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养点将录第9期
userphoto

2022.07.01 黑龙江

关注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戴广建

    栖地设计 创始人

    个人介绍:

    有远见、有创造力的设计师和创业者,十八年执业生涯,多次荣获国内外设计大奖;作品涵盖中高端住宅、商办酒店、文旅、城市更新等。拥有丰富的地产资源和项目经验,为客户提供跨景观领域的全程解决方案。参与十多家地产产品线、标准化研发,从用户角度出发,以系统性思维和韧性设计为基础,致力于打造陪伴式生活场景;数十次在行业会议中发表主题演讲,并受邀在十多家地产做研发主题分享。

    荣获奖项:

    中国地产研发设计2021年度创新人物、美国MUSE设计奖、美国建筑大师奖、意大利A设计大奖、伦敦杰出地产大奖、德国标志奖、美尚奖、园匠杯、PRO+普罗奖、地产设计大奖、AHLA亚洲人居奖。

    金波

    亿翰智库 董事(主持人)

    以下内容为采访文字实录精选,需要了解详细版请看采访视频。

    金 波

    1.可能线上有一些朋友并不一定特别了解栖地设计,戴总能方便给大家介绍一下栖地设计现在的业务发展和城市布局以及我们参与的一些比较经典的项目。

    戴广建

    大家好,栖地设计是一家成立12年的公司。前面几年一直服务于房地产板块,近几年,我们除了房地产的业务以外,像康养文旅、城市更新以及商办酒店类的业务都在不断地增多。这几年也赶上好的发展时代,公司页快速发展起来,我们有300多位设计师组成的精英团队,总部设在上海,在五六个主要城市也布局了分公司。通过上海吸纳更好的人才。为我们的客户、在合作的项目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也是我们从设计角度来讲,探索项目的高附加值,为客户提供全程解决方案。

    金 波

    2.其实栖地设计也是行业里面非常知名的品牌了。我最近是有看到其实栖地设计原先可能更专注于地产的一些项目。但是现在慢慢地也有参与到一些康养的企业的设计和康养项目的设计当中。想请问一下戴总,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考虑要去做康养这块的设计呢?

    戴广建

    有两个原因吧,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内因是因为孩子不断地长大,会发现我们的长辈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身体机能会有所下降。这时候才开始更多的关注老人。身边老人的健康发生变化,对我的触动还是蛮大的。这是我在康养方面,包括这个领域开始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更多关注的起因。我想通过自身的专业是否能为这个领域去做点事情,这是我自己内因的驱动。外因方面,因为这几年的发展,大家对于康养这个行业是比较看好的。之前的很多合作伙伴,比如像融创开始布局康养文旅,和融创合作了一些文旅小镇项目。满满的开始有更多的康养项目找到我们。我们在项目当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也吸纳了很多康养的专业人才。这是外因的部分,推动了我们在康养的领域去做了很多项目。在合作的康养项目中有一些是头部的开发公司,有一些是地方性的比较有情怀的,有一些是愿意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的开发商,我们现在项目全国都有布局,华东为主。从康养的类型来看,一种是城市内的一些改造型的项目,还有一些是属于相对自然环境比较好的,文旅小镇的一些项目。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我们去挖掘每个项目的价值,去做出每个项目独有的特色。我觉得康养类项目还是蛮有意思的,一方面是针对人群不太一样。另一方面是每个项目的特点和亮点不太一样,这时候我们的设计团队面对每个项目的时候还是挺兴奋和激动的,希望每个项目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度来去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出来。

    金 波

    3.我想到前段时间有一段话说:你是什么时候感到自己变老了,说有两个场景,一个场景是看到孩子长大了觉得自己变老了,另外一个场景是说看到父母变老了,所以觉得自己也老了。那在您参与的这些康养的项目当中,有没有发现康养类的项目和以前传统的一些其他的产品的设计有不一样的地方,针对康养的人群他们的诉求有哪些是不太一样的,核心点可能是在什么地方。

