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聚焦 | 惊天计划!江苏省重磅打造扬子江城市群,八城一体化,泰州将变成……


◆来源:最江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展城市群推进城市化是大势所趋,江苏正在谋划把长江沿江城市作为一个大的板块,打造扬子江城市群,促进沿江地区发展能级的整体提升,使之成为江苏引领多个城市协同发展最主要的增长极。未来等到扬子江城市群过江通道被高铁环线、过江公路大桥、过江隧道等交通形式加密后,南北之间的交通将达到高度便捷,届时南北沿江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差距将极大地缩小,扬子江城市群的最终形态——扬子江大都会区就会逐渐显露雏形。


扬子江城市群内部城市间高度的一体化的机制如何建构?扬子江城市群与外部有着什么样的有机联系?未来如何通过体制机制的调整创新来克服扬子江城市群发展中遇到的障碍?围绕相关问题,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教授根据记者的提问,进行了深入阐述。


【问  题】 目前已有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宁合都市圈等,扬子江城市群提出的意义何在?


【胡小武】 扬子江城市群主要定位为江苏省内长江流域的南沿江和北沿江区域,北三南五共八个城市。八个城市人口、经济体量非常大,城镇化水平较高,但八个城市若要进一步实现一体化发展,成为引领江苏区域发展的龙头,并逐渐成长为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都会区,还是应该由扬子江城市群这样集群化的方式来统筹八城之间的协调发展。


【问  题】 在扬子江城市群中,这些城市内部高度一体化的机制如何建构?


【胡小武】 当前我设想扬子江城市群内部八个城市间实现一体化的有机联系可以通过如下三大方式:一是扬子江城市群次区域同城化组团模式带动扬子江城市群八城一体化。目前从空间和区域发展格局上提出一个设想,希望通过宁镇扬同城化、泰(州)镇(江)常(州)(无)锡同城化、南(通)(无)锡苏(州)同城化、扬(州)泰(州)同城化、强化南通都市圈发展与外延,以实现空间上的城市模块有机重组。其中,南通的中心化和都市圈意味着对周边区域包括泰州的东南部区域辐射性更强。这其中不难看出,每两个同城化之间会有一个重叠的城市。扬州和泰州是北沿江的,原来分属两个不同的同城化区域圈,而“4+1”的同城化格局使得内部重叠的城市成为连接节点城市,未来扬子江城市群可以次区域同城化的重叠模式来带动整个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这里专门提出“4+1”,把南通中心化与都市圈化,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是南通离泰州相对较远,二是南通本身空间面积较大,下面有6个县市和通州区,做大南通后,连同原来的南三县北三县区域,就成了一个大的南通都市圈,以此可实现和北边如皋、靖江的一体化。


二是以沿江县级城区优先发展推动南北两条城市带连绵区的形成。北三市南五市两条带状格局中分别布局沿江区域的十六个县级行政区,北面九个县级区包括六合、仪征、江都、高港、泰兴、靖江、如皋、海门和启东,南边七个县级区包括太仓、常熟、张家港、江阴、丹阳、扬中和句容。未来希望在扬子江城市群的大战略建构中,通过对十六个沿江县级区的产业和人口布局的优化发展,推动其往规模型或中等型以上城市发展,最后串联起北三南五八个中心城市;通过优化人口、产业布局,提升公共服务,发展壮大中间地带的县级行政区,使得中间隆起,推动南北两条城市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加快推动北沿江南京六合到南通启东一带成为一个生态格局、产业布局、人口密度比较均衡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带。继续优化南沿江从南京龙潭港片区到苏州太仓一线形成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先发城市带。南北两条城市带,中间不隆起就会变成洼地,隆起后就能实现更高的均衡化。如此,城市密度变高,城市有机地联结在一起,城乡一体化景象逐步建立,产业布局越来越优化,就形成了一个城市连绵区。从中心城市到次区域的同城化,再到南北两条城市带形成的城市连绵区,这样的空间演变将推动扬子江城市群连同上海及杭州湾城市群成为一个都市网络均衡的世界超级城市群。


三是加密过江通道,使长江成为扬子江大都会区一江两岸的内核。当前省委省政府通过布局高铁环线、过江公路大桥、过江隧道、过江轻轨这四种不同形态的交通形式,来加密扬子江城市群过江通道。设想一下,目前扬子江一带有不超过15条过江通道,再过几十年,等到了有40-50条过江通道的阶段,南北之间就完全实现了同城化跨江交通网络,届时南沿江与北沿江的交流将基本实现无缝对接。比如目前南京市国家级江北新区逐渐发展起来,过江大桥、过江地铁极大地方便了沿江两岸的交通,越来越多的人去江北买房,交通的便利使得江北去城区上班的时空距离大大缩减。因而,江北买房滋生出更大的空间。在整个大的区域发展中,交通对区域的带动力不可小觑,通过交通导向,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因此,南北要加密过江通道,真正实现南北互通,形成城市网络型连绵带,使得过江通道成为未来扬子江大都会区一江两岸的内核。未来五年,江苏将打造1.5小时交通圈,扬子江城市群会形成典型意义上的内部环线型的交通网,内部形成环线、南北之间随时换乘,加之公路、大桥这样的交通网络结构,江苏沿江城市群未来一定会成为世界级大都会区。


以上提到的三大路径从内部空间优化、演化的视角分析了如何推动扬子江城市群的发展,实现南北互通,最终形成扬子江大都会区。大都会区的特征就是在产业布局一体化、资源要素分配均衡化的前提下,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已经实现了完全的一体化。例如,当未来南京市退二(产业)进三(产业)全部完成之时,每个区都是优质资源聚集区,每个区都会有优质教育、医疗、交通资源。放大到扬子江大都会区,众多的过江通道、环线高铁,使得人口、要素的流动更加便捷,要素在这一带均衡分布,将可以容纳6000万以上的城镇人口,相当于一个英国的人口,未来的经济体量将会越来越大,成为引领长三角发展乃至江苏发展的重要增长区域,也会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城镇化的活力区域,最终会助推整个长三角成为世界领先的城市群。


【问  题】 扬子江城市群内部空间的有机联系助推其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大都会区,那么其与外部的有机联系是什么样的?


