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预测建模中的重抽样方法

💡专注R语言在🩺生物医学中的使用


免费千人🐧QQ交流群:613637742


面向医学生/医生的实用机器学习教程系列推文

随着临床预测模型的愈加火爆,越来越多的医生/医学生开始搞临床预测模型,但其实这个东西已经很老了,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

在我2018年左右刚开始学习生信数据挖掘的时候,临床预测模型就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信SCI中,但它在临床中的使用,远比这个早得多!

不知道什么原因最近又火起来了!(也有可能一直都很火,只不过我最近没关注它......)

大家一定要明白,临床预测模型的本质就是机器学习,这其实是机器学习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不管怎么改头换面,都逃不出机器学习的各种方法。

通常大家在做临床预测模型或者机器学习时,首先就是要划分数据,比如训练集/测试集划分、内部验证/外部验证,这些都属于重抽样技术。

重抽样技术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比如常用的K折交叉验证、bootstrap、训练集/测试集划分,等,都属于重抽样技术

它的基本思想是:对于一个数据集,先用其中一部分训练模型,然后用剩余的数据评估模型表现,这一过程会重复进行多次,最后对结果进行归纳汇总

使用重抽样技术有助于模型更好地“认识理解”数据,从而得到更加稳健的结果。这就好比让你看一本书,如果只看1次,可能什么也记不住,但是如果让你看10次,那效果肯定比只看1次要好。

因为重抽样过程是随机的,它每次都会随机地从整个数据中抽取一部分,给模型学习,所以每次每次抽取的数据都不一样(既然是随机的,那也有可能一样),这样就让模型有机会认识全部的数据,从而提高模型稳定性。

在临床预测模型领域大家经常听到内部验证、外部验证这种说法,其实很好理解。对于数据集A,我把它分成A1和A2两份,A1这部分数据用于训练模型,A2这部分数据用于评估模型表现,用来评估模型表现的这部分A2数据就是内部验证(也有人把交叉验证和自助法等这种叫做内部验证);假如此时我找来另一份数据集B,在数据集B上再次评估模型表现,那数据集B就是外部验证

重抽样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大家常见的K折交叉验证、bootstrap,还有蒙特卡洛交叉验证、留一法交叉验证等。

如何选择合适的重抽样方法呢?这个一定要和你的数据结合讨论,没有金标准!如果你是一个精通机器学习的人,那你肯定不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说到底,这都是机器学习中的问题,一个临床的医务工作者不懂这些很正常。我会在文末给出一些方法选择建议供大家参考

留出法(holdout)

大家最常使用的,把数据集随机划分为训练集(train)/测试集(test)的做法就是holdout,其中训练集用于建模,测试集用于评估模型表现。

有时还会把数据划分为训练集(train)/测试集(test)/验证集(validation),训练集用来训练模型,测试集查看模型表现,不断进行调整,然后训练集和测试集一起训练出一个模型,最后用验证集评估模型表现。

有时测试集和验证集经常混为一谈,二者经常混用。

交叉验证(cross validation)

交叉验证,意思就是一份数据既用作训练,也用作验证,互相交叉,主要有以下几种:

K折交叉验证(K fold cross validation),就是把数据集随机分为K个样本量基本相同的子数据集。比如5折交叉验证,就是把数据集分为5个子集(比如分成A,B,C,D,E,5份),在建模时,首先会使用其中A,B,C,D,4份数据进行建模,然后用剩下的E数据评估模型表现,接下来使用A,B,C,E,4份数据建模,用剩下的D评估模型表现。这样依次进行5个循环,每份数据都会用来评估模型表现。最后将得到的5个模型表现结果进行汇总。

下面是一个10折交叉验证的示意图:

留一交叉验证(LOOCV, leave one out cross validation),是K折交叉验证的特例。每次都只留1个样本用于评估模型表现,所以这里的K其实就等于样本量,每一个样本都会被用来评估模型表现。

重复交叉验证(repeated cross validation),也是K折交叉验证的扩展版本,比如,重复10次的5折交叉验证,就是把5折交叉验证这个过程重复10遍。

