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源泉

源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段文字出自唐代大政治家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后面一句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之所以要带出后面这句话,是因为前面的两句是为了证明后面的一句的重要。
  单就原文要表达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要想树木生长得高大茂盛,必须先稳固它的根部,只有树木的根基牢固了,树干才能高大挺拔,枝繁叶茂;要想水流连绵不绝,源远流长,经久不息,就必须要疏通、加深它的源头。如前所述,要想使国家安定,江山永固,就必须对广大人民群众积聚道德和仁义,让他们安乐生活!”
   一千多年前的先哲,借助形象生动的比喻,指出了世间万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与因果关系!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能“未出茅庐,而定三分天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是他能掐会算,更不是有什麽神仙法术。而是因为他年少时博学广游,为他有朝一日“出山”,成就一番丰功伟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是“求木之长者”;“博学广游”也就是“必固其根本”!
  战国时期,群雄纷争,秦孝公欲完成其先辈未竟之志,使秦国强盛,广纳各国贤才。卫国的公孙鞅来到秦国,面见秦孝公,陈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计划。他对秦孝公说,“欲国家强盛,笑傲诸侯各国。要先在秦国国内推行变法。奖罚分明,使人民各安其业”。秦孝公采纳了他的意见。
  为了使自己的变法能够顺利推行,树立新法规的权威性,公孙鞅在新法实施前,在国都集市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拿到集市的北门去就赏给十金。百姓们开始觉得此事很奇怪,没有人动手。公孙鞅又说“能拿过去的赏50金”于是其中有一个人半信半疑地拿着木杆到了北门,公孙鞅立刻给了他50金。这时人们都相信了,公孙鞅才颁布了新法。
  新法的实施为秦国的崛起,称霸各诸侯国,以至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不正是“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最形象的解释吗?
     同样, 记得《庄子》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个商人,把本国人爱戴的帽子,贩运的越国去卖。本以为能大大的发上一笔!等到了越国以后才发现,当地人有光头纹身的习俗,从来不带帽子。结果可想而知。”
   从这个故事里得到的教训是:宋国商人要想作好生意,使生意能红红火火,长盛不衰。是为“欲流之远者”;必要在做这件事情之前去越国实地考察一翻,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就不会有如此大的损失。是为“必浚其源泉”。
  现在,如果把我们一生成长的过程做一个比喻:将整个人生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一个人的学生时代就是树根,树根深深的扎在泥土里吸收水份,汲取营养。而所吸收的水分,汲取的营养就是知识。这些知识保证着树干的不断的生长、坚固、强大。树干的坚实强大也就有了枝盛叶茂。这些长在树干上的枝叉、树叶自然就是人生不同的时期与经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对于苍天大树,坚固的树根是它的生命源泉!对于河水,通畅的源头是它连绵不绝的源泉!对于学生而言,丰富扎实的文化知识。就是未来立足社会,创建事业,迎接美好生活的源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公孙鞅之徙木赏金(资治通鉴卷二之三)
原来商鞅不姓商,更不是秦国人,而是已经灭亡的卫国人
每日名言|魏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战国时期:英明一世的秦惠文王,为什么下令车裂商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