【胡小武】 城市群外部之间也是有一定的边界的,事实上,扬子江城市群不是一个孤立的大都会区,它与外部有四个方面的有机联系。


一是往东南:与上海的联结。扬子江城市群如果往扬子江大都会区的高级形态发展的话,它会更加有力地与上海进行各种要素和资源的互补交流。比如要实现南北沿江城市带的中间隆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战略就是通过与上海、浙江一些产业、科教资源的对接来实现隆起。南通、苏州、泰州、无锡、江阴一带通过与上海的科研院所合作设立更多的研究中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接受上海的辐射,增加隆起的可能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成为经济中心——上海的腹地。


二是往南:与浙北、宁杭城市带的联结。扬子江城市群与浙北、杭嘉湖地区的联结发展也是一个道理,通过扬子江城市群的构建推动宁杭城市带的发展。随着扬子江城市群的进一步发展,加快建构宁杭城市带,可扩大苏浙、宁杭两地更密切的联系。南京-句容-溧水-溧阳-宜兴-长兴-德清-湖州-杭州,这些城市的生态资源环境是数一数二的,通过建设苏浙之间的绿色城市经济走廊,以此形成一条绿色生态城市带,可带动更多周边城市包括皖南地区的发展。


三是往北:引领苏北的发展。与扬子江城市群联系最密切的经济腹地就在苏北,扬子江城市群可以联合省里提出的江淮生态大走廊、淮河生态经济带两大战略,加之密集的高铁、高速公路乃至轻轨网络实现快速发展。苏北五市将通过扬子江城市群的交通、产业、城市布局来大大压缩与苏南的时空距离,不远的将来,苏北五市将会加快成长为现代化国际性扬子江城市群的广阔经济腹地。


四是往西:辐射安徽和长江经济带中游。往西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安徽的辐射作用。安徽通过扬子江城市群的发展壮大,会加速与长三角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密切联动。如果扬子江城市群规划、产业布局做得足够成功的话,要素的集聚带动能力势必会加强,周边的滁州、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等城市也能共享扬子江城市群发展的红利,未来扬子江城市群与皖江城市带、合肥城市圈将形成更加紧密的交流与互动。城市群、城市带其实暗含着城镇化这一命题,城市建设和城市人口增长体现在空间上就是越来越靠近。从这一层面看,未来的扬子江城市群就不仅仅是八市的概念,还会覆盖安徽几个紧密连接的城市,通过省际之间的一体化,形成城市连绵区。二是对长江经济带下游的辐射作用。扬子江城市群的成功塑造对整个长江经济带下游产生重大的辐射效应。长江经济带分为三大城市群,长江上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群为主),下游即长三角城市群。长江经济带下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的河道主体的部分就是扬子江城市群,如果扬子江城市群能够塑造成功的话,整个长江经济带下游就成熟了,会形成对整个长江经济带的辐射和带动力。


未来国家加快布局沿江高铁环线建设,当人流集聚过来后,资源要素流动下便形成信息流,带动力自然就形成了。因此,扬子江城市群与四大外部经济区域的整合交流一定会助推扬子江城市群成为国家未来重大的城镇化转型和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样本。


【问  题】 人类城市化的进程永远都伴随着城市病,未来在推进扬子江城市群的发展中,如何通过体制机制的调整创新来克服遇到的障碍?


【胡小武】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特别提出,要顺应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市化的大趋势,发挥南京特大城市带动作用,推动宁镇扬等板块一体化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切实推动特大城市的资源配置新机制的建立,实现资源的有机集中与分散。因此,城市群内部首先要考虑如何加快推动次区域的同城化。同城化需要通过资源的优势互补来实现,可以考虑通过设立同城化发展的利益损失补偿基金,统筹补偿公共服务的缺额,提高同城化的积极性,在同城化的领域中实现资源分散化,考虑要素配置的均衡化。其次,建立优质资源分配机制。中部隆起需要把原来的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发达大城市的优质资源进行适当的有机分散、统筹,未来一体化就不存在远近问题了,距离的远近就是一个相对远近的问题,有了高端资源要素的进驻,原来的洼地就能隆起,每个洼地都隆起后,这条城市带就能实现均衡发展,形成比较高层次的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再次,克服体制机制障碍,加速土地流转。土地流转一方面使得农民的土地可以变成资本,有利于他们在城市安家立业,另一方面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土地流转对江苏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将逐渐显现,通过土地、宅基地的流转,吸引更多的资源、要素、资金进入农村,同时也推动农村人口加快进入城市,这都能助推新型城镇化的加快发展,也为农村地区的特色产业、生态环境、特色小镇等方面的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当前国家加快布局过江高铁设施,在南北互通的过江通道的连接下,空间距离的缩短,南北之间的要素流动会更加频繁,使得生产、生活的品质逐渐实现一体化,一个高水平的现代化的扬子江大都会区未来可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融入长江经济带 江西大有可为
2017年靖江江阴跨江发展迎来新机遇
南京今年重大项目建设计划来了!地铁开工终于实现圆满收工!(重发)
“六度看安徽”之五:安徽纬度
江西携手湘鄂互联互通
智库|加快推进南通与上海同城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