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端砚的鉴赏与收藏(二) | 鉴藏讲座 | 中华博物
端砚的鉴赏与收藏(二)

【吴鸿祥】 2010.03.30

  端砚的石品花纹

  博华砚石的主要矿物,掺杂着其它矿物,在砚上呈现不同硬度、颜色、形状,华博端砚欣赏称为石品华中花纹,或简称石品,它物中是验明正身的佐证,由华博石品的特征鉴别坑中华口,再综合石质、石色、手感、石声、研墨效果等等因素,透视砚石物华的内在美,品评一方砚的优博物劣。

  (一)六大物中名品

  石品花纹以中博色调柔美含蓄、形态优美者为上品,中物杂乱无章、色泽枯黄者博物为下品。本单元从实用华物观点出发,归纳出最能展现端砚风华的六大名品,依序为天青、鱼脑冻、蕉叶白、青花、冰纹冻、石眼等。

  第一品 天青
  端砚中,中物素净无瑕泛蓝一片,端砚欣赏称为天青,又分深青与浅青,特征如暗博中夜晴空。以宝蓝一片、莹洁通透博中的深青为佳。
  天青中常中物有鱼脑冻,精彩者如蓝天白云。偶有细微的蚁脚青花、中博微尘青花隐身其中物华。历来评端砚石色物博,以天青为贵。有天青的部物华位,石质纯净、致密、坚实,有“下墨快、发墨好”的优点华博,是集实用与观赏优点于一中物身的名品。
 物中 天青常出现于三大名坑。老坑天青中博偏蓝,佳者呈现一种通透、立体的效果。中物坑仔岩天青,佳者近似华中老坑,而以浅青居多。中华麻子坑天青微偏绿,质地细博华润,调均匀,但没有老坑天青的通透中博感。  

 中物 第二品 鱼脑冻
  端砚石品中博中的鱼脑冻,应与鱼脑有关。真物华实的鱼脑冻呈半透明状,有一种通透博华的效果,透是鱼脑冻的基本物博特征。鱼脑冻颜色华博又以洁白莹润者为佳,在砚上呈丝绢物中光泽、脂肪光泽。
  鱼脑博中冻的形态呈不规则状,华博最具代表的是浮云冻,状如博物天上浮云,如出现于蔚蓝一中博片的天青中,如蓝天白云,令人华中激赏!散碎的鱼脑冻称碎冻华物,如米粒般大小的则称华博碎米冻。还有一种稀薄的鱼华博脑冻,它的特征不明显,如中华轻纱,如薄雾,又中物如一缕轻烟,端砚欣赏称之为“荡”,取其淡荡之意。
物华  鱼脑冻常出现于三大名坑,有冻岩、凵罗蕉偶而有博中之,其它坑口则少见。鱼脑冻是青紫色系的专博物利,所以绿端、白端、宋坑中华没有鱼脑冻。因砚石基博物底的不同,鱼脑冻的颜色也有变化。一般而言,老博中坑鱼脑冻介于浅灰、灰博华白之间,色调柔和博中。麻子坑鱼脑冻微泛绿,佳者如凝脂。坑仔岩鱼脑冻偏博物赤微带黄,佳者近似老物博坑。
  
  第三品 华物蕉叶白
  端砚中物华,色调一片娇嫩,如蕉叶初展,端砚欣赏称为蕉叶白,或简华物称蕉白,以幼嫩之蕉叶喻端砚之石质中物,取其浅白、娇嫩之意。 华博
  蕉叶白的特征与华博鱼脑冻相近。色调白中博物略带黄或青,以质博华地细润颜色浅白者为佳,光洁一片泛华中青者次之,焦黄者为下中物。三大名坑常见蕉中华叶白,凵螺蕉岩、有冻中博岩偶见。
  博华蕉叶白的颜色随基中华底变化,有泛白娇嫩一片者,有泛青华博如淡淡的天青者;泛青者,容易与天青中的浅青混淆,成了鉴别的误区。两相比较,天青一般较华中纯净,常有鱼脑冻出现其中。蕉中物叶白中则多青花。
  
  第四品、青花
  不识端砚者物华,常将青花误作杂质看。青紫色华中系端砚中,褐铁矿与赤铁矿华物产生聚集或均匀分布,在砚博物上呈尘状或斑点状,端物华砚欣赏称为青花。因成份的不同、分布的疏密,颜色有深浅变化、斑博物点有粗细之分,以形细、色华物活、隐约可见为佳,粗而显物华者次之。
  古人物华评青花为石之精华所在,开门见华物山道出青花的定位。青物华花细微者肉眼难见博中,须映日沉水观之,才能察物华觉。石质细润才有青花,常出现于三大名坑,其它如蕉华物园坑(宋坑)、有冻岩、宣德岩、凵博华罗蕉岩、沙浦坑等偶尔也有之。
  青花常寄身于博华蕉叶白、鱼脑冻、天青华物等三大名品之中。也是三大华中名品造就了青花,而非青花天生异禀,所以将其列为第四品。青华中花按其特征又分为许多种类:

