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道德经》讲解(节选三)
张桂琴
2014/8/2
第三节“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
第一讲  无名天地之始
“无”是宇宙用语,代表没有,代表无存,没有和无存,也是存在的状态。
存在的状态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无”就以空洞无物的状态表现出来,在“无”中什么都不存在,只有空间,正是由于“无”的这种特质,为宇宙万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宇宙万物在“无”的空间成长、壮大,转化,形成宇宙运行的规律,形成“道”的运行规律。
在宇宙中,“无”是可以创造一切的,没有“无”的存在,一切物变程序都不会创造出来。所以说,“无”是一切物变程序的摇篮。
在“无”的空间中,有着所有物变程序生成的原始物质,这种原始物质是在宇前就存在的动,动在空旷的宇宙中到处游荡,冲击着一切空间,使空间产生摩擦,产生静电感应,产生微涡流运动,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在力的作用下,空间被分割成无数力的区域,力的区域在动的作用下继续向外拓展,冲击其它力的区域,形成力与力之间的较量。在力的较量中,一切物质结构产生了,一切物质形态诞生了,人也是在力的较量中诞生的产物。
在“无”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力量,各种各样的力量往来穿梭于“无”的空间,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挤压和碰撞,是物变形成的根本原因。
在“无”中一切都是运动的,一切都是交流的,在运动和交流的过程中,宇宙不断地形成新的秩序和新的排列。
“无”为物变的运动和交流提供了场所,任何一种物变运动都可以在这个场所中进行,在物变运动的过程中,宇宙时时都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造就了“天”,造就了“地”,造就了变化万千的宇宙现象。
“无” 在宇宙中为最大,“无”包含万物,雕塑万物,制造万物,是一切物变程序产生的策源地。
在“无”的空间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变程序,各种各样的物变程序都以“名”的形态表现出来,如果没有“名”,我们看不到宇宙的存在。“名”组合出宇宙的完整状态,给我们展示出宇宙的清晰图像,而且是立体的、全方位的。所以说,“名”是一切物变程序的展现。
在宇宙中一切物变程序都要在“无”中进行,在宇宙中一切物变程序都要靠“名”表现出来,没有“无名”,宇宙中的万物就不会出现,所以我们说“无名天地之始”。
在宇宙中,我们看到了“无”的存在,在“无”中,我们看到了宇宙中存在的万物,万物是我们观测宇宙的出发点,我们在观测宇宙万物的时候,看到了宇宙的全貌,我们将宇宙的全貌称为“天”,“天”是我们对宇宙全貌的称谓。
“天”始于“无”,“天”和宇宙中的任何物变程序一样,在“无”的空间存在、成长、变化。
“天”始于“名”,“天”的全貌由“名”表现出来,没有“名”的存在,我们将无法看到“天”。
宇宙在运行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全貌展示出来,使我们看到“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天”进行观察,看到了宇宙的多姿多彩,看到了有人类生存的星球。我们将有人类生存的星球统称为“地”,“地”是生命的象征。
“地”始于“无”,是宇宙空间多种力量角逐的产物,是由“无”创造的。
“地”始于“名”,是由“名”表现的,没有“名”的表现,“地”不复存在。
在宇宙中像“地”一样的星球不计其数,数不胜数。每一个“地”都有不同的生命存在。对于有思维能力,能够使用工具,能够驾驭周边环境,站在生物链顶端的生命,我们称其为人。
在宇宙中,每一个星河都有无数个“地”存在,人之多多,不胜枚举。
人类从自己生存的星球出发,观测宇宙的各种各样变化,看到了物变程序在“无”的空间中生长,在“名”的表现中出现。
人类在认识宇宙的过程中,把自己居住的星球称为地球,把地球以外的世界称为天。
在宇宙中“天”只有一个,代表宇宙的全貌。
