传统解释。如Bohr所讲:“我们一提到原子,只能用诗的语言来描述。”普通词语无法尽意。

物理学科的发展已超出我们的理解能力,至少其字面意义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人类思想不可能理解弦理论的双位维度,或平行宇宙的可能性。我们的思想植根于一个简明的世界,在这儿,要紧的是确定性,时间永远向前流动,只存在三维空间。如果我们要超越这些固有的直觉,就只能求助于隐喻

现代物理学的反讽之处在于:一方面它试图寻找现实的最基本形式,并用数学来表示,另一方面我们却对这些超越了数学的基础完全无法理解。认识宇宙的唯一方法是借助类比。

因此,物理学的历史充斥着跳跃性的类比。爱因斯坦在思考移动的火车时得出了“相对论”。Arthur Eddington将宇宙的膨胀比作一只胀气的气球。James Clerk Maxwell将磁场想成是太空中的小漩涡,他称之为“旋涡”。“大爆炸”只是在宇宙中放了回鞭炮。 陷入宇宙炼狱的实验——“薛定谔的猫”有助于解释量子力学的悖论。若没有“橡胶水管”的类比,“弦理论”将变得难以想象。

这些比喻可能太过简化,但确实意义重大。隐喻的力量在于它可以让科学家们透过具体事物想象抽象概念,这样来领会出数学方程式的内在含义。这个我们所知的唯一世界圈定了人类的思维。

一旦接受“隐喻对科学进程很重要”的观点,我们就可以想一想怎么让这些隐喻变得更好。诗人当然属隐喻高手,他们的艺术力量在于将各种含义压缩进韵律,他们还将模糊的感觉转化成生动的描绘。

20世纪许多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皆因其清晰而浪漫的思维方式而闻名,如爱因斯坦、 费曼、玻尔这样的杰出人士。这可不是巧合,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借用隐喻看到了他人永远无法看到的事物,所以有了用铁路比喻相对论,用液体的下落比喻原子核。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科学的未来是:艺术”一文,相信定会有所启发!有何感悟或评论,欢迎留言交流、或到本公众号微社区交流!


看起来,视觉化和隐喻化,是处理抽象、复杂知识的两条腿(这也是个隐喻, 是吧?:)

虽然我们常说:视觉化比语言表达更高效,但是语言本身也可以是非常强有力的。通过韵律、类比、设问、暗示、举例、幽默,也能够有效调动起学习者思维与情绪——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轻松一下,看一段网上火得不行不行的东北老师教考研的视频吧,看看这位可不可以称为“语言大师”:


这个讲课算是高水平了吧!讲得有条理当然就不必说了,是个老师都没问题!难在非常有意思!听着不累,这么多信息还能留下比较深的印象!

其实,信息也罢、知识也罢,总是客观的、所以也必然是枯燥的。必须要融入一些有意思的、跟日常生活有关联的桥段(这里再一次地提到了“关联”哦),才能调动起学习者的形象思维和情绪,这些信息和知识才能在学习者的脑子中鲜活起来,才能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不过看起来,想成为这样语言大师,恐怕需要长期的修炼。有个说法:好老师都是语言大师,确有道理!

相比之下,视觉化通过调动全感官(尤其是视觉),可以更容易地激发想像、创造虚拟经验,从而营造情境、激发思维,是一种更快速、有效的方法。

那么,如果我们把“隐喻”再用视觉化的方式表达出来(隐喻+视觉化),会如何呢?

大家还记得这个微课吗:【微课赏析】:一条染色体的自述。赶快去看看吧!

上面这个微课是怎么讲述知识的呢?简单说,它采用了“拟人”和“讲故事”的方法。而从本质上,“拟人”是对概念性知识的隐喻,而故事中的过程是对过程性知识的隐喻

这样的知识表达方法效果如何呢?在该推文的调查中获得了如下数据:

  • 只看文字时,有将近50%的人选择“根据看不下去”(其实这个数据已经相当出乎我的意料了!我原以为至少90%的人会选择根据看不下去。。。)

  • 看过微课后,有超过80%的人选择“非常喜欢”。

以上数据可见知识传递的效果差别之大!

这个微课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 如果一个知识利用视觉化就可以理解,那么微课中只要充分做好视觉化工作就好;

  • 如果一个知识无法利用视觉化手段、而且又没有找到较好的语言表述方法,此时做微课价值不大(该抽象的还是抽象的)。此时,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恰当的隐喻(比喻),然后再做出视觉化表达(隐喻+视觉化),效果就会棒棒哒!

一个好老师,在这方面会拥有丰富的经验,因而也会为好微课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这就是为什么要做出好微课,就必须要有好老师的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语言输入的有效性
美国课堂最流行的6种笔记法,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学过就忘!
视觉化认知,可视化教学
国际化的今天,象说母语一样流利说英语是每一个英语学习者的梦想
幼儿故事 如何给0-6岁的幼儿讲故事
“知识可视化”的学习科学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