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癌症中康复的人,是他们“离开了”他们的病

如果你有在国外生活的经历,可能就对孩子之间的“sleep over”不陌生。那意思是,孩子们到了10岁左右,可以独立睡觉并且可以独自离家睡觉后,他们就会互相约一个“sleep over”,即到别人家去睡一晚。


这是孩子社交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慢慢独立的开始。





这个传统究竟最先诞生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我没有细究过。但我的确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习俗。

离家的孩子需要带上自己生活需要的东西,有些甚至会带上睡袋。这部分的准备将会帮助孩子学习管理自己的能力。而接待方的孩子,将有机会学习如何以主人的身份照顾被邀请的同学。

“sleep over”的前提是孩子自己的想法,家长只是在同意的情况下配合。

还有一个现象是大人们慢慢发现的:他们的孩子变得与之前的不一样了。当孩子离家,或者有同学来自己家时,孩子总是相对显得比平时成熟而友好。这多少可能帮助父母们看到孩子不同的面向。

比如,两个男孩在冬夜,围着火炉安静地织着毛线。在需要做睡觉准备的时候,他们也会显得比平时主动而守时。小主人会帮助客人同学准备好浴巾,并且会先照顾同学洗漱。洗漱后一起在卧室的阅读时间,是他们的又一个夜晚期待。最近,他们迷上了《哈利波特》。没有电视机的家庭,晚上的时间往往会有很多令人愉悦的经历。

于是,你会明白,其实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正常”的环境,一个有良好关系的环境。

这样的孩子往往也不容易生病。

晚上8点,孩子们已经进入梦乡。





尤力卡:之前我们谈了癌症,糖尿病和社会心态。在我看来,其实你传递了一个呼唤,“正气”才是治疗众多“疾病”的基础。我也很想知道,作为医生,当碰到一个确实病得很重的人,会怎么做?

李辛:作为医生,在病人身上发现问题是很容易的,往往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但是一旦进入治疗,就需要考虑最后的结果,即我的治疗方案对这个病人有没有长远的帮助?


      尤力卡:如果一个医生看到病人,只是诊断这里那里有问题,那是否意味着医生也是一个病人?

       李辛:在古代来说,真正的中医,做的是“知常达变”:医生需要先要知道什么是正常,然后把一切不正常(变)往那个正常的方向调就行了。现在是叫“看病”,现在的观点认为,病成了一个独立的东西,要把它去除掉。


尤力卡:你其实谈了古代与现代在治疗疾病上的不同观点。古代双“常”为原点,现代则以“病”为原点。原点不同,岂不是很麻烦。

李辛:古代的中医其实不是治病,他是“调常”,回到正常。所以古代讲究标和本。“标”就是这个病,但这个不是人生的重心,不需要一辈子去跟它奋斗。“本”就是你的正气,你的内心,你的生活,你跟你家人的关系,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你在这个世界上如何有一个正念或者正业……其实是这个意思。如果这个部分是好的,小病自然就会好,不用治。如果是像癌症这样的大病,没有这个东西,更好不了。


尤力卡:听上去,医生更像是一个生活导师?

李辛:如果医生只是说这个病怎样怎样,未必会对病人有什么帮助。那会儿我学心理学的时候,有个叫“临床心理学”,就是给症状下诊断。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然后吃药。我那会儿觉得更有意义的是“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它是讲发展,讲在什么环境下,人能达到最好的状态。


       尤力卡:那么当你遇到一个癌症患者,你会怎么跟他相处?或者怎么给他治疗?

李辛:其实最重要的不是治、割、化疗,吃很多药。这些在某个阶段会需要,但癌症是需要长期治疗,需要的是“带病生存”而非“扫尽杀绝”的心态,这样的心态更有利于病人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和更多康复的可能性。

尤力卡: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李辛:最重要的是好好吃、好好喝,先给自己安排一个相对正常的生活,然后慢慢去找“在内”、“在外”的让自己得病的原因,比如,心态、情绪、人际关系、饮食作息、生活环境……然后不能光想,要行动、调整。


       尤力卡:如果那个人感觉很糟糕,觉得自己没几天可以活了怎么办?

李辛:我们只能帮助那些愿意接受这些观点,而且还有机会的人。比如,对于严重的病人我会建议,如果有可能,减少计划,停下手里的项目,离开城市去自然的环境。把手机关掉,电视、电脑最好停掉。人际关系整理一下,不想见的人就不要见。如果有很多人来看望,会让人更“振荡”,先保护自己一阵子……


尤力卡:一堆的人情,生个病都不容易。

李辛:重点是他必须从他过去的生活,过去的“外在情境”和“内心情境”里跳出来。如果把你在五星级宾馆关三年,你肯定会病的。


尤力卡:不死也疯了。

李辛: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治疗思路。第一种是以病人身上的那些病为中心,给你安排各种的治疗方法,但你还是住在“宾馆”里。第二种就是把你带出来,在那里你会发现阳光这么充足,还有几百年的树,那么好的空气……我们的健康、我们的生活全在于我们的着眼点。这就是我给的建议。


尤力卡:有具体的治疗方法吗?

李辛:能让病人安心的,都是可以尝试的方法,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前提是不要破坏人的“正气”,不要什么都不顾,先扔原子弹,把好东西坏东西一起摧毁。


       尤力卡:有成功案例吗?

李辛:很多。不过,2010年以后,我基本上不接诊癌症病人了。


尤力卡:为什么?

李辛:太费力了。


       尤力卡:费力是指?

李辛:因为一个人得了癌症,想要完全恢复的话,需要的善缘和精力,太多太多了。比如,即使我说的道理他都明白,他也想好,他也在做。但是他福报不够:他的老婆、孩子、家人会干扰他;或者他还得上班,还得还贷;然后,他最好的朋友跟他说,必须赶紧去做某某治疗,不做会怎样怎样……


       尤力卡:完了,完了。

李辛:对。人的心是有惯性的。所以我发现一个共性,很多从癌症中康复的人,都是舍得跳出“原来的自我”的大丈夫,他们不是因为我给出的建议、汤药或者针灸而康复,其实不是我治好了他们的病,而是他们“离开了”他们的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李之见》(四)——破相
李辛:《经典中医概论》21
专访中医李辛(五)
李辛:干净、天然、纯朴、灵动的小孩子,为什么近十年来少见了?
我们宝贵的人生,就是拿来跟疾病做斗争的吗?
潘德孚:天下无癌,白血病很好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