在宇宙中“地”有无数个,代表宇宙运动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在宇宙中“天”是永久性的程序,“地”是暂时性的程序。
在宇宙中,“天”永远包含着“地”,“地”是“天”中的粒子尘埃,不足挂齿。
人类居住在地球上,以“地”为出发点,观测宇宙的变化,这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开始。
人类从居住的地球上去观测宇宙的全貌,去认识“天”,是多么的艰难。
在人类窥“天”的时候,我们教人类怎样认识“天”的存在,怎样认识“无名”的存在,怎样认识人类自己的存在,怎样通过“无名”寻找到“道”的存在。
“无名天地之始”,就是告诉人类认识宇宙运动的基本规律要从自我出发,要从“天”出发,要从“地”出发,要在“天地”的变化中找到“无名”的存在。人类只有找到“无名”的存在,才能看清楚宇宙运动的规律;才能找到“天地”的根;才能找到“天地”初始;才能领悟到“道”的存在;才能在漫无边际的宇宙中找到认识宇宙的金钥匙,这是我们在《道德经》中讲“无名天地之始”的本意。
“无名”在宇宙中,时刻相伴,形影不离,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无”伴随着“名”,“名”伴随着“无”,两者是不可分离的宇宙一体现象。我们将“无名”分开来讲,就是为了教导人类认清“无名”的关系,“无”是宇宙存在的表现形式,“名”是宇宙存在的表现形式,两者之间存在着统一的运动格式,存在着同时出现的格式。
统一运动的格式是宇宙在运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定式。这个定式是:“无”是物变程序的空间,是物变程序存在的条件,没有“无”的空间,宇宙中的一切物变程序都不会出现;“名”是物变程序的呈现,是物变程序表现的方法,没有“名”的表现,宇宙中的一切物变程序也不会出现。
在“无”和“名”两者之间没有分水岭,没有界限,“无”和“名”共同制造呈现宇宙的万象。
人类在认识“天地”的时候,总是将自己的视线引向具体的事物,总是将自己的视线引向某一变化中的事物,这是不对的,人类应该首先认识到在宇宙中存在着“无名”, “无名”才是物变程序产生的根源。因此,我们强调人类对“无名”的认识,人类只有搞清楚什么是“无名”,才会知道什么是“天地”。
人类在认识“天地”的时候,要首先认识“无名”,“无名”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出发点。
在“无名天地之始”这句话里,“无”代表宇宙空间,“名”代表物变程序,“天”代表宇宙全貌,“地”代表人类居住的星球,“始”代表开始。
以上是对“无名天地之始”的讲解
第二讲有名万物之母
“有”是宇宙用语,代表存在,是存在的同义词。
在宇宙中,一切物变程序都是“有”的表现形式。物变程序一出现就表现出“有”的特质,“有”的特质是物变程序的袒露,是物变程序不遗余地的表现自己。“有”的这种特质,使物变程序一出现就具有表现自己的功能,表现自己是“有”存在的灵魂,没有“有”表现,就没有“有”的存在。
在宇宙中,有无数个“有”,无数个“有”相连,构成宇宙的整体形象,构成宇宙的全貌。
宇宙是以“有”的表现存在的,没有“有”的表现,我们将看不到宇宙的存在,看不到万物的存在。
“有”存在于“无”的空间,在“无”的空间行走着无数“有”所释放出来的力量,这些力量搅拌在一起改变着宇宙空间存在的一切,使所有的“有”发生变化,发生改良。
“有”在万物运动的挤压下形成自己的形态,形成自己的特质,出现在“无”的空间。
宇宙中的“无”是宇宙中“有”的温床,在“无”中,一切“有”生成了,没有“无”的存在,“有”就不会出现。
“有”是万物存在的表现,“有”在宇宙中无处不在。
“有”以“无”为外包装,让“无”包裹着自己,使自己在宇宙中任意变形,任意发展,任意曲张,这是“有”的特性。
“有”以自己的特性将自己打碎重组,再造物质形态,“有”以自己的特性将整体的宇宙分割成无数的法门,然后再将各个法门联系起来,形成宇宙的整体运动。
在“有”的变化过程中,“名”表现出来,“名”以华丽的外衣,表现每一个“有”的存在。“名”的出现使“有”具有了可视性和可捕捉性,“名”的出现使“有”在宇宙的“无”中现身。
