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古疑案厥阴病(一)
千古疑案厥阴病(一)

厥阴病篇,在《伤寒论》六经篇中历来都是令人十分头痛,古代医家称:“千古疑案,无可研索”,问题太多了,没办法研究。伤寒六经,其它五经,都有明显的特点和治疗的方法,只有厥阴病是个例外。

前五经病泾渭分明,条理清晰,容易掌握和识别,唯厥阴病,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上热下寒,或寒热错杂,竟无理路可寻,或用清法,或用温法,随证施治之,竟无章法可依,就如杂病一样,所以有人说厥阴病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特色。

有人认为,厥阴病篇一共五十六条,真正讲述厥阴病的只有四条,其它讲的都是杂病。因为厥阴病所涉及的条文太少,后世整理的人王叔和,或是其他人,把“下利呕哕”附到了厥阴篇中,而且赵开美在翻刻宋版《伤寒论》时,在“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这个题目下,他附了一句话:“厥利呕哕附”,所以说这些条文本不属于厥阴病的范畴,是后人人为的加上去的,所以导致了后世的厥阴病篇错综复杂,难以把握。

那么,厥阴病篇当真如古人所说,错综复杂,是千古疑案吗?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今且认真分析分析。

根据郝万山的说法,厥阴病总体可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寒热错杂证,包括蛔厥乌梅丸证,寒格逆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上唾脓血下利的麻黄升麻汤证。第二部分厥胜热复证,根据厥冷,下利和发热天数的多少来判断是阳气恢复还是厥逆胜出,以得知病人生机如何。现代临床上见不到这种病,所以没有定论,有很多种猜测和说法。第三部分是以手足厥冷为主证的厥证,包括热厥、寒厥、血虚寒厥、痰阻胸阳致厥、水阻胃阳致厥、气郁作厥共六种。第四部分是下利证,有热利,有寒利。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是呕证和哕证,如此看来确实是错综复杂,真是不好把握。

但是,要从厥阴病篇的这些万象纷纭中理出头绪来,也并不是没有办法。《伤寒论》以六经辩证为辩证方法,所以我们要搞清楚厥阴病的真正内涵,只有从六经气化的层面来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厥阴经包括手厥阴心包经相火,足厥阴肝经两脏,足厥阴肝经为主气,手厥阴心包经为从气,一般情况下, 手厥阴相火从足厥阴肝经而化风,所以厥阴经病变,以足厥阴肝经为主,足厥阴肝经病变不能司气化,则手厥阴心包经相火自现本气而为热。

先从厥阴经开始分析。厥者,极也,尽也,厥阴,就是阴极之时,阴将尽之时,可比作黎明前的黑暗。阴极然阳生,或说阴极必化阳,这是阴阳互化的自然规律,所以厥阴是由阴化阳的关键,可以说阴化为阳,必然通过厥阴这条路。《伤寒论》上说,厥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也。所谓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就是说人体内阴不能化阳,阳不能化阴,阴阳转化不过来,阴不能化阳,则阴寒偏盛,阳气微弱,肾水大寒,水寒则必无火温土,所以脾胃虚寒,直接导致四末失温,手足厥冷,反顺为逆,就出现了厥逆证,这就是寒厥的由来。而热厥正好相反,阳不能化阴,热盛伤津耗气,热极阳郁,阳气不能外达四肢。而寒厥多而热厥少者,以人阳气易衰之故也。如果阴能化阳,则阳气来复,此是寒厥病自愈之先机,而阳气来复的情况有很多种不同的情况,这就是厥热胜复证之由来,其主要判断证状就是发热,利止,脉微缓等症状,所以厥证之由来是因为阴阳不能转化之故。

再从肝经进行分析,肝属木,通于春气,春三月,草木发荣,万物蕃秀,所以肝经主疏泄,亦即生发之意。肝气生发,则全身气机调畅,各种生理气化功能正常,《金匮》称之为风气能生万物,即此意也。

肝既属木,即秉木气,肝气的生发,就如同冬去春来,一棵树重新焕发生机的过程。树要重新焕发生机,必需具备三个主要条件,一是阳光,一是水分,一是土壤,此三者缺一不可。肝也是这样,肝气要生发,阴要化阳,第一要肾阳的温煦,肝藏血,所以第二要肾水和血液的滋润,第三需要脾土散精的精微物质的营养,这三者同时具备,均匀调和,肝木方能正常生发。反之,这三类物质如果有一种不能满足,或是出了问题,就会导致肝经受累,不能正常生发,首先必然导致肝经气郁,肝经受郁,则必生风,全身气机出现问题,导致正常的气化功能也出问题,此即《金匮》所说风气能害万物之意,所以说风为百病之长。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明带来的绝望——厥阴病小议
[转载]“千古疑案”
姜建国谈“千古疑案”厥阴病
杏林精粹丨试论厥阴病(第371期)
【悦读】厥阴病篇不再是“千古疑案”!这本书值得一读
一图掌握“千古疑案厥阴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