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我学中医 | 以常衡变,从“色”识病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180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什么是“以常衡变”?

《玉篇》云:“常,恒也。”可以引申为常规、规律等。“变”是变异、变化之意。以常衡变,是指认识客观事物,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常状态。

什么是中医学里的“以常衡变”?

常,指健康的、生理的状态;变,指异常的、病理的状态。以常衡变,也就是说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或不及的异常变化。

健康与疾病,正常与异常,不同的色泽、脉象,都是相对的,是通过观察比较而做出判别的。医生诊断疾病时,应当从正常中发现异常,从对比中找出差别,进而认识疾病的本质。

以“色”为例论常与变

中医常说望色,又称色诊,是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肤)的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色即皮肤的颜色,泽即皮肤的光泽。望面色要注意识别常色与病色。

1、常色:是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的面部色泽,又有主色、客色之分。

(1)主色:是指人终生不改变的基本肤色、面色,可以受到民族、遗传、体质不同的影响。我国大部分人属黄种人,其正常的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在此基础上,有些人可有略白、较黑、稍红等差异。这是精气内充、脏腑气血调和的外在表现。

(2)客色:因季节、气候不同而发生正常变化的面色。例如,面色随四季的变化而改变(春稍青、夏稍赤、秋稍白、冬稍黑)。

2、病色:是指人在疾病状态下面部出现的异常色泽,包括青、黄、赤、白、黑五种,分别提示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

(1)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证、惊风证、肝病。

青色为气血不通,静脉阻滞而成。如面色青黑,多属阴寒内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伴心胸闷痛或刺痛,多属心血瘀阻;小儿高热,面色青紫,以鼻柱、两眉间及口唇四周明显,是惊风先兆。

(2)黄色:主湿证、虚证。

黄色为脾虚湿盛,或气血生化不足,皮肤缺少充养所致。如面色淡黄憔悴称为萎黄,多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面色发黄而且虚浮,称为黄胖,多属脾虚湿盛;身、面、目俱黄者为黄疸,黄而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多为湿热;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多为寒湿。

(3)赤色:主热证。

赤色属火热,为血液充盈于脉络的表现。实热证,满面通红,多为外感发热或脏腑阳盛;虚热证,仅两颧嫩红,多为阴虚火旺;若久病重病之人,面色苍白,两颧却时时泛红如妆,为虚阳外浮的戴阳证,俗称“回光返照”。

(4)白色:主寒证、虚证、失血证。

白色为气虚血亏或阳气虚弱,无力运行血液向上滋养面部所致。如面色淡白,多为气虚;口唇、面色白且无光泽,多为血虚或失血证;面色白而虚浮,多为阳气不足;面色苍白伴剧烈腹痛,多为里寒证;急性病突然面色苍白伴冷汗淋漓,多为阳气暴脱。

(5)黑色:主肾虚证、水饮证、寒证、痛证及瘀血证。

黑色为阴寒水盛之色。如面色黑而暗淡,为肾阳虚;面黑而焦干,多为肾阴虚;眼眶周围色黑,多见于肾虚水饮证;面色黑,且皮肤干燥粗糙,状如鱼鳞,为瘀血证。

我们在诊病时,只有牢固的掌握“常”,才能知道何为“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望面色,知病情,快拿镜子照一照,看自己有没有
中医之--望诊(转)
『中医之美』中医的诊病法:察色诊病
中医如何察言观色
脊髓空洞——中医望神望面色
走近中医:察言观色就可以看病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