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彭一刚:多中心是天津城市景观风貌的鲜明特色——深切悼念彭一刚院士逝世
userphoto

2022.10.23 江苏

关注

(拍摄于2017年7月29日)

向上滑动阅览

专家简历

      彭一刚(1932.9—2022.10.23),安徽合肥人。

      1950~1951年,在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建筑系学习。

      1952~1953年,随院系调整先后在北京铁道学院和天津大学土木建筑系学习。

      1953年7月毕业后,留天津大学任教。

      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获得梁思成建筑奖。2006年,获中国建筑教育奖。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四届学科评议组建筑学学科召集人、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天津市委常委等。

彭一刚:你做的这项研究工作挺不错,规划史研究很重要。几本书中有大量的第一手档案资料和第一手访谈,非常珍贵,看得出你下了很大功夫。

李  浩(以下以“访问者”代称):晚辈这次过来拜访您,很想听听您的一些指导意见。另外,还想向您请教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苏联经验和“苏联规划模式”,您有何看法?

对“苏联规划模式”的认识

彭一刚:苏联的城市,从我们上学的时候所看到的东西来看,以莫斯科作为典型,没有西方国家的那些设计手法。莫斯科的规划也就是一圈一圈,几个大环线,再加上几条辐射的线,形成一种模式(图1)。对于城市其他方面而言,这种形式有点局限。因为城市问题很复杂,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美学,还有经济,等等。

图1  莫斯科的城市空间结构(1950年代)

过去,苏联都是搞功能分区,文教区、工业区等,把工业区放到边上。西方国家的城市发展模式,我觉得比苏联活,比较强调随机的发展,在这一点上比苏联要有些优越性。

访问者:苏联的政治意识比较强,这可能对城市规划与建设设计有些束缚。

彭一刚:政治干预的比较厉害。苏联的审批机制跟我们差不多,一级一级审批。官方思想的影响也比较明显,你如果不照着这个模式做,他就不点头,不批。

前段时间,我在天津市的一次城市规划会议上有个发言,我说天津市是殖民城市,每个殖民地都有一摊,各自为政,互相也不干扰(图2),结果就形成了多中心。解放以后,看起来显得特别的散,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统和的整体。其实解放初期也是下过很大的力量,想把它统和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明确的中心区,但是搞不起来。

图2  天津市八国租界位置图

为什么搞不起来呢?这么大一个城市,又是经过了殖民时期那么长时间的发展,各个区都有自己的一套东西,你要是把那套东西打乱了的话,整个就乱套了。我们总是想找一个机会,把它们整合在一块儿,搞一个中心广场什么的,很强烈的市中心(图3、图4),但始终没有搞起来。过去那些年,搞过一个主席台,搞的像天安门那样的,每年大的一些节日,市领导好像可以集会或检阅游行什么的。

图3  天津市区1949年现状图

图4  天津市中心区规划的两个设计方案(1959~1960年)

访问者:1959年国庆十周年,应该是个机会吧?

彭一刚那时也没有搞起来。那个地方从来也形不成中心。这是因为人为的搞,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话,是没有用的。

这样一来,天津的城市面貌就显得特别乱,也没有像北京那样的“棋盘式”的街道。北京的街道南北东西,几纵几横,显得那么清晰。很多人到天津来,都说找不到路——天津的不少街道尽是斜的。这一点,在过去来看是个很大的弱点。

访问者:现在,这反而成天津的特色了。

彭一刚:从城市特色的角度看,天津市反而比别的城市显得更活泼,景观也显得更富有变化。

当然,解放以后做了整合的工作,也不能说一点用处没有(图5)。但从大的格局看,天津就是多中心,给人的感觉是特色比较鲜明。比如英租界的五大道现在成了旅游的热点,意租界也形成了一个意式风情区,法租界则成为商业区,等等。这样,反而显得比别的城市更富有变化,有点生机盎然,坏事变成好事了。

图5  天津市初步规划图(1959年)

我去市里讲话以后,大家觉得我讲的比较实际。天津本来是显得乱,过去这是缺点。现在审美观念一改变,特别是后现代思潮出现以来,过分的讲究统一、过分的讲究秩序、过分的讲究中心等,这些观念反而被否定了,结果,缺点便转变为特点了。

天津的这种特点,跟上海不一样。别看上海也是一个殖民地,但是它多中心的感觉不如天津明显,不如天津强烈。天津各个有特色的区域,都按照自己的特点来发展,没有过于明显的统一感,或者说没有过分强烈的秩序感。这完全不像北京老城的核心区,有二环、三环、四环等。

访问者:北京单中心的特点比较突出。

彭一刚:北京的城市布局形式,有点像莫斯科的城市规划。这种形式,可能也有它的好处,但是给人的感觉,就会很容易造成各个城市千篇一律。现在,比北京小的一些中等城市,基本上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发展。比如我的老家合肥,也修了环线,一修环线的话,必然就得有辐射线,要不然环和环之间就没有办法联系。

城市美学与景观风貌

访问者:彭先生,您对建筑美学有长期的关注和研究,从城市美学的角度,您对现在一些城市的景观风貌有何评价?

