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茯苓 赤茯苓 茯神 茯神木及茯苓皮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可入药部分为白茯苓、赤茯苓、茯神、茯神木及茯苓皮。为了临床用药安全、准确,需区分茯苓不同部位及药效。

白茯苓

茯苓在加工时将菌核内部的白色切成薄片或是小块,为白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 脾、肺、肾经。 功能健脾安神、利水渗湿。临床上常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及痰饮等水湿证、脾虚证等。《本草纲目》:“……逐水缓脾, 生津导气, 平火止泄,除虚热,开腠理。泻膀胱, 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赤茯苓

皮层下的赤色部分为赤茯苓。味甘,性平,入心、脾、胃、肺、肾经。本品长于宁心安神、利窍行水、清利湿热,专泻心、小肠、膀胱之湿热,用于治疗心烦不宁、小便短赤、淋漓不畅、泻痢。陶弘景曰:“茯苓,白色者补,赤色者利。”

茯苓皮

菌核外皮部为茯苓皮,味甘淡,性平,功效利水消肿。《中国医学大辞典》谓:“茯苓行水而不耗气,胜似大腹皮。”

茯神木

茯神木为茯苓菌核中间的松根,性甘,味平,有平肝安神之功。用于惊悸健忘、中风不语,脚气、 转筋。《本草纲目》云:“神木主治:偏风,口面斜, 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 虚而健忘,治脚气痹痛, 诸筋牵缩。”

茯神

带有松根(即茯神木)的白色部分,切成方形薄片, 即为茯神,亦称抱木。茯神载于《名医别录》, 茯神甘淡,性平,入心、脾经。功能宁心、安神、利水。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本草经疏》云:“茯神抱木心而生,以此别于茯苓。《别录》谓茯神平,其气味与性应是茯苓一体,茯苓入脾肾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松树根上长的这个东西,原来包含了四味养生妙药!
    走近中药,茯苓被古代中医称为“全身是宝”,这几点常识要了解
    中药里的“全身是宝”系列之(六)——茯苓
    (1茯苓四兄弟
    茯苓:一身皆入药《神农本草经》中的上品中药
    合作基地建设8:茯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