“名”是宇宙为所有物变程序编织的可识度极强的外衣。没有“名”的表现,我们就无法区别“有”与“有”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完成对宇宙物变程序的分解认识;就不能在宇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看不到宇宙物变程序的千变万化;就无法实现自己对周边环境的认识和改造。
在宇宙中,“有”和“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有”表示存在,“名”表示区别。在《道德经》中“有名”的“名”和“无名”的“名”是没有区别的,都是物变程序的呈现。
"有名”是将存在和表现两者结合起来,意在说明在宇宙中存在着“有”,存在着“名”,存在着千变万化的物变现象。
“有名”连接着所有的物变程序,“有名”连接着宇宙运动的整体。“有名”从“无”的空间出发,使我们看到了“有名”和“无”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十分抽象的。
“无”和“有”的抽象关系表现在互为陪衬的状态下,“无”和“有”如果不互相陪衬就无法表现自己的存在,“无”和“有”如果不与“名”联系起来,我们就无法看到宇宙的现象,就无法看到宇宙的整体存在。
我们在看到“无”的时候,必须有“有”来陪衬,我们在看到“有”的时候,必须有“无”来陪衬,“无”和“有”相辅相成,构成了宇宙的结构,构成了宇宙的整体运动。
在“无”出现的时候,一定有“有”同时出现,在“有”出现的时候,一定有“无”陪衬。否则,我们看不到“无”和“有”的存在。
在“无”和“有”这种抽象的关系中,我们找到了“名”的存在,“名”将“无”和“有”连接起来表现出来,使宇宙的全貌一览无遗的呈现出来。
“有名”泛指宇宙中所有的物变程序都由“有”和“名”呈现出来,没有“有”和“名”宇宙中的万物将不复存在。
在现实中我们处处感受到“有名”的存在,宇宙是最大的“有”,宇宙是最大的“名”。在宇宙中存在着“无”空间,在空间中存在着各种宇宙现象,这些现象都是“有”和“名”。在宇宙中,太阳、地球、月亮、星星和无垠浩瀚的星河都是“有”和“名”;在地球上,海洋、江河湖泊、高山、白云、流水、大地、植物、动物等等一切存在都是“有”和“名”。
在“有”和“名”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有”只表现存在,只表现物质存在的状态;“名”表现存在,“名”表现不同状态的物质存在,表现物变的程序性和阶段性,在物变的程序性和阶段性中,物变以“名”的状态展示出来,使我们看到了不同形态的物变过程,使我们能够区别此事物与彼事物,使我们能够看到“有”的变异,“有”的不同。
“有”是存在的表现,“有”并不体现物质形态的方方面面,也不体现物变的个性,更不能使我们找到物变程序的变化,面对“有”我们一筹莫展。但是,在宇宙中一切都是相连的,“有”必然有“有”的表现方式。“有”为了表现自己发生了分割,发生了变异,发生了无法想象的变化。“有”将自己分割成无数的小的不等式单位,将这些小的不等式单位重新排列组合,给这些小的不等式单位以崭新的面貌,用“名”表现出来。“名”以自己的特性将这些小的不等式单位呈现出来,这样在宇宙中“有”和“名”就联系在一起了。
宇宙中的万物,都在“无"中生成,在“无”中生成的万物都是“有”的表现,“有”只表示存在,不表示区别。于是,“名”出现了,“名”以自己的特质将宇宙中的万物区别开来,将宇宙中的万物送入到下一个程序中去。
“名”将宇宙中的万物联系起来,区别开来,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使宇宙运动秩序井然,使“道”的运行秩序井然。
“无”是真实的,“有”是真实的,“无”和“有”在宇宙的空间相遇,在宇宙的空间进行着力量的角逐,雕塑出千姿百态的物变现象。物变现象在排列组合的过程中形成特性,形成功能,形成可利用的价值,形成相互联系彼此帮衬的对象。
在物变程序出现的时候,无数股力量绞杀在一起,使“有”发生了变形,发生了改造,发生了连自己都无法控制的新变化,这种新变化就是“名”对物变程序的编排,就是“名”对物变程序的改写。我们通过“名”对物变程序的改写,看到了宇宙中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看到了“有”的存在,看到了“无”的存在,这就是“名”和“无”和“有”的关系。
在宇宙中所有的物变程序都是“有”的表现形式,“有”生成在“无”中,在“无”的广阔天地里,所有的“有”都会受到冲击和挤压。无数的“有”在被冲击和挤压的过程中,不得已释放出自己的力量,冲击和挤压“无”的空间。在“无”的空间存在着无法想象的力量,这些力量以自己的配比冲击着宇宙中的所有“有”,对于大于和小于自己的“有”形成威胁,形成塑造,形成新秩序的排列。
