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通鉴】50. 大司马曹真伐蜀,率领官兵泡了一个月冷水澡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曹操、曹丕、曹叡祖孙三代,从打仗的角度来看,差别非常明显。曹操是见天儿打别人,甭管胜了还是败了,反正是他打别人;曹丕是想打却没怎么打,像样的大战只有同时从洞口、濡须、江陵进攻东吴的那次,战略意图也没能实现;曹叡则是见天儿被别人打。公元228年,一月,诸葛亮出岐山;九月,东吴在石亭诱破魏国大司马曹休;十二月,诸葛亮攻陈仓;公元229年,春季,蜀国夺了魏国的武都郡和阴平郡。不到一年半时间,吴蜀搞了魏国四次。

嘿!我的爆脾气!我要是曹叡,我保证打不死他们!

那么,曹叡是怎么想的?


要推测曹叡的反应,先得了解他这个人。我们举两个例子看一下。

例子一。《三国志·明帝纪》载,曹叡当太子的时候,从来不结交朝中大臣,也不过问政事,只是埋头读书。公元226年,曹丕去世,曹叡继位。群臣都想见识新皇上的风采,但是过了好几天,曹叡只接见了侍中刘晔一个人,整整聊了一天。到了晚上,刘晔终于出来了,群臣都跟外面等着呢,大家连忙问皇上为人如何。刘晔说,当今皇上,跟秦始皇、汉武帝是同一类人,只是才能上差那么一丢丢而已。

【这个曹叡的气质,我觉得很像】
衣赐履说:刘晔说曹叡和秦始皇、汉武帝是一类人,即是说,曹叡不是好欺负的。

例子二公元229年,六月,曹叡追尊高祖父曹腾为高皇帝、曹腾夫人吴女士为高皇后。

这个“追尊”实在是太劲爆了!

为什么呢?

曹腾是个太监诶!

曹腾恐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太监皇帝吧

【没想到咱家也做了一回皇帝,哈哈哈】

衣赐履说:我理解,本年二十六岁的曹叡,追尊太监高祖父为皇帝,一方面可能确实认为曹腾对老曹家的兴起功莫大焉;另一方面,可能也有向群臣示威的意思——这个天下是我的,我说了算。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曹叡不是受欺负的人;第二,曹叡要干的事儿,别人拦不住。

那么,成天被吴国、蜀国骚扰,曹叡就打算这么忍着?

应该是不会的。

公元229年,四月,孙权称帝,吴、蜀两国重修盟好,互相承认对方是皇帝,但都不承认地盘最大、实力最强的曹叡是皇帝(详见拙文《孙权称帝后,吴、蜀“瓜分”了魏国,孙十万顺手给诸葛亮埋下一颗大雷)。

九月,孙权迁都,把首都从武昌迁到建业,太子孙登留守武昌,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

十二月,诸葛亮把大本营(府营)迁到南山(秦岭)下的平原上,在沔阳县(陕西省勉县)修建汉城,在成固县(陕西省城固县)修建乐城(以陕西省汉中市为中心,汉城在汉中市之西,乐城在汉中市之东)。

衣赐履说:这几件事说明,1.吴蜀双方,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发生夷陵之战那样的大战;2.诸葛亮严阵以待,或者说随时准备进攻曹魏。

公元230年,曹魏大将军曹真到洛阳朝见明帝曹叡。前面我们讲过,曹真现在是曹魏帝国西边的主帅,诸葛亮出祁山、攻陈仓,魏军都是由曹真指挥的,诸葛无功而返。曹叡给曹真增加采邑,算上以前的,一共二千九百户。此番,曹真来朝,曹叡升任曹真为大司马,特许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曹真向曹叡建议说:

蜀国不断骚扰边境,我们不揍他们,他们就不老实,如果我们同时发几路大军攻蜀,一定可以大获全胜。

曹叡听了,非常高兴,立即拍板儿同意。

衣赐履说:上面我们讲了,曹叡是秦皇、汉武这类的角色,所以,攻打蜀国,很可能是曹真迎合曹叡的意思。我们举个附证。《三国志·刘晔传》裴松之注引《傅子》载:

