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身苦

身苦


痛苦分两种,身体的和心理的。至于心理上的痛苦,佛陀是完全清净的。当面临失望、沮丧、悲伤,甚至死亡的危险,佛陀都能免除心理上的痛苦。他的心总是清澈明白的,这与阿罗汉相同;即使是已免于瞋恚和杂染的阿那含,也没有心理上的痛苦。但阿那含还残存 无明爱有(avijjā bhava tanha)与骄慢(māna)的习气 所形成的烦恼,所以我们不能说他完全没有心理的痛苦。至于阿罗汉,则是清净无烦恼的,因此能免除心理的痛苦。但说到身体的痛苦,没有人可以例外。


佛陀也要被迫承受身体的痛苦。这可由佛陀有时提及他的背部疼痛而得到证明。根据《譬喻经》巴利文本,佛陀遭受身体的痛苦,因为过去生,他曾是一个拳击手,并造成对手的疼痛。[1]此外,他曾是一位渔民的儿子,看到鱼的头部被敲打却很高兴。所以佛陀常常会头痛。[2]


有一次,佛陀在灵鹫山(Gijjhakuta)的露台上漫 步,提婆达多(Devadatta)滚下巨石撞击他,石头击 中山脊而弹跳开来,但碎片击中他的腿,引起剧烈的疼痛。这种灾难的原因,是尚未成佛前有一世,因为继 承纠纷用石头打死他的表弟。[3]还有,当他是一位国王时,让罪犯被人刺死。[4]


再来,罹患腹泻的原因,是他曾是一名医生,开给一位富人的儿子一剂药,造成腹泻 和出血。[5]然后,根据《相应部》巴利语本,有一次迦叶尊者、大目犍连尊者罹患一种急性疾病,连佛陀也遭殃, 但当他们聆听《七觉支经》(Bojjha?ga Dhamma),之后这种疾病消失。


佛陀在毘舍离附近的薜鲁婆村(Veluva)度过他的第四十五次,也是最后一次结夏安居。当时他罹患有足以令他致死的严重疾病,如果他没有进行内禅观修的话,则无法活下来。如此他避开了不测事件。因为他看到这不是进入涅盘的适当时间。根据 《注释书》(Atthakathā)巴利语本,佛陀这么说,如 同当年成佛前夕那般精力旺盛地实践内观禅修,从而身体得以康复。今天,有些实例,行者精进禅修,也能躲过重病导致的惨痛后果。我们可以说,这些实例与大迦 叶尊者(Maha Kassapa)、其他阿罗汉与佛陀听诵《七觉支经》以及内观禅修而克服疾病的情况相同。


即使佛陀也必须面对身苦的世间法,从这一个事实,我们能找到痛苦的缓解和安慰。特别是严重及旷日持久的疾病很难治愈时,患者应思考:「即使是佛陀无法避免这类的世间法。那么,有什么好说的呢?然而佛陀遭受身体痛苦,但从来没有心理的痛苦。所以我也将安忍,以化解心理的痛苦。」如果你能撑得住禅修。你 应该思惟苦受(dukkha vedanā),藉由当下生起的这 些感受作为所缘而如实观照,不让瞋恚及其它恶行不知不觉地潜入。对于禅修经验丰富的修行者,身苦可以安忍,舒缓也可以实现。


当病患明白来日不多了,或者即使康复的话,他将可能会无法自理生活而让生命变得无用;此时,藉由内观禅修得以排除那些非常哀痛所引起的感受(心苦受),就显得非常重要。正法是医治这种悲痛最好的良药。


假设有一个人长久以来为头痛所苦,因为没有特效药物。然而,如果可得到药,服药之后,头痛不久会去除。同样地,如果你没有禅修的法药,你将遭受很多且长期的心理痛苦。因此,佛陀这样思惟:


现在生起的痛苦不是永久性的,它终将消失。所谓的「我」,毕竟是「名」与「色」的聚合体,并不是永恒的,它会不停地变化,而且此聚合物既不迷人也不可靠:它全部是苦的。因为这聚合体有不断变化的现象,所以它有「无我」的性质。


换言之,佛弟子观照名色中生起与消失的现象,并思惟它们那些无常、苦及无我的性质,于是如实明白事实的真相。当他正在这样做时,心苦就无有机会生起,而且即使生起也不会持续很久。随着心苦的消失,身苦也消失了,即使身苦不消失,它可能还会令当事者相当

能够堪忍。


一个人不会因世间法的好事而觉得得意洋洋,也不会因坏事而悲伤;因此,一个人没有随顺(anurodha)或喜悦,障碍(virodha)或失望和悲伤。所以佛陀说:


如是将世间法的喜悦或悲伤排除了,佛陀的声闻弟子免于再生、老和死。


这种禅修可以获得内观洞察力,并达到四种圣道智(ariya magga nāna),当一个人达到阿罗汉道果 (arahatta magga phala)阶段,成为阿罗汉,并于适当 时机进入涅盘的状态,然后没有新的生命,也没有老,也没有死。此外,如佛陀所说:「人得以免除焦虑、悲痛和哀伤,也无有身体痛苦、心理痛苦和极度苦恼。」


注:

[1]. 《佛说兴起行经》卷上佛说背痛宿缘经第五。

[2]. 《佛说兴起行经》卷上佛说头痛宿缘经第三。

[3]. 《佛说兴起行经》卷下佛说地婆达兜掷石缘经第七。

[4]. 《佛说兴起行经》卷上佛说木枪刺脚因缘经第六。

[5]. 《佛说兴起行经》卷上佛说骨节烦疼因缘经第四。


*********************


如需更多资料,请到觉悟之路网下载:

http://dhamma.sutta.org

如有特殊问题,请到上座部论坛提请:

http://bbs.sutta.org

微信公众号:tipitaka

本信息编号:479


可点击微信账号信息查阅历史信息

回复数字0查阅历史信息列表


回复“礼敬佛”收听巴利语礼敬佛诵

回复“佛德号”收听巴利语诵佛德号

回复“三皈依”收听巴利语三皈依诵

回复“受五戒”收听巴利语受五戒诵

回复“上座部”收看上座部佛教介绍


点阅读原文,微信访问觉悟之路网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智度论》第二卷 释初品中婆伽婆
佛教的嬗变(第二章 “经”的由来)
拔除心中忧愁之刺
堪钦贡嘎旺秋讲述【修心七要】: 修暇满难得
去除世间的贪欲及忧恼
菩萨本行经白话:公案(十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