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性格之四气

生活在岭南,常常能听到“你湿热了,赶紧去喝碗凉茶下火”。岭南人会为了降火,喝很多中药,但是在喝的时候你搞清楚这些中药是凉的还是热的吗?

又如我们常听四气五味,但很多人都不了解。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有应用这“四气:比如,人淋雨了会担心伤风感冒,回家后会煲煮姜汤喝。

四气

为何物

“四气”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序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其中的四气亦称四性,是指药效所反应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了药物在影响人体的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

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

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药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别,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此外,还有一些药物的药性较为平和,称为“平”性。由于平性药没有寒凉药或温热药的作用来得显著,所以在实际上虽有寒、热、温、凉、平正气,而一般仍称为四气。

PS.平性药,不是“中性药”,其作用取决于五味。

中医用药

原则

四气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所产生的反应效果归纳出来的。能够治疗热性病证的中药,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治疗寒性病证的中药,则属于温性或热性。

这也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中医最基本用药原则。

生活中

的应用

中药的药性,通过长时期的临床实践,绝大多数已为人们所掌握,如果我们熟悉了各种药物的药性,就可以根据治疗原则针对病情适当应用了。这也是为什么岭南人民觉得自己上火了就喝凉茶。

温热药

感受风寒、怕冷发热、流清涕、小便清长、舌苔白,这是寒的症状。

这时用紫苏、生姜煎了汤饮服后,可以使病人发一些汗,就能消除上列症状,说明紫苏、生姜的药性是温热的。

寒凉药

生了疗疮、局部紅肿疼痛,甚至小便黄色、舌苔发黄,或有发热,这就是热的症状。

这时用金银花、菊花来治疗,可以得到治愈,说明金银花、菊花的药性是寒凉的

“四气”

的分析

药理实验表明:

寒凉药中的清热药多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及促进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力的作用;具有寒凉性质的安神药,具有镇静、抗惊厥及降压作用。

温热药中的辛溫解表药有解热、镇痛,促进体表循环及抗菌、抗病毒作用,祛寒温里药通过强心升压、改善微循环及皮质激素样作用而表现为回阳救逆。[1]

药性越"热"则越可能具有辛、甘2味,越常入脾、胃、肾三经,其毒性更大;药性越"寒"则越可能具有苦、淡2味,越常入大肠等六经。

“一物二气”

但我们也说到温热寒凉的药性是相对的:

1、不同的依据看药物四气

如丹参,《本经》中记录其“微寒”,而陶弘景则说:“时人多服眼赤,故应性热,今云微寒,恐为谬矣。”

2、功效认识的进程看药物四气

对于药物功效的认识是一个进程,对于某种药物药性的判断,只是一定时期认识水平上的产物,不可能一成不变。而且,大多数药物的功效是多方面的,并在不断的发掘发现之中。

3、程度不一辩证看药物四气

素有微寒、寒、大寒之说,如菊花微寒,栀子性寒,石膏大寒;不少药物的应用需分程度辩证。又如补气药中的温性药,与温里药中胡椒、丁香等药之温,作用程度不一。前者温性和缓,后者温性强烈。

因此,我们对药性的认识,应持辨证的态度,而不宜将药物四气的标注固定化。应从临床实用出发。[2] 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一物二气”,似可理解为一药可寒可温或又寒又温。

四气歌

四气寒热与温凉,寒凉属阴温热阳,

温热补火助阳气,温里散寒功效彰,

寒凉清热并泻火,解毒助阴又抑阳,

寒者热之热者寒,治疗大法此为纲。

参考资料:

[1]常学辉,张华军.论中药四气五味的科学性[J].内蒙古中医药,2000,19(5):72

[2]陈勇,杨敏,闵志强,等.论中药四气之相对性[J].四川中医,2018,36(1):45-47

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首家融“天然”和“文化”于一体的半敞开式中医药博物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四气五味对临床有什么意义?,药品百问,快易捷药品交易网
第一节 四性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_二、四气_中医世家
中医入门:寒、热、温、凉,4类药材运用经验!(涨知识)
中药“四气”及运用原则
天有四时,药有四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