曹叡非常信任侍中刘晔。曹叡要讨伐蜀国,朝臣内外都说“不可”。刘晔进见曹叡,说蜀国可伐;出来和大臣们议论时,又说不可伐。中领军杨暨,也是曹叡的亲信,并且跟刘晔关系也很好。杨暨坚决反对伐蜀,每次和曹叡谈完此事,就去找刘晔商量。刘晔每次都说,你说得对,蜀国确实不可伐。有一次,杨暨又和曹叡谈起伐蜀之事,再次反对。曹叡说,老杨,你是书生,用兵的事你并不了解。杨暨说,我确实是书生,但是,侍中刘晔,是先帝信任的谋臣,他可不是书生,他也反对伐蜀诶。曹叡说,哈哈哈,你错啦,刘晔是支持伐蜀滴。于是,把刘晔叫过来当面对质。刘晔来了之后,却一言不发。后来,刘晔与曹叡私下见面时,责备曹叡说:

皇上啊,讨伐别的国家,这是大事儿,是高度机密的事儿,我能够有机会参与谋划,做梦的时候都担心说梦话泄露出去,岂敢与他人议论?兵者,诡道也,大军未发时,怎么保密都不过分,皇上您跟谁都谈这个事儿,我担心蜀国已经知道我们的打算了。

曹叡一听,甚为后悔,向刘晔道歉。刘晔出来之后,又把杨暨责备了一通,说:

钓鱼的人,如果钓到了大鱼,并不是立即起钩,而是要先顺着鱼的拉力遛它,把它遛累了,也就能捕获了。人主之威,又岂是大鱼可以比的!你是个直臣,但你的想法并不精妙,你好好反省反省,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儿。

杨暨也向刘晔道歉。时人认为,刘晔在不同观点,甚至完全对立的观点之间,都能够游刃有余。有人讨厌刘晔,就私下里对曹叡说:

皇上啊,刘晔这个人不够忠诚,他最大的本事就是顺着皇上的意思说话。陛下不信可以试试,您再和刘晔讨论事情,您支持什么,您就假装反对;你反对什么,您就假装支持,看看刘晔的反应。如果他总是反对您所说的,那说明他以前跟您意见一致是真的;如果他还是老能和您保持一致,则说明他以前说的,都不过是为了迎合您罢了。

曹叡还真就试了,发现,果然是这么回事儿。从此,疏远了刘晔。

【刘晔绝对是个人物,我觉得是被人给黑了】

我们举这个例子,并不是想告诉大家做人的道理,而是说,刘晔作为曹叡肚里的蛔虫,他支持伐蜀,则说明,此次伐蜀,是曹叡的意思,曹真只是负责提出来罢了。

如果曹操算曹家第一代,曹真则是曹家第二代的领军人物之一。另一位是大司马曹休。石亭战败后,曹休估计羞惭无比,没多久就去世了。曹叡于是升曹真为大司马。

不过,严格来讲,曹真并不是曹家人。

《三国志·曹真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载,曹真本来姓秦,他老爹秦伯南跟曹操是老铁。兴平年间(公元194年—公元195年),袁术和曹操互殴,被袁术的手下追得落荒而逃,跑到秦家。伯南将曹操藏起来。袁术手下尾随而至,问曹操跑哪去了。伯南说,老子就是曹操。于是,被袁术手下杀了。对于这个救命之恩,曹操非常感动,就把秦真改姓为曹,变成了曹真,收为养子,视为己出。有一次出去打猎,曹真被老虎追,回身一箭射去,老虎应声而倒。曹操对曹真的勇猛非常欣赏,让他领率曹军中的特种部队——虎豹骑。此后,曹真东征西讨,深得信任。公元226年,曹丕去世,以曹休、陈群、司马懿和曹真共同辅政。曹叡即位,曹真进封邵陵侯,迁大将军。

【大司马曹真,曹二代的领军人物】

本年,得了曹叡的批准,曹真发兵伐蜀,曹叡亲自送行。八月,曹真大军从长安出发。曹真走褒斜谷(陕西省太白县西南),张郃走子午谷(陕西省宁陕县北),大将军司马懿逆汉水由西城(陕西省安康市)进军,打算与曹真在南郑(陕西省汉中市)会军,另外还派其他将领从武威进军入蜀(甘肃省武威市。蜀、魏之间的战事,从未突破雍州、益州范围。而武威属凉州,我感觉史书记录有误)。

