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5个时刻为孩子“撑腰”,将成为他一生的“光”!
我们都希望培养一个眼里有光、内心富足、能勇敢做自己的孩子,他也许不成功,但他的内心一定是充盈而幸福,平静而自由的。
而拥有这样特质的孩子,还有什么是他战胜不了的呢?
父母的养育方式,直接影响了一个孩子的性格、眼界和为人处世,甚至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在孩子心中,父母是自己的世界,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决定他能否爱自己,认同自己。
教育孩子懂是非,确实很重要。但在孩子最需要父母伸出援手的时候,你的及时回应和帮助,将是对孩子自尊、自信和安全感的守护。
这个世界不会总是鲜花和阳光,当孩子窥见生活的阴暗,被他人的恶意所伤时,父母一定要“强”。不是强词夺理,也不是恃强凌弱,而是做孩子头顶的伞,身旁的树,成为孩子强大的依靠和力量的源泉。
下面这5个时刻,请为孩子“撑腰”,这将是他一生的“光”!
当孩子的玩具被抢时,帮他要回来
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玩具被抢的经历。
在知乎的相关提问中,有无数网友表示对小时玩具被抢自己却无能为力的痛苦还记忆犹新。
而他们更痛苦的是,爱自己的父母没有站在自己这一边。
在我们大人眼里,一件不起眼的玩具不算什么,大不了再买一个。
所以或是为了面子,或是为了教育孩子“分享”,常常采取迁就对方、息事宁人的态度。
但是对孩子来说,一个普普通通的玩具,它可能是孩子最亲密的朋友,可能印刻着孩子最珍贵的记忆,也可能是孩子寻求安全感的重要媒介。
这样的“分享”,真的太让人受伤。
事实上,在我看来,比起动不动就强迫孩子“分享”,教会孩子界限感更加重要。
因为,丢掉了界限感,就等于背叛了自己。
在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客观公平地加以引导。
比如二宝小的时候,被别人抢了玩具,我会告诉她:“这是你的娃娃,你有权利保护她,如果你不希望小朋友一起玩,可以自己去要回来,也可以让妈妈帮忙要回来。”
如果二宝想玩别人的东西,我会说:“这是小朋友的,你想玩的话要经过小朋友同意才可以,你去跟她商量一下吧。”
如果别人不愿意跟我的孩子分享,无论她怎么伤心哭闹,我也只是平和地告诉她:“哦,这样啊,那妈妈也没有办法了,小朋友有权利保护她的玩具。我们可以等一下再来跟小朋友商量,或者我们去玩别的好吗或者你也可以试着用自己的玩具跟她交换来玩?”
其次,尊重孩子的选择。
在家里来客人之前,我会告诉孩子,今天有什么样的客人会来,会带一个多大年龄的小朋友,你觉得可以一起分享的玩具就摆出来,不想跟别人一起分享的就先收起来。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将来面对欺凌和掠夺,只会逆来顺受的人,那么:当你孩子的物品被小朋友看中,请一定不要急着“宽容大度”,去教孩子谦让!
如果,你想让孩子在未来无论遇到何种困难或挫折,都能坦然面对,不自弃自伤,那么:
当孩子因守不住东西哭着求助,请一定要帮他拿回来,让孩子明白,不要怕,爸爸/妈妈在!
当孩子被比较时,给予及时肯定
似乎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会有比较,周末朋友聚会:
朋友甲:“我们家孩子可厉害了,这次又拿了第一!你们家孩子呢?这次是第几?”
朋友乙:“哎哟,你们家孩子成绩好,我们家那个不成器的,都快垫底了!”
朋友丙:“我们家啊,虽然没拿第一,但是这次进步了好几个名次,也努力了,也有收获了,孩子很棒了!”
其实,对于孩子之间的比较,无论是夸还是损,在别人耳朵里,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但是到了孩子那里,便不只是进入孩子的耳朵,更进入了孩子的心里。
你的损,便是在打击孩子,让孩子也去“否定”自己。但是,你的撑腰、你的夸奖,也是在给孩子信心!