彭一刚:从建筑学和景观的角度来看,要避免“千城一面”。我觉得多中心要比单中心好一点。莫斯科红场是一个中心,有个莫斯科河,很像我们天津与海河那样,在那儿拐了一个弯,外面就是一圈一圈的(图1)。北京现在的做法,基本上是按照莫斯科这个模式走的。你看北京的六环都到什么地方了?如果再修七环的话,恐怕连天津都圈进去了。北京市要到首都机场的3号航站楼,多远啊!绕啊绕。去一次机场,提前一个小时都不行。现在有地铁和机场快轨,可能会好一点。

现在不是要在廊坊附近建个机场吗?这样做的话,将来可能对打破这种单中心的格局有点好处。天津和北京基本上可以共用这个机场。当然,不光是天津和北京,河北省的一些城市,都有可能让新机场作为大家共享、共用的基础设施。我觉得这个办法比较好。

我觉得天津最大的特点就是多中心,各个中心的主次也不是特别分明。当然,也有的地方好一点,有的地方差一点。但总的来讲,天津的发展不是单核的,而是多核的。它的道路系统等等,虽然不整齐,但是却比较灵活。由于大的骨架是这个样子,具体到局部区间的block(街区),做起来变化可能会多一点。

我是建筑出身,我认为现在的城市,包括人口、土地、经济发展区、技术开发区等,这些东西复杂得要命,要想把它纳入到某一个模式里去,是很难的。特别是对于大中城市来讲,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有的城市,地形还有变化,不是在平地上,就更是要顺其自然。

我在欧洲考察,看到有些小城市非常漂亮,比如布拉格,有山有水,高低起伏。它的城区有老城、外城和新城,总的来讲非常协调,所谓“千塔之城”,看起来非常漂亮。

城市轮廓线,在大城市起不了什么作用。北京的轮廓线,从哪儿看呢?是找不到地方看的。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那么高,应该说成为整个巴黎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但是,巴黎六层楼的老房子密密麻麻的,在里面根本就看不到铁塔。

对于现在的特大城市来讲,城市的轮廓线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看不到,怎么设计都看不到。布拉格就不一样,在城市任何一个点,它的轮廓线都是非常漂亮的。你去过布拉格吗?

访问者:还没去过。

彭一刚: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彭一刚先生找书中……]

我对布拉格非常感兴趣,过去有一本画册,叫《布拉格新城堡画册》,现在这本书找不到了。当时没有彩色胶卷,也不能复印、拍照,就只能用手画。现在如果有这本书的话,就好办了,可以复印、扫描或拍照。

《布拉格新城堡画册》只有12张图,我临摹了其中的7张(图6、图7)。这7张图我是用水粉画的。从这些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布拉格这个城市的轮廓线,不只在一个地方,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见。

访问者:您的这些水粉画,是在什么时间临摹的呢?

彭一刚: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改革开放初期。

图6  彭一刚先生临摹的布拉格新城堡画之一

图7  彭一刚先生临摹的布拉格新城堡画之二

访问者:那就是1980年前后?

彭一刚:对。布拉格的那些轮廓线非常漂亮。

我认为,城市不要搞的太大,不要搞的太模式化。要用板块的思维,切割成很多小的板块,每个板块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再把板块连接起来,其中可以突出一两个板块。比如上海,徐家汇一带和浦东的陆家嘴,这两块比较突出。还有上海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公园那一带,起码可以形成了几个块。

上海比北京要活一点,浦东、浦西是城市整体上的两大块,两者又被切割成一些小块,功能上做的比较合理,他们有个框子在那儿框着。而北京现在已经基本上成定局了,不好办了。现在,中央也提出来了,北京非中央的机关往通州那边搬。

访问者:还有雄安新区。

彭一刚:对。这就是“瘦身”。也该瘦身了,人那么多,车子那么挤,有什么好?

拜访彭一刚先生留影

注:2017年7月29日,天津市南开区天津大学四季村,彭一刚先生家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筑之美】彭一刚院士手绘特辑
天津城市景观
彭一刚院士逝世
老街区 | 历史建筑的言说
罕见历史老照片,天津百年风貌变迁影像志
老照片:一个城市的记忆,70年代的天津,记载过去的风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