宇宙中,“无”和“有”是共生的,;宇宙中,“名”是与“无”和“有”共生的。
在宇宙中,只有“名”的出现,才能够使宇宙的“有”呈现出来,宇宙在呈现“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宇宙的最大空间“无”的存在。这是反证的理论,这是本末倒置的理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找到宇宙万物的发源地,才会找到宇宙运动的起点,才会使我们认清自己,才会使我们知道什么是“无”,什么是“有”,什么是“名”。
讲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清晰的看到了宇宙中万物的来源;清晰的看到了宇宙中万物的性质是怎么生成的;清晰的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清晰的看到人类生存的空间;清晰的看到了自己的行为;清晰的解读了《道德经》中的宇宙论。
宇宙论是人类在认识宇宙的过程中形成的正确的观点,是指导人类在宇宙中生存的观点,是人类遵循的方向,是人类认识宇宙的钥匙,是引领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金钥匙。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在不断地探讨宇宙运动的真谛,探讨宇宙“道”形成的原因,但很少有人从自己出发,从宇宙中存在的万物出发,去寻找物变的原因。对“无”和“有”的研究,对“名”的研究,对“万物”起源的研究,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突破点。人类的认识必须从宏观转到微观,看到最细微的“名”的变化,这样才会找到宇宙运动的根本因素,才会看到“无”和“有”的存在,才会看到“无”和“有”的关系。
在“无”和“有”的关系中,“名”表现出了介子的作用,将宇宙中最原始的两种形态表现出来,这是“名”存在的意义。
宇宙中万物的出现,离不开“无”的挤压,离不开“无”的雕塑。
宇宙中万物的出现,离不开“有”的序列,离不开秩序的管理。
“有”的序列是物变程序的先来后到,先来后到是物变程序的秩序,先来后到是所有物变程序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是所有物变程序相互滋养的结果。
在“有”的序列中,隐含着“名”的动态,“名”根据物变程序的变化编排出无与伦比的物变过程,使所有的物变程序相连,连接到“无”,连接到“有”,连接到“道”的运行中来。
在宇宙中连接是必要的,“名”以自己的特性,将所有的物变程序分割相连,使宇宙的物质运动形成独特的一维运动模式。
一维运动模式就是物变程序永远不回头的运动模式。在宇宙中,物变秉承着永不回头的精神向前发展,物变的每一个环节绝不可能重复出现,物变的组合会在瞬间发生变化,物变的调整会随时随地的进行,物变的性质会悄然地发生变化。这就是宇宙一维运动模式,物变在一维运动中永不回头,一直前进。在宇宙一维运动模式中,物变会在新的程序中出现,接受新程序的编组,成为新程序的内容,成为完全否定自己的新的物变程序。这是物变程序永不回头的原因,这是宇宙中物变程序层出不穷的原因。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对宇宙现象最全面的阐释。
“万”是宇宙用语,在宇宙中“万”是数字的概念,是无限多的意思,我们在这里引用了“万”,取的就是无限多的意思,取的就是数不清的意思。
在宇宙中存在着数不清的物变程序,每一个物变程序都表现出一个“物”的存在,我们将这些数不清的物变程序统称为“万物”,即包罗万象的意思。
“万”在人类用语中,是数量词,是具体的数量词,也是形容词,说明数量较大、较多的意思
“物”是宇宙用语,特指单体的物变程序,泛指每一个单体的物变程序。
“物”在人类用语中,泛指一切存在的物质,泛指一切为人类所用的物质。
人类在现代语言中,将“物”的意义放大化,将人也引入了“物”的行列,人类视一切为“物”,这个观点和我们的观点一致,是人类进步的标志。
在宇宙中所有的“物”都是“有”,但是,不是每一个“物”都能代表“有”,“有”是集合的概念,“物”是分解的概念,“物”是对单体物变程序的称谓,是明确的单体物变程序的称谓。如:“天”可以称为是一个“物”,“地”可以称为是一个“物”,人可以称为是一个物,物”是明确的,是具体的,是相互区别的。