    戴广建

    区别性还是蛮大的,有共性也有不同的地方,共性来讲,我们觉得不管是地产、酒店、文旅和康养,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人服务的,我们会去关注人,关注每个地方不同的特色、人的生活方式,去做符合他的诉求,能够引领他生活方式的生活场景出来。不同点在于说康养的项目,服务的人群有特殊性,比如说60+70+的老人,生活状态和自理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而80岁以上的老人,他对于医疗或者是一些辅助性的功能会要求会更多一些。所以说你的适老性和一些这方面的特点都必须要在更专业化的设计当中有所结合。还有就是老人心理上和年轻人群是不太一样的,就拿现在大的经济环境来说。举个例子,一位经济学家讲,今天的经济环境和五六年前的经济环境差距还是蛮大的,五六年前大家是上山是走到山腰上,因为沿着自己的惯性,是可以继续往上去增长的,但是今天断崖式下跌了一部分,后面是继续下跌,还是有可能往上?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在里面。这个时候人的心态和心理上都会发生变化。我觉得经济环境的发展的轨迹其实和人也是一样,你会发现青年成人他的发展轨迹大家是能够看得到的。对于老人来讲,他的生命,他的时间以及他的心态可能都有一些不确定性。所以要满足他对于空间的需求并且要给更多更积极的心理上的引导。在康养项目中,对心理上的关注非常重要。

    金 波

    4.我们看到很多康养的项目在前期策划的过程当中,像您刚才说的,其实是在走一个非常广阔的发展路径。那么有没有在你们操作的案例当中碰到过比如说第一次参与进来的企业这一块经验不是特别丰富,可能会存在一些盲区或者是一些认知上的误区的情况,能不能给我们分享?

    戴广建

    当然可以。虽然我们以设计服务主,通过多年项目操盘的经验,发现我们不仅限于设计服务,从项目非常前期开始介入,思考项目定位、开发策略和运营方式。有些项目会遇到康养领域的新人,专业度相当会弱一些。对于产品的定位没有想得特别清楚,我们会一起去探讨产品的定位策略和未来的运营的模式。我们在行业中积累了非常多的康养资源,为客户提供不同专业的团队,给客户带来除设计以外带来价值,不只是设计的创新,还包括项目全链条当中各个环节的资源,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的价值所在。这也是合作的客户当中对我们比较认可的一点。

    金 波

    5.的确是这样。我也遇到过一些企业,大家一开始来做这件事,因为跟您刚才讲到的内因其实是高度相关的,然后更多的可能是带着一种情怀来先尝试。但实际上会发现康养无论是设计也好,包括整个产业链上也好,很多东西是非常专业的。那么这个时候其实就会对各个职能各个环节提出很高的要求。其实我们也了解到,栖地设计在疗愈型景观的这个设计方面是做了很多的创新的,能不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是怎么突破的?是不是有一些新技术的引入或是其他公司的帮助?

    戴广建

    我们初期在做康养项目的时候,更多是从生理上功能上去满足老人的需求。我们会发现,老人分60+、70+、80+乃至90+,不同阶段老人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做项目的时候,我们开始研发驱动设计,除了考察国内外优秀的养老项目,另一方面我们在地化了解中国老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60+70+的老人自理能力比较好,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我们设计的不只是空间,我们更希望提供的是一种生活场景。场景的概念在于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发生不一样的故事,产生不同的社交,同时对应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是一个全维度的思考。我们再去思考产品,思考设计该从哪个点出发,往哪个点去推进,从功能上到心理上都要考虑。比如说日照更加充裕,因为老人的视力是有所下降的,很希望在光线更好的地方,这样看的清晰度更高。再比如所有的交通应该要更加有标识性,老人不像成人会很快速地去适应一个新的环境,比如康养小镇交通体系会复杂一些,我们动线上要更好的识别性,颜色上会用一些相对温馨鲜艳的颜色;比如说嗅觉,我们会做一些芳香类的花园和被动理疗类的花园。会种植一些植物来对老人的呼吸和心情起到一个正向的推动作用。我们叫做被动的一种力量和健康的一种状态;在听觉上,背景的音乐的选择,不同的水声,自然的一些声音也能给他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影响;考虑到老人可能腿脚腰机能的下降,在老人的动线以及活动场地方面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人性化服务和休息的场地。包括休息完之后起身的支撑细节,对年轻人很容易,可能对有些老人这个动作需要有一些辅助性的设施。这些都是我们通过老人的视角角度去设计的。我们工作上很注重心理上形成的正向的引导,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这段时间一直在做的关注和正向引导老年人的情绪状态。

