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上海话播新闻 ???

上海政协委员建议: 用上海话播新闻

“现在很多上海小囡已经不会讲、讲不好上海话了,这让我非常担忧。”日前,在市政协召开的专题会议上,市政协委员、上海沪剧院演员马莉莉将这个话题一抛出,就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不少委员认为,“规范和保护上海话已经被提上日程,而最重要的,是弘扬上海城市文化,留住城市之魂。”

马莉莉委员告诉记者,早在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她就提交过保护上海方言文化的提案。“虽然现在学校里没有硬性规定,不许学生在学校里讲上海话,但是目前学校主推的还是普通话。”马委员告诉记者,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很多上海小囡已经不能够全部用上海话和别人沟通了,而她们沪剧团———一个完全靠沪语表演的艺术团队,现在已经很难招聘到发音合格的年轻沪剧演员。“所以说,现在上海话的问题不仅仅是要保护,还面临规范的问题。”她认为,由于受到了普通话、外语、周边地区方言的影响,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不能讲原汁原味的上海话了。

“保护方言,其实就是保护上海城市文化,因为方言就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我很难想像,一个不会讲上海话的人,他如何去唱、去听沪剧,而如果失去演员和听众,这门艺术又如何才能传承下去?”马委员认为,沪剧、上海滑稽戏等上海特有的地方文化与方言的关联度非常大。

在听闻本报曾经报道过专家已经编纂了“上海话大词典”,并推出上海话输入法,以推行、保护上海话后,马委员认为,“这还不够。我建议,能否在电视台和电台方面,每天花半个小时用本地语言播报新闻,以规范、传播上海话?”马委员认为,不少外地来沪工作的人员也有学习上海话的需求,但是苦于没有好的教材。如通过播报新闻,“比如新闻坊,它的背景就是石库门,很有上海味道,说的也是上海新闻,如果再配上原汁原味的上海话播读,肯定会大大利于标准上海话的推行和保护。”

马委员称,她目前正在考虑,联络其他委员,再次提出规范和保护上海方言文化的提案,因为“作为一种城市文化,上海话不应就此湮没、变形。”

“上海话的产生和发展乃至消逝都与这个城市的发展有关,应该顺其自然。”市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熊月之认为,随着上海的发展,还会产生新的上海话。比保护上海话更重要的,是保护上海城市文化中的一些优秀元素。将这些元素保护、传承下去,培育与深化上海独特的城市文化特色,这才是上海文化的灵魂和动力。

【相关链接】

推陈出新海派连环画吸引年轻人

市政协委员、上海豪都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屠海鸣在其提案中,也建议有关部门能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传统海派连环画。

“作为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白描绘画为主要艺术创作手法的连环画在上个世纪流行一时。”屠委员表示,但由于受到电视媒体等新的娱乐方式的冲击和大众阅读方式的丰富,传统的海派故事连环画开始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但是出版社方面新近的一个市场调查却显示:年轻人中间仍然有不少连环画爱好者,与现在流行的动漫相比,海派连环画的写实主义、尊重故事情节、保持文化内涵的品质吸引着读者的阅读兴趣。但是,这些青少年多数却选择了国外尤其是日本进口的卡通漫画书。

屠委员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读者群受众面小,造成出版的经费不高;稿费低,又造成美术专业人员创作积极性不高,既而造成题材陈旧的局面;缺乏新题材,直接导致读者群丧失。如此恶性循环,将传统连环画进一步推向了逐渐走向消亡的境地。

他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能对连环画的创作出版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环境支持,以鼓励有兴趣复兴传统连环画的企业、单位甚至是个人,可以全力投入连环画的创作出版工作中,并寻找到适合现代读者口味的新题材。

(青年报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挖掘红色文化、海派文化资源,上海将筹建红色金融博物馆
上海旅游资源一览(转)
它们! 有属于自己的地图了!
沪剧电视剧《璇子》茅善玉、徐俊、马莉莉、汪华忠
上海滩第一首流行歌听过伐 钱乃荣教授情迷上海老唱片
凤凰知道:要不要保卫上海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