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捂住“心脏的耳朵”预防脑中风

  心脑血管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呈上升和低龄化趋势。心脑血管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国家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医疗、经济和负担。8月14日,腾讯大申网邀请到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徐亚伟教授为大家解读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的种类和预防

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都是致命的一号杀手,心血管疾病有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冠心病,房颤,早搏(心率失常)等。脑血管疾病有脑卒中、脑出血、脑梗塞等。徐主任还总结了管住嘴,迈开腿,好心态的九字箴言。具体而言就是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戒烟,控制体重,多食果蔬,增加运动,保持良好心态。心脑血管疾病重在预防,而控制血压和血脂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

高血压为何会引发脑卒中?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指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偏瘫)、舌强言蹇、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高血压是引起脑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升高可引起全身细小动脉的痉挛,造成血管壁的损伤,血管壁弹性减退,血管硬化。由于血压升高时,脑血管反射性收缩,血压长期持续升高,造成脑循环调节紊乱,小动脉壁变性,或中动脉脂质沉积,粥样脂质斑块形成。一旦血栓形成,即可能发生缺血性中风;当血压过高时则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发生出血性中风。

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心房颤动作为心血管的常见疾病,简称房颤,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这是心脏内电路发生问题后导致的。目前还没有找到房颤的根本致病原因,但与房颤相关的疾病或因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等。酗酒或嗜酒、长期精神紧张、严重感染等也有可能引起房颤。

房颤会使人感到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容易感到疲劳,头晕眼花、胸部不适或气短。房颤更大的危害是其带来的并发症。它主要的并发症是心力衰竭及血栓栓塞。临床上最常见是的脑栓塞,即脑中风(卒中)。一旦发生卒中,极易致死和致残。

捂住“心脏的耳朵”预防脑中风的原理

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措施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积极转复和维持正常心律(即窦性心律),其二是药物抗凝治疗,第三个措施是近年来逐渐开展起来的左心耳封堵预防房颤卒中的工作。左心耳封堵能预防卒中,实际上还是来源于对房颤卒中机制的认识。已知心脏有2个心房、2个心室。在心房的前外侧,有一个外形象是耳朵的结构,称为“心耳”。心耳在解剖上是一个盲端,经一个狭窄的颈部与心房腔的体部相连。心房本身的压力就低,而心耳又是一个盲端结构,因而心耳内的血流平常就比较缓慢。

当发生房颤时,整个心房已完全丧失正常的收缩功能,此时心耳内的血流就更为缓慢,甚至趋于淤滞状态。淤滞的血液形成血栓的可能性很大。形成的血栓一旦脱落,就可随血流播散到各个器官。如果栓塞了脑动脉,即可导致脑梗塞(卒中)。可见,血栓的形成,关键在于心耳。这种“捂住心脏的耳朵”来预防卒中的方法,在国际上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重视。

徐教授答部分网友提问:

Q:父亲和伯父心脏都不好,尤其父亲曾经突发心梗后做了支架。我想请教一下心脏病的遗传率有多少?通过什么检查手段可以发现自己是否有心脏病前兆?心电图好像查不出来。谢谢!

A:引起冠心病的原因有多种,但最常见的因素叫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根据自己情况可以做简单判断。

Q:请问徐教授,我的心电图检查一直是有T波改变,现在已过五十岁了,常常会有早博症状,但是去医院检查未必能捉到,这样的病用点什么药?我现在是根据社区医院医院建议在吃消心通和麝香保心丸,这个药能长期吃吗?

A:T波改变一般提示心肌缺血,如果没有胸闷症状的话,可以定期复查心电图及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如果您有早搏症状,建议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出24小时早搏的总数量,然后再考虑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您所提及的两种药物,一般我们是不推荐患者长期服用的。

Q:腿部有血管斑块,日常该怎么注意预防斑块掉落而造成的血管堵塞;饮食方面是否有特别的注意点?

A:不知您是否指的是下肢动脉的斑块,如果是,这种斑块可以通过四肢血压测量或下肢动脉B超确诊。饮食方面还是和其它血管的斑块一样,建议清淡饮食,戒烟戒酒。

Q:心血管支架手术后,三年又堵塞,血液检测各项指标正常,请问是什么原因?

A:脑梗的康复治疗一般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临床上一般是在急性期,也就是1-2周,入院给予药物治疗,同时即可以开始功能恢复治疗,但是建议循序渐进,不能着急,活动量从小到大。

Q:1. 窦性心动过缓伴房室连接处逸博及逸博心律是否是心脏病? 2 这种症状和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否有联系?3 有大于1.30秒的R-R间期282个,其中最长为1.70秒,是否需要装起博器?谢谢!

A:您说的情况是心律失常的一种,属于心脏病范畴。如果是阵发性的,与血管迷走晕厥可能有关,需要进一步进行立卧位试验进一步鉴别诊断。1.7秒长暂停不适起搏器植入指针。谢谢。

Q:我近2个月每天头晕乎乎的,脑CT和脑核磁共振做下来都没问题,有颈椎病史,接下去该如何治疗呢?谢谢!

A:头晕的原因很多,劲椎病是其中之一,如果伴随手麻等症状,可以进一步进行颈椎MRI检查,明确诊断。

Q:你好,我爸爸有小脑梗,发病后右手一直觉得僵硬,请问有什么办法改善呢?

A: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增加右手精细活动的锻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捂住“耳朵”防中风
封堵左心耳防中风
为什么颈动脉最容易堵?医生:颈动脉斑块真的没这么可怕
“心脏里的耳朵”——心源性脑卒中的最大元凶
中风,原来是“耳朵”惹的祸!
卒中就是中风,它是身体的8级地震!忽略这些卒中知识,小心“卒”不及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