结果,大军刚刚出发,史称“会大霖雨三十余日”,连绵大雨一下就是一个多月,而且似乎曹真、张郃,甚至司马懿的人马,全在大雨里泡着。

诸葛亮听说魏军将到,驻扎在成固(陕西省城固县)、赤坂(陕西省洋县),严阵以待。同时,让李严率领二万人赶往汉中,统领军队掌管接应之事。

实际上,在曹魏内部,对这次军事行动,不但反对的声音多,而且贯穿了整个儿行动始终。最初,曹真上表,打算几路大军伐蜀,从褒斜谷南下。司空陈群反对说:

当年,太祖皇帝(曹操)到阳平攻打张鲁,收集了很多豆子、麦子充当军粮,然而,张鲁还没搞定,军粮已经不够了。而如今,我们既不可能就地取粮,斜谷又太难走,进也困难,退也困难,随时可能被蜀军劫掠骚扰,如果多留人马防守要害之处,则对战事不利,此事还是要从长计议啊。

曹叡觉得陈群说得有理,对出兵有些犹豫。曹真又上表说,大军可以走子午道。陈群再次表示,子午道也不好走,又把军事用度好好地给曹叡摆了一通。曹叡把陈群的意见转给曹真,曹真扫了一眼,率军出发。

衣赐履说:从我们掌握的史料来看,子午道比褒斜道还要难走,曹真以走子午道为由坚持伐蜀,颇有些不解。而且,实际进军是子午、褒斜并行,史料零散,奈何奈何。

大雨连绵,连下三十多天不停,栈道断绝,太尉华歆上书说:

陛下尊守圣道,正处于成康之治一样的盛世,还是应该先修文治,再行征伐。国家的基础是老百姓,老百姓的根本则是吃饭穿衣。如果我们能够使国家没有饥饿寒冷之苦,百姓没有离心离德之意,那么吴、蜀二贼的矛盾,可以坐待其爆发!

曹叡回复说:

吴、蜀二贼仗恃高山大河,我爷爷和我爹两代劳苦,都没能搞掂,我又岂敢夸下海口,一定能消灭他们呢?将领们都认为,如果不能主动出击,吴、蜀二贼不会自己败亡,因此,我们此次用兵,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窥伺敌人的破绽。如果时机未到,武王伐纣时,也曾中途班师,这是前车之鉴,我不会忘记历史的镜鉴。

衣赐履说:周武王打算攻打商纣,在孟津举行结盟会议,参加的有八百个封国国君,都认为可以采取军事行动,周武王说,时机还不成熟,天命还不是时候。于是撤军。曹叡的意思是,我只是试探蜀国,如果情况不妙,随时撤军就是了。

少府杨阜上书说:

从前,武王伐纣,渡黄河时,一条白鱼跃入舟中。君臣脸色全都变得苍白,行军得到吉祥的瑞兆,还那么害怕,何况面对真正的灾异呢!如今吴、蜀没有平定,而上天屡次降下灾异,各路大军刚刚出发,便遇到这场大雨,山路无法通过,物资转运至为艰难,倘若开战,而后勤保障跟不上,则不战而败啊。《左传》上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现在,我们的大军困在山谷之中,进不能取,退又不得,这可不是王师的做法啊。武王虽然还师,殷商不是也最终还是灭亡了吗?那才是时机到了啊。

王朗的儿子散骑常侍王肃上书说:

……我军身处崇山峻岭,凿山开道,艰难无比。现在又天降大雨,山道崎岖,又陡又滑,行军不易,粮食也难以跟上,此兵家之大忌。听说曹真发兵已经一个多月,才行至子午谷的半路,战士们都在修路,敌人则以逸待劳。从前,武王伐纣,出了关而又退回;近世,武皇帝、文皇帝征伐孙权,到了长江而没有强渡,难道不是上顺天意、下待时机,深知变通之法吗?……

【演义里说王朗是被孔明骂死的,罗老师挺能编,呵呵】

臣子们一道一道要求撤军的奏书上来,搞得曹叡十分扫兴,九月,下诏命曹真班师。

衣赐履说:陈群是一开始就反对,但看曹叡出兵的意志很坚决,就改了方略,陈明军事用度等需要注意的事项。华歆、杨阜、王肃分别于下雨前、下到一半、雨下不止的三个时间节点上书要求退兵。曹叡最终下令撤军,给我们感觉,似乎这次魏国征蜀,双方并没有交上手。然而,还真不是。至少有三个地方开打了。