“物”由“名”来表示,“物”由名来编排程序,物由“名”来表现自己,“物”是单体物变程序的表现。
在宇宙中,“物”以独特的面目出现,“物”以自己的特质出现,“物”以自己的独特视觉审视自己存在的空间,“物”以自己的存在表示宇宙物变程序的存在;“物”以自己的存在表示自己是宇宙中的主人。在宇宙中无“物”是不可想象的,“物”是宇宙存在的最大和最小的单元,“物”是宇宙中的每一个家庭,“物”是宇宙的变化过程,在“物”的变化过程中宇宙实现了“道”的运动。
“物”是推动宇宙“道”运行的基本元素,在“道”的运行过程中,无数的“物”发生着变化,无数“物”的变化挤压着“无”的空间,使“无”在变化的过程中产生力量的回流,再作用在无数的“物”上,“物”在“无”的反作用下,改变自己,使自己成为物变程序的主角。
物变程序是“名”的呈现,物变程序是“名”的翻版,物变程序在“名”的作用下体现出自己多姿多彩的风貌,这就是“物”,是宇宙中存在的“物”。
在宇宙中“物”之多多,在宇宙中“物”之变化无常。“物”来去匆匆,从来不为自己的存在感到骄傲和自豪,“物”毫无踪影的消失在物变的程序中,成为它物变程序的催化者,成为宇宙存在的明确状态。
在宇宙中,没有“物”是不可想象的;在宇宙中,“物”是一切存在的表示;在宇宙中“物”连接着所有的物变程序,形成一环套一环的波澜壮阔的宇宙运动。宇宙在“物”的连接中形成,宇宙在“物”的连接中表现自己,宇宙在“物”的变化中发展壮大,宇宙在“物”的萎缩中完成自己的使命。
宇宙是人类的摇篮,宇宙是人类生存的地方,人类在观测宇宙的过程中,首先发现的是宇宙中“物”,继而产生联想,产生兴趣。人类通过对“物”的研究,不断地发现宇宙中的秘密,不断地改变自己对宇宙的看法,不断地提高自己驾驭宇宙、驾驭自然的能力。
人类在研究宇宙的过程中,要从“物”出发,要看到“物”从何来,要看到“物”的本质和特色,要以“物”为标本,找到宇宙存在的原因,找到宇宙中存在的“无”和“有”,找到宇宙中存在的“名”,找到“物”的本源。
在宇宙中,各式各样的物变程序在演奏着生命运动的交响曲,宇宙本身就是鲜活的物质生命,人是宇宙中最具活力的物质生命。
在宇宙中,谁能以自己的能力和宇宙抗衡;在宇宙中,谁能在宇宙的摔打中不断地的成长;在宇宙中,谁能以为自己是宇宙的主人,在宇宙中谁能以为“道”是可以逆转的,只有人,人是宇宙中特殊的“物”,人在宇宙中属于“物”的范畴,由“名”来表现。
人在宇宙中属于思维动物,属于思维动物中的顶端动物,没有高过人的思维动物存在。所以,人类是“地”的主宰。
在人类生成的地球上,生长着万物,存在着万物,万物竞相亮相,表现自己的存在。在万物表现自己存在的过程中,人类看到了物变现象的存在;看到了人类用肉眼看不到的事物;看到了人类在万物面前的渺小;看到了“物”的意义。
人类在宇宙中是很渺小的,渺小在于人类只是物变程序的过程;渺小在于人类只是地球上一个个小小的生命;渺小在于地球在宇宙中只是粒子尘埃;渺小在于宇宙中的粒子尘埃只不过是所有物变程序中的匆匆过客。
人类在宇宙中是很伟大的,伟大在于人类敢于问天的精神,人类在自己生存的地球上,藐视宇宙中存在的一切,人类要找到宇宙运行的规律为自己所用,这就是人类的宏图大略,这就是人类的伟大。
人类在问天的过程中,发现了无限可分的物质,发现了大无边际的宇宙,最后人类总结出一个规律性的结论:“无”是宇宙的空间,如果宇宙中没有空间,那么什么都不会出现;“有”是宇宙空间中出现的一切,如果宇宙空间中没有“有”,那么宇宙空间就无从表现出来;“名”是表现“无”和“有”的介子,“名”将“有”的变化表现出来,使“有”产生形态,产生变异,产生连环运动,推动“无”的空间产生挤压,产生无休止的运动。人类在“无”“有”“名”三者之间找到了自己通往宇宙的桥梁。
“母”是宇宙用语,用于对母体的称呼,母体是泛指一切生成新的物变程序的摇篮。
在人类用语中,母代表生成新生命的策源地。人类将大地比作母亲,因为大地生成万物;人类将雌性动物比作母亲,因为雌性动物是养育下一代的温床;人类将女人比作母亲,因为女人是养育后代的温床,女人以博大的母爱包容自己的子女,使自己的子女健康成长,女人为人类的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宇宙中一切物变程序的出现,都是有上一个物变程序决定的。上一个物变程序在“无”的空间力量挤压下完成下一个物变程序的塑造工程。下一个物变程序按照上一物变程序的运动方式继续演变下去,继续接受“无”的空间力量挤压,最终独成自己,开始继续孕育下一代物变程序,形成一环套一环的物变过程。物变程序在一环套一环的变化过程中,享受着上一程序给予的恩泽和滋养,使自己渐渐的成长起来,成为新的物变程序,成为养育下一个物变程序的母体。由此可见,在宇宙中母体到处可见,众多的母体数不胜数,都来源于宇宙中的“有”和“名”,在宇宙中母体相互连接形成永不衰竭的宇宙运动。