    你会发现有些人家庭的和睦以及长寿其实和他的生活氛围和心态情绪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前段时间听了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的讲座,他是心理学的专家,他分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要跟家人多拥抱,多做肢体上的一些触摸。这个很有利于解决家庭的问题,因为人有这样的心理上的安慰以及家庭的安全感会带来情绪和心态上的改变。这个人做任何的事情的状态就会发生变化。那我们对老人也是一样,我们觉得应该关注老人的不只是身体和心理,还要关注老人的情绪,如何让他情绪上能够带来一个改变,60岁的人已然可以活出30岁的风采。他的情绪的调动,会帮助他在不同的领域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找到存在的价值。这样老人会更加积极地面对他未来的人生,也会更有信心,呈现更好的状态去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是我们在未来的设计当中会去重点考虑的。

    另外我们所有空间,会拉着老人一起去共创,这个很重要。我们提了三个概念,共生、共创、共情,刚才提到的情绪、场景感等都是共情层面。那共生的话,我们觉得场地不只是存在老人,跟老人在一起活动应该有更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和不同的兴趣爱好背景的人。大家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生态、更加符合社会多元化的属性的环境,这是共生的概念。共创的概念在于不是简单地告诉老人1+1=2,而是反过来问一加上什么等于什么,需要他们的一同参与。这个场地当中会有领导者,会有组织者,会有运营推动者,整个过程当中老人都会一起参与进来。我们做了很多和老人共创的一些场景,比如做一个植物园的项目,老人不只是玩,不只是享受成果,而是从前期的种植开始,大家一起了解植物的知识,怎么样去浇灌它,怎么样去看着它的成长,一直等到开花的季节,过程中会有收获的成就感,会有整体地参与其中的共创的状态。所以在康养社区当中我们做了非常多的这种类似共创的场景。在共情层面我们觉得应该给老人的积极的心态、情绪上的带动,包括组织活动让人和人之间的社交更加的亲密,让人和人之间建立友好的连接和关系。这也是我们觉得在康养的项目当中值得去关注的内容。

    当然类似的用新的技术科技的手段,来营造空间场景的例子也很多。希望未来我们自己的每一步的探索,每一个创新的设计,未来为尽更多的老人提供更好地服务和生活方式。这对我们自身来讲也是挺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金 波

    6.我理解您刚才提到的疗愈型景观设计,其实就是在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的基础上,让老人们在不知不觉当中发生变化。即便是相对单一的老年人群体,其实60+、70+、80+乃至90+的需求还是不一样的。我们对于老年人的需求做了一个非常细致的研究。不知不觉当中通过一些景观的细微影响,或者说是活动环境的影响,对他造成的是一种促进心态积极向上的效果,就好像一个老人如果和更多的年轻人在一起,他就忘了自己老人的身份,也会拥有更年轻的心态和精神状态。

    其实栖地设计在行业里也是非常知名的品牌,同时设计行业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戴总有什么独家秘籍来保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吗?

    戴广建

    说实话成功的秘籍倒没有,我们只是在合适的时期做对了事情。这几年要感谢这个行业快速的发展,给我们有更多参与好项目的机会。当下行业的变化,我们也很焦虑,生命万物,包括企业的发展,都会有一个从生长到鼎盛时期再到衰落这样的过程。我们也在寻找逆势而上的机会,举个例子,从物种起源得到的启发,比如爬行动物,原来也是海洋的生物,有一些离开了水面,慢慢进化成爬行动物,形成这么庞大的一个分支。我们创业第一步也算是成功的,非常积极地用心去做好自己本专业,渐渐地得到更多的合作伙伴的认可,也有了更多项目的合作。我们开始希望把整个公司做得更加生态,也是一个共生的概念。第二曲线成长。一些团队可能会专精某一个领域,那我们愿意去帮助他在这个领域承接更多的项目,开始有更多的发展。有些业主合作的过程中,不只是对于一方面有要求,还希望在第二、第三方面有要求。因为他对你建立了信任。所以说我们会为了满足业主的需要去把整个团队变得更加的全程化、综合化。希望公司多元化的布局和发展,未来会成就一个生态系统。

    我们在公司内部提出一个概念叫做“竹笋效应”。我们作为第一批小有成就的创业者,我们愿化身沃土,愿意做土壤、做根系,让未来每一个有创新的小团队像竹笋一样茁壮成长,成为一片竹海。我们从第一阶段自己全力去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到现在开始怎么样去帮助别人,让的优秀的团队变得更成功,变得更好。这是我们在做的第二步。我们在做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和公司的管理的模式,也在对公司的行业布局不断的去做调整。举个例子,我们15年成立了栖创露营,做房车露营类项目,现在露营项目慢慢火了起来。这也是属于几年前播种,现在会看到茁壮地成长的结果。对我们自身来讲挺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像康养文旅,商办酒店以及不同的行业都开始有更多的布局。我们希望变成一个生态的体系,融合刚才提到的共生的概念,变得更加多元,更加丰富。让年轻的团队去成长,我们只需要做好根系就行了,如何把共生的土壤做得更加的生态,这就是在创业阶段的第二步在做事情。

