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三代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上岗”:定位精准,下手稳定
 导语:在国内,机器人做手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用国产手术机器人做手术,那还真是不多见。1月3日上午,安徽的王先生因颈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在安医大一附院骨科顺利接受手术,给王先生做手术的是最新的第三代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它不仅定位精准,其高稳定性的“手”也是人类无法企及的。
分享
在国内,机器人做手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用国产手术机器人做手术,那还真是不多见。1月3日上午,安徽的王先生因颈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在安医大一附院骨科顺利接受手术,给王先生做手术的是最新的第三代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它不仅定位精准,其高稳定性的“手”也是人类无法企及的。
据了解,“天玑”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它的最高操作精度可达0.1毫米,还人类无法达到的高稳定性的“手”和高精准度的“眼”,是世界唯一能够开展四肢、骨盆骨折及脊柱全节段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
骨科手术长期存在人类“手”“眼”受限的瓶颈。 “骨科手术的操作在骨骼内开展,人眼无法看到骨内,视野和角度都存在困难,同时由于人手操作在动作控制力、稳定性和重复性方面均存在不足,手术的损伤风险很高。 ”据安医大一附院骨科主任申才良教授介绍,骨科手术尤其是脊柱和骨盆手术,视野差、难精准、不稳定是手术中存在的三大难题,视野差——人眼无法“透视”看到骨骼的内部结构;难精准——打螺钉时,人手的稳定性和操作精确度不够;不稳定——人手在控制力、稳定性和重复性操作方面都存在不足。
骨科手术位置深、空间狭小且毗邻重要神经和血管,尤其是脊柱和骨盆手术更是如此,有一双可以透视的眼睛看清人体内部结构、有一条稳定的操作路径保证手术质量,这是骨科手术最迫切的需求。
而“天玑”由机械臂主机、光学跟踪系统、主控台车构成,光学跟踪系统成像是机器人的“眼”,能透视骨骼深处并实时监控每一个手术环节;机械臂是机器人的“手”,6轴的设计兼顾了运动灵活性和操作稳定性,可达亚毫米的精准度;主控电脑系统则是机器人的“大脑”,帮助医生进行“路径规划”。
“天玑”用它的“透视眼”对患处进行三维影像扫描,结合计算机导航系统设计钉道,然后用人力无可比拟的“稳定手”将手术工具精准定位到手术位置,再进行一系列的进钉、固定工作。同时,导航系统实时监控手术全过程,跟踪患者术中的移动,机器人手臂位置自动补偿,保障手术路径与计划路径一致。
“用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患者的软组织损伤小、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申才良表示,骨科机器人减少了人工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脊髓、血管损伤风险,不需要反复透视来确定进钉位置,减少了70%以上的术中辐射,医生与患者受到的辐射伤害大大降低,也降低了患者感染的风险;尤其对于上颈椎疾病、脊柱畸形、脊柱翻修、骨盆及髋臼等常规手术难以置钉的患者,以及一些因骨质疏松而不便进行多次进钉尝试的患者极为有利。
据悉,安医大一附院创建国家级“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开展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研究,建立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标准体系、质控体系,承担省内外联合应用医院医护人员使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培训工作,制定临床指导方案和标准化操作流程,进一步扩大骨科机器人的临床应用,提高应用质量。
为了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安医大一附院正申请立项将骨科机器人手术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据初步估计,“天玑”的手术费用不超过2万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造骨科手术机器人合肥首秀,手术仅半小时搞定
骨科手术机器人来了!
安徽合肥:打4个“小洞” 治好农妇十余年腰椎病
网上挂号就医节约时间,手术加入机器人操作,智慧医疗带来的巨变,你感受到了吗?
精选文献 |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微创脊柱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脊柱神经外科---神经外科的重要分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