“母”代表产生、代表存在、代表开始。那么,在宇宙中什么可以代表产生、代表存在、代表开始,只有“有名”。
“有名”是宇宙存在的表现;“有名”是“万物”存在的表现;“有名”是物变程序开始的表现;“有名”是物变程序结束的表现。
“有名”代表一切存在和变化的过程;“有名”代表人类出生的全过程;“有名”代表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有名”代表人类的进步和祈盼;“有名”代表人类的未来,“有名”代表宇宙的未来。
“有名”产生宇宙中的一切,“有名”在“无”的空间中展示自己,使宇宙的全貌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
“有”是存在的抽象概念,“名”是存在的具体概念。
在抽象概念中,“有”只体现存在,没有体现“名”对“有”的分解。在抽象概念中,我们看不到“名”将“有”分割成绚丽多姿的宇宙物变现象,看不到“名”细小的变化过程。
在具体概念中,我们将“有” 和“名”区别开来,然后再联系起来,通过分解组合我们看到宇宙的物变程序是由“名”编排起来的,“名”通过对物变程序的编排,使物变程序发生变化,使物变程序内部产生分裂,使物变程序永无止境的进行下去。
“名”是具体的,“名”体现出“有”的存在,“有”是抽象的,“有”体现出宇宙的整体存在。两者合二为一,构成宇宙运动的骨干框架,两者合二为一构成宇宙万物出现壮观场面
“有名万物之母”,着重强调了“有”的存在,着重强调了“万物”的存在。
我们在上句中讲“无名天地之始”,就是告诉人类,“无”的存在造就了“天”,造就了“地”;“名”的存在,造就了天造就了“地”,两者同为宇宙万物的鼻祖,是万物初始的地方,我们以“天地”为例,告之人类宇宙中所有的一切都是“无名”创造的,所以,“无名天地之始”。
我们在下句中讲“有名万物之母”是告诉人类,“有”是万物存在的整体表现,“名”是“有”的分解运动,“有”和“名”共同创造宇宙的万物,所以,“有名天地之母”。
地球上存在着人类,人类也是宇宙中的“物”,透过人类自身的“物”,人类可以看到宇宙的全貌,可以看到自己存在的位置,可以在进化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良自己,使自己 适应周遭环境的变化,使自己实现征服宇宙的梦想。
人类在宇宙中不足挂齿,可是人类的梦想却很大,人类要实现自己的梦想,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首先要知道造就宇宙的物质是什么,首先要知道在宇宙中存在的“无”,首先要找到在宇宙中存在的“有”,首先要找到宇宙中存在的“名”。只有这样,人类才会知道“万物”的来源,才会知道“无名天地之始”的道理,才会知道“有名万物之母”的道理,才会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宇宙中。
人类对宇宙的变化知之甚少,人类对自己的变化知之甚少,人类必须知道“天地”与宇宙的关系,人类必须知道自己在宇宙中的角色,这样人类在宇宙中才会大展宏图,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以上是对“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的讲解。
版权所有,转载必须注明出处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568801765
天涯博客  http://renwentianshuo.blog.tianya.c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智慧的解读
《老子·四十章》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人类已经观测到的宇宙全貌
研读《老子》有感
超震撼!人类已观测到的宇宙全貌
人类已观测到的宇宙全貌,非常震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