    金 波

    7.我感觉栖地设计已经是一棵大树了,大家可以在这个树下乘凉,它会为你遮风挡雨,会为你提供最好的支援。

    戴广建

    或者说栖地设计类似于保护伞。创业的时候有个故事,我们是不是要做棵雪松?我们想其实不要做雪松,我们要竹海。为什么要提竹笋?因为一棵雪松只有一根树干,所有团队都是上面的枝和叶。我觉得我们应该反过来做根系,让每个团队从竹笋,最终变成一片竹海。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想要生长的方向,包括他的主张、成长的速度,这样更贴合公司的经营理念。后来就用竹笋效应的概念,为不同板块的合伙人提供更合适沃土。

    金 波

    8.戴总,最后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刚才提到栖地有一个非常广泛的生态链,在这个生态链里我们是怎么看待康养产品未来设计的趋势变化的呢?

    戴广建

    康养其实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一个板块,也是现在合伙人在主力带队去发展的一个板块。从大数据来看,60岁以上的老人在1.9亿,未来的十年中国会迎来退休潮,有钱有闲有时间,他们对于康养市场的带动是非常大的。他们需要的康养可能和传统理解的医疗或者说辅助型的方式不一样,因为他们自理能力强,依然很有活力,他们要去享受人生,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会更偏向文旅度假型,会让他们的生活状态更加的丰富多彩。

    另外,我们觉得中国地产这近几十年的发展,从白银、黄金时代进入到了黑铁时代,原来地产利润比较高也比较容易,行业快速地扩张发展,大家都不愿意在康养上面花太多的精力布局。当下地产行业下行,很多开发商也在多元化布局,康养比较被看重的板块。不断地有开发商和多元化背景的人进入到康养的领域,这时候发现这个市场的容量和未来的机会是非常多的。第三点就是内在的一些需求。很多年前姑父脑溢血导致身体一半是瘫痪的,我感触很深,我表姐在家专职负责照顾姑父,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深切地感受到如果有更好的环境,更专业的平台,能够给他提供更好的康养服务,人生的最后阶段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去年获奖的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主角有段台词特别感动我。他说他身上就像一片片叶子,不断地脱离开了。他就像一棵大树,每一片叶子的意义是他的美好的记忆,也可能是它的亲人的名字,也可能他自己的一个模样,某个重要的时间的节点。因为这些所有东西不断地忘记,时间人物之间发生了错乱,就像叶子慢慢脱离大树一样离开他,茁壮成长的大树慢慢叶子枯了,最后没有了叶子进入到寒冬。这种状态我觉得让我还蛮触动的。

    从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的老人,他们需要更好地去享受他们的晚年的生活,我们应该给他们营造更好的生活的空间,生活场景给他们。作为设计领域创业创新型的创业者来讲,我觉得应该去做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事。

    金 波

    9.最后想请戴总给我们线上关注康养点将录的所有朋友一些寄语。

    戴广建

    谢谢,今天也很高兴能机会参与《康养点将录》。寄语不敢说,说说我内心的感受吧,对于康养行业,包括我们自己的小伙伴,从自己的内心出发,从老人的视角去看待每个项目,用心去把每个项目去做好,我们做的仅仅是设计或是产品。我们做的是老人的生活方式。这也是我们的出发点。对于我们康养点将录,举个例子,比如说每个人可能是一条不同的鱼,希望康养点将录就像大海一样,不断地流动,为我们行业传递不同的新的信息,给行业内带来不一样的活力,让每个人都可以吸取到自己的养分,让这个行业越走越好,起到一个非常之重要的推动作用。未来也希望有机会多多参加相关的一些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个策略、三个关键点,分析康养文旅项目去化销售的多种解决方案与策略
    匠心独运,让97%的居家老人也能住进“风花雪月”里
    就近适老化设备安置
    养老地产:夕阳工程里的朝阳产业
    古典蕴意新生,点亮旧城一隅 | 万科·金域悦府
    看国内7个经典养老地产如何落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