这个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孩子。遗憾的是,有些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道理,反而吝啬自己可以给予孩子的欣赏目光,用“比较”为孩子埋下了“自卑”的种子。
大学时期,在做家教的时候遇上了一个“爱比较”的妈妈。
这位妈妈经常拿她的儿子和他班上最优秀的同学比较。每到学校各种大考结束后,都可以听到她骂儿子的声音。一边比较,一边数落自己的孩子。
久而久之,我越来越少看见她儿子脸上的笑容了。
在和孩子谈心后才知道,他因为妈妈经常拿自己和优秀的同学比较,他觉得自己很笨,所以心里很自卑。
爱孩子最好的方式从来都不是比较。
而是给予他鼓励、包容、尊重、爱以及懂得挖掘他的优点,引领他向优点发展。
请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
当孩子犯错时,跟他一起“打败问题”
每一个孩子都会犯错。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大人咄咄逼人的态度把孩子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而赢得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告诉孩子:
我爱你,并且会永远和你站在一起。
同样是面对孩子的问题,下面这位妈妈的做法值得我们效仿:
有位妈妈曾经留言说6岁的儿子和小朋友玩,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电瓶车碰倒,把后视镜摔坏了。
妈妈看到后很生气,但其实孩子更害怕。
她忍住没有责怪孩子,反而蹲下来告诉他:“别怕,妈妈在这儿,妈妈陪你一起去跟叔叔说。”
她陪着孩子去邻居家道歉赔偿,人家没有责怪,反而夸孩子懂事。
妈妈说:“孩子做错事,比起指责,更需要的是帮助。
那个时候如果连我都不站在他旁边帮助他,他才是最无助的吧。”
孩子犯了错、闯了祸不可怕,爸爸妈妈可以陪他一起去面对,去承担。
有了父母的爱和信任,孩子才有力量对抗全世界。
正如有句话所说:“和孩子站在一边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
孩子犯错,你可以批评,可以惩罚。但是一定要他知道,你是一如既往地爱他支持他的,是他最强大的支撑。
当孩子被嘲笑时,帮孩子正确解读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面对过被嘲笑的阶段,尤其是年纪小的那会儿,很多东西都不懂的时候。也许嘲笑者是没有恶意的,只是玩笑或者娱乐,但是作为被嘲笑者,往往会经历失落与痛苦。
孩子遇到嘲笑,父母不要去攻击嘲笑者,而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让他勇敢面对,确实是不好的地方就改正,没错的地方也不必害怕。
影响孩子的不是别人的态度,而是你对别人态度的解读。你可以这样跟孩子沟通:1、每个人都会受到冷嘲热讽,这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
2、当有人嘲弄你的时候,他们一定是看上去不友好,刻薄的。其实你嘲讽别人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3、但也说明他们对你有兴趣。
4、你也可以让你的孩子精神胜利。如果有人恶意嘲弄你,你可以想象他们是光身子的,光嘟嘟的,他们很可笑,但你不要告诉他们。
你要让孩子感受到他是值得被爱的,他是重要的、强壮的、有能力的。
咱们要珍视孩子本来的样子,珍视他的与众不同,这样他才可能不成为攻击对象。
不要放大缺点,抹杀优点
如果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不要一味地讨好老师:“老师您说的太对了,我这个孩子就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让人很不省心,希望您以后多批评指正”。
这样会放大孩子的缺点,损害孩子的形象,打击孩子改善问题的积极性,甚至还当着老师面给孩子贴上了不好的标签!
要知道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很多时候是基于更好的班级管理,如果只是依赖老师的评价就给孩子定性是很不责任的行为!
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越来越糟糕,问题恰恰出在父母和老师过分一致的态度上。
一个在外面已经遭受过攻击和指责的孩子,最渴望的无非是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得到安慰的孩子,内心会自然生出内疚,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相反,假如回到家,父母还跟老师一样,扮演着高高在上的“审判官”。试问他的负面情绪,将如何安放?
我们要把老师的评价和反馈正向加工后再传达给孩子,同时还要跟孩子深度沟通下面几个问题:
①你觉得✘✘这样说对不对?是非判断
②你觉得✘✘为什么这样说?启发认知
③你觉得✘✘说的是这样的吗?独立思考
④你觉得✘✘怎样做可以避免这样呢?价值判断
当孩子接受不了老师批评,还可以这样跟孩子沟通:
想要孩子腰杆硬,一定要做一个会“撑腰”的父母!
别小看父母每一次对孩子的“撑腰”。在恰当的时机中,这是对孩子自尊、自信和安全感的守护。
唯有孩子深知自己一路有父母的庇护和关照,他才能笃定无疑地走自己的路。
不管遭遇什么,来自父母的爱,会给他无限力量和底气,踏踏实实地做自己,活出自己。
以后多对您的孩子说:“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是爱你的,有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1
孩子犯错,为什么宁愿撒谎,也肯不承认?
9岁的小男孩被父母批评后自杀!批评孩子时千万别踩这三个雷区
孩子自信源于父母无条件的爱
你真的爱孩子吗?答案也许会超出你的想象
处罚孩子最有效的三种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