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潮湿闷热天 这些疾病要提防

潮湿闷热的夏季极易发生食源性疾病、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高温中暑和空调病,如何预防,请往下看。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借助食物传播的一组疾病,常见的病原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细菌。临床上主要特点为潜伏期较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病例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

食源性疾病主要流行特征为:发病突然、病例集中,可呈散发或家庭多例感染,或在学校、幼托等集体用餐单位以集体性食物中毒形式表现。

各食品行业单位、食堂、盒饭公司要把好食品卫生关,提供清洁、卫生、合格食品,预防集体性食源性疾病发生。家庭聚餐应注意食品安全,防止生熟不分,污染食品,防范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发生。在这一季节,大家要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生、半生食品、腐败变质食品;注意饮水卫生,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5—8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亦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在手、足、口、臀、膝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预防手足口病必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应用温水漱口。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

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抵抗力。托幼机构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通过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当人体被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经过14天潜伏期可发病。

临床上表现为持续性高热,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筋、脑膜刺激症状,重者可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或出现呼吸衰竭死亡。流行季节在7—9月,7月下旬—8月上旬是乙脑发病高峰期。因此在夏季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如遇到持续高热,头痛、呕吐、抽筋、抽筋等症状时,应及早去就医,以免贻误病情,失去救治良机。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俗称红眼睛)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一般为1~2天。

临床表现为结膜水肿、充血、点片状结膜充血,伴眼球异物感、流泪、眼痛等症状。病程2~7天。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共用毛巾、手帕、浴巾等,还可借助水(如游泳池水等)引起暴发;流行季节主要在夏秋季,8~9月为高峰期;居住条件拥挤、环境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等有助于本病传播。

预防上应注意个人卫生,不公用毛巾、浴巾、手帕等;流行期间,理发、浴室、游泳池等行业要加强管理和消毒;游泳池要加强对游泳人员检查,一旦发现类似症状者,应及时就诊治疗,家庭做好隔离消毒。

高温中暑

高温中暑是一种热平衡障碍或水盐代谢紊乱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由于人体大量出汗,水分丧失,导致电解质丢失,循环血量减少致使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肌肉疼痛,有的病人可出现高热等症状,严重者如患热射病可发生死亡。

一定要重视防暑降温,尤其高温下作业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补充含盐的水分,工作场所要加强通风降温,调整作息时间等。年老体弱多病者要注意房间通风降温,劳逸结合,补充水分和营养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21人死亡!河北发布疫情!最近当心这种病!
一病一方 根治见效(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概述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健康须知|蚊子缠身,该如何预防乙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