蒙特卡洛交叉验证(Monte Carlo cross validation),也是交叉验证的一个变种。留出法是将数据集划分1次,而蒙特卡洛交叉验证就是将留出法进行多次。

bootstrap

自助法,即有放回的随机抽样法。具体做法如下:

比如,一个数据集有100个样本,每次随机抽取1个,然后放回,再随机抽取1个,这样的过程重复100次,就得到了一个和原数据集样本量相等的抽样数据集,这个抽样数据集就叫做自助集。

由于每次都是有放回然后再随机抽取,所以一个自助集中可能有多个同一样本!所以就有可能在100次随机抽取中,有一些没被抽中过的样本,这些样本就被称为袋外样本(out of bag),其中被抽中的样本(也就是自助集)用于训练模型,袋外样本用来评估模型表现。随机森林算法就是使用这种方法的!

其他方法

除了以上方法,其实还有非常多没有介绍,比如在mlr3中经常使用的嵌套重抽样,这些大家感兴趣可以自行了解。

重抽样的目的

经常有粉丝问我:为什么我用了各种方法,10折交叉验证、10折重复交叉验证、自助法,都用过了,为什么最后模型的表现还是很差?

看到类似的问题,我想这部分朋友可能把重抽样的目的搞错了,重抽样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模型表现,重抽样也确实不能提高模型表现!开头我已说过,重抽样技术是为了让模型更好的认识数据而已,这样能够得到更加稳健、无偏的结果,但是对于提高模型表现没有直接的影响哦~

你可以这么理解,如果你不重抽样,可能某次结果的AUC是0.8,再做一次可能就变成0.5了,而你重抽样10次,得到的结果是10次的平均,这样的结果很明显是更加稳健的。

模型表现好不好首先是数据原因,一个牛逼的数据不需要复杂的模型也能有很好的结果,数据预处理对数据影响很大,大家可以参考这篇推文:预测建模常用的数据预处理方法

另外还和模型本身的性质有关,比如模型的超参数、模型本身的上限等,这些会在以后陆续介绍。

为什么要单独划分出一部分数据

通常我们建立模型时,会把数据集A划分为A1和A2两份,A1用来训练模型,A2用来测试模型,在训练模型的过程中,完全不用使用到A2这部分数据。有些人不理解,把这种方法和嵌套重抽样混为一谈。其实这两个有着本质的区别。

嵌套重抽样是在训练模型时使用的,把两份数据集全都用到了,而且两份数据集都会再叠加其他重抽样方法。

我们划分数据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是为了测试最终的模型表现。临床问题数据很珍贵,通常都只有1份,这种情况下我把这份数据全都用于训练模型,那我用什么测试训练出来的模型好坏呢?

有的人喜欢把训练好的模型作用于用来训练模型的数据上,发现结果竟然很好,这样是不对的,这叫数据泄露,你的数据模型已经学习过了,这不是作弊吗?这样的模型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所以一开始把数据就划分为2份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如果你有很多个数据集,你完全可以在其中1个数据集中使用各种方法建模。

方法选择建议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重抽样方法,可以看到每种方法都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随机!,只有随机,才能保证模型学习到这个数据集中的更多信息,才能获得稳健的模型表现!

以下是一些方法选择建议:

  1. 没有哪一种方法好,哪一种方法不好!!只有合不合适,没有好不好!
  2. 如果样本量较小,建议选择重复10折交叉验证;
  3. 如果样本量足够大,比如几万,几十万这种,随便选,都可以;
  4. 如果目的不是得到最好的模型表现,而是为了在不同模型间进行选择,建议使用bootstrap;
  5. 如果还不知道怎么选,建议都试一试,喜欢哪个选哪个

参考资料

  1. Applied Predictive Modeling
  2. https://www.cnblogs.com/HuZihu/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床预测模型 | 初窥
非参数bootstrap方法, 小数据集统计的大能手
R机器学习:重复抽样在机器学习模型建立过程中的地位理解
预测模型第6期 | 临床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信用评分:第七部分
一文看懂信用风险量化模型搭建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