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田园建筑师黄声远
   在田间游晃的建筑师

   尽管黄声远的求学经历和大多数精英建筑师一样,从名牌大学毕业,到美国留学,然后在国外建筑事务所工作,但他并未从事其他精英建筑师专注的商业建筑设计,而是选择了公共设计。目前,黄声远和工作伙伴们一直待在宜兰这个小镇,做着大大小小的工程,“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我们自己也需要的”。

    黄声远与镇里上上下下打成一片,镇上大大小小的设计工作他都做,帮当地人盖房、修路、做景观、做规划,和大家一道创造生活的各种乐趣。他的工作队伍,从最初的一个人、五六个人,发展到现在的20多人。因为大多数的工作都是在田野中完成,他们把自己的这个团队亲昵地称为“田中央工作群”。“田中央,是对我们当初实际工作环境的描述。我们刚开始在宜兰工作的时候,的确是在田地的中央工作、讨论,甚至开会。我们认为要做好一个地方的建筑,一定要扎根在当地,我们这样认为,同时也这样在坚持。”

    黄声远这样描述他的一天:每天上午都会到河边游泳,然后到街边小店喝咖啡、发呆,然后再回“田中央”吃大锅饭,“如果没吃饱再去小店补个餐,才开始工作”。但这并不是黄声远闲适生活的全部,他说:“晚7点我会回到离工作室十分钟路程的家里,和太太、女儿晚餐,如果还有工作需要,9点半我会再回工作室和大家一起工作。”

    如此“来去自如”的工作生活,正是黄声远想要实现的“小城”梦想。更让人羡慕的是,黄声远目前只做离“田中央”半个小时以内车程的项目。问其缘由,黄声远表示,他希望自己的方案是经过亲身体会后的设计,因此很多需要亲力亲为,需要考虑时间成本。

    从海归建筑师到穿着短裤、拖着拖鞋走在宜兰田间地头,他的形象转变多少有点突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把黄声远称为“赤脚建筑师”:“他们的方法很有趣,不赶什么潮流,像是从这片土地上长出来的。如果一个建筑师对自己熟悉和关切的生活环境有持续设计的态度,那是更加由衷的感觉。”

   “路变窄、灯调暗”

   让城市回归“原来”

    黄声远喜欢在宜兰观察动物、植物,观察老建筑和老地址。他觉得这种观察就像一首民谣,将居民的心愿,凝聚成集体对未来的想象。他心中的田园生活,应该有足够的留白,能让每个人过自己的生活。他觉得一个地方的幸福应该是大合唱。在黄声远理想的田园小城里,“路要窄一点,人才会相遇;灯要暗一点,鸟才可以休憩。”而他和他的“田中央工作群”,不断为未来排出新的顺序,调整再调整,并且坚持动手做,让城市回到“原来”。

    在 国际建筑展上,黄声远和“田中央工作群” 联合导演江国梁,带来一段6分55秒的影像作品,里面描绘的便是黄声远对田园的理解和描绘。黄声远还专门为这段影像写了一段文字:“自由,是最窝心的生活质量,相互支持、体谅;原来,‘田园’早已跟在这群年轻人身边。”

    黄声远及其团队的成名之作都诞生于位于宜兰。1995年,黄声远设计了多功能的社会福利大楼。“田中央的很多建筑和整个社区空间发生更密切的关系,所以很难用传统建筑评论和传统建筑学去看待。”北京的建筑批评学者史建说。

   “田中央”的建造设计延伸到历史遗产改造、河流整治、城市规划等,也包括马路街角一处旧枕木搭建的花坛。把原来十米的道路变为6.5米,只为了让人有相遇的机会;把城市照明调暗,只为了让鸟儿能休息……这些看似不可理解的设计构思,却正是黄声远实现“田园”城市的脚步。

    在黄声远的构想中,从生活细节往上构架的城市规划,才不会让城市一直膨胀。自由的城市可以让小孩安全地骑车。而且,以前发生过的故事,以后还都找得到痕迹。

    “田园,是世代都能定居于此的田园”“建筑的本质是陪伴”。

    致敬,黄声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报回顾】访谈 : 19 年在“田中央” | 2013年4期
彳·亍专栏第一篇来稿:台湾建筑考察随想
台湾最值得看的十座现代建筑
建筑妹眼中,打开台湾的正确方式
台湾建筑01
融通|在地实践的建筑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