司马懿。《晋书·宣帝纪》载,公元330年,司马懿升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曹真讨伐蜀国。司马懿从西城出发,逢山开道,遇水搭桥,顺沔水(汉水)而上,水陆并进。抵达朐忍(朐䏰),又打下了新丰县,军队到达丹口,大雨下来了,于是班师。

【实在是不可思议】
衣赐履说:这一段,极为怪异。朐忍属巴东郡,在今天的重庆市云阳县附近。新丰则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县东北一带。至于丹口,《通鉴》和《三国志》里,都没有记录,不知道在哪儿。于是,我们不能理解,司马懿本应从西城,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安康,西向汉中,却如何先是南下到了重庆,然后又突然飞到了临潼?司马懿这趟进军,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很难弄清。《晋书》的主编是唐朝的房玄龄,没有道理替司马懿遮掩什么。不过,既然史书说司马懿打了,那我们就算他打过了吧。

夏侯霸。《三国志·夏侯渊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载,子午之役,夏侯霸为前锋,进兵到兴势(成固东北方向三十余公里处),在曲谷扎营(曲谷没查到是什么地方)。蜀军知道夏侯霸来了,派兵攻打。战事相当惊险,以致夏侯霸亲自于鹿角中战斗,无法克敌,直到援军来到,才解了围。

【夏侯霸居然到了这里,就在孔明鼻子底下诶】
衣赐履说:这里也有点意思。前面我们刚讲曹魏大军走了一个多月,才走了子午谷的一半路程,然而,夏侯霸同志奇迹般地跑到了兴势,离诸葛亮刚修筑完成的乐城相距三十公里。我们只能判断,夏侯霸作为前锋,赶在大雨之前走出了山谷。之后,被蜀军发现,不能取胜,只能死守以待援军。然而,更为奇迹的是,真的有援军来了,还把夏侯霸救了回去。夏侯霸的记录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连降一个多月的大雨,子午谷是可以走的(我倾向于认为,夏侯霸走的是子午谷)。

郭淮等。《三国志·魏延传》、《华阳国志·刘后主传》载,公元330年,蜀国派魏延、吴懿西入羌中,与魏国后将军费曜、雍州刺史郭淮,战于阳谿(同溪),大破魏军。

衣赐履说:前面我们讲了,曹真、张郃、司马懿三路大军攻蜀的同时,曹叡还下令其他将领从武威进军入蜀。我认为武威有误,应该是雍州的某个地方才对。显然,郭淮、费曜就是这道命令里的“其他将领”。本来在这场大戏里,他俩也就是男五号男六号,配合一下主力,顺便打打秋风,抢抢战利品什么的,没想到一场大雨,搞得曹真他们硬是跟山谷里泡了一个来月的澡。郭淮、费曜望眼欲穿,估计还在犹豫是进是退的时候,已经成了蜀军主力攻击的靶子,被魏延、吴懿打得落花流水春去也,这哥儿俩也算够倒霉的。
综上,在曹真主导的这次伐蜀行动中,双方虽然没有发生大规模正面冲突,但中小型械斗还是有几回的,特别是魏延、吴壹大破郭淮、费曜,魏延因功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吴懿升为左将军,封高阳乡侯。魏、吴二人的晋升,对我们下一步分析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可能会有一定的帮助。

明年,也就是公元231年,曹真去世,司马懿接过了曹真的担子,全权负责魏国西部的军事工作。于是,三国时代最牛的两个臣子,终于要正面对决了。

【哥儿俩要见面了】

【觉得有点道理,就点个“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详解公元230年曹真伐蜀之役
曹真没有像三国演义里说得那么不堪,实际上,曹真是曹魏第一军神
三国志|曹操曹仁曹洪曹真,姓曹的姓夏侯的都是什么关系?
三国里这三个人从魏国投奔到蜀国,成为日后魏国的劲敌
曹军投靠蜀国的三员将领,最厉害的不是姜维,此人不死蜀汉或可兴
曹真(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操族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