  微尘青花 细微如尘土,博华肉眼难见,艳阳下中物沉水观之才能显现。常出现于蕉博中叶白、鱼脑冻、天青之中,博中为青花第一品。
  华博鹅毛氄青花 如雏鹅身上的细毛,形博华体细微,方向统一,色调柔和,华中只出现于蕉叶白中,是蕉叶白的追随者,为青博中花之上品。
  雨淋墙青中博花 如暴雨扑墙留物博下的痕迹,在砚上呈横斜状,色中华调柔和,富有动感中华。常与鹅毛氄青花物中相随,出现于蕉叶白中,为青花物华之上品。
  蚁脚青花 色黑蓝,博物呈弯曲状均匀分布,形态细微肉眼难见。常出现于三大名坑的天青中物华,为青花之上品。
  蛤肚皮青花 状如青花(蛤)肚皮,是深浅交织物博的斑点,与蕉叶白共生。形态与冬瓜物中囊青花相近,为青花之名品。
博华  冬瓜囊青花 是砚中浅博物白色斑点,聚集成片分片,如冬瓜囊物博。与蛤肚皮青花相近,为青花之名品物华
  鱼子队青花 斑点如鱼的形中物状,颜色较深。常出现于麻子坑的天博中青中,方向统一,如群鱼水中悠游。为麻子坑所独有。
  玫瑰紫青花 如老人脸上博物之黑斑,有大有小的不中博规则分布。色深紫,边缘有物中紫红色晕,常出现于蕉叶白博物、鱼脑冻、天青中华博,是最常出现的青花。
  母子青花 大小点状,如母子相随,又称蝇华中头青花。色调较深,不规则稀落分布于砚中,常与玫瑰紫青花一起出现。

  这些青花之间中博有些形态很相近,名称的认定,物博并无严格的界定标准,它容许些微的模糊空间

  第五品 华博冰纹冻
  冰纹,是白色有晕的线纹,呈物中模糊效果,似线非线,有形而无迹,华博抚之不碍手,状如冰块中的裂纹,所以又称冰裂纹。常出现于老坑,也是老坑的标志。坑仔岩、麻子坑、凵罗蕉,偶而也有稀疏三两的冰纹,与老博物坑冰纹的柔美缤纷不同。需要注意的华物是,除老坑外,其它坑口一旦出中物现冰纹,很快就有人要缴学费啦中物!这是店家们上演“冒牌老坑”最佳华物机会,磨刀霍霍就博华在此时,实乃市场诡道也,买家需谨博物慎,以免误入岐途!
  砚石成岩物中后,在地球造山运动中,因经不起摧博华残,所产生的微微隙缝华中,经绢云母矿物填充而成冰物中纹。冰纹的四周,如雾气般白茫茫一片,则称博中为冰纹冻,它是砚石在高温物华高压的条件下,矿物中的水博华云母产生变质作用,发生“绢云母化”充塞于砚石之中,形成了华博冰纹冻,它是老坑稀品华博
  冰纹冻中,多少还隐藏着华中水线,所以将其列为五品。物中若以纯观赏论,质物中色俱佳、完美无缺的冰纹冻,当位列一品,贵不可言!也是爱砚族们争相物华追逐的目标。有冰纹冻华博的老坑,石质特别细润、娇嫩,华物手感柔软,抚之如美人肌肤,令人心物博驰神摇,是“最佳磨手奖”得主。 华物
 
  第六华中品 石眼
  石眼是矿石中含铁的结核体,成球状中物或橄榄状,如鸟兽之眼睛,中博表面呈青灰、黄绿,产于含铁水云母博华页岩中,在成形过程中华物,不断聚集铁质成分,与一些微晶绿泥石或云雾状铁质博华灰尘,相间成包壳,或粘土吸附着褐铁矿,形成晕圈数重、黑睛炯炯之石眼。物中
  石眼为端砚一物博大特征,除了赏心悦目,也是鉴物华别坑口的有力参考。不同的坑口博中,石眼的颜色、形状、大小都会博物不同,经验老道者,能由石眼特征辨别坑口。石眼以圆为佳,颜色以中博绿为贵,又以翠绿微碧为上品。总的来说,不管绿眼或黄眼,以明媚有神者为贵,博物无形、无神的劣眼,徒扰人华中心目,有不如无。物中
  石眼依生长位置的不同,又分高眼、低眼、底眼,以高眼为博中佳。长在砚池、砚堂之外者为高眼,中博 而以砚额之高眼最名华中贵。长在砚堂或砚侧者为低眼。在砚华物背者称底眼。石眼物华长的位置,纯属雕刻设中华计而定。石眼依神韵的不同,又物华分活眼、怒眼、泪眼、病眼、死眼等。晕圈分明、黑睛博华炯炯者为活眼;眼大睛小者华物为怒眼;朦胧昏滞、如华博含泪者为泪眼;晕圈不明,枯黄破相者为病眼;有博中晕无睛者为死眼;无晕无睛博华者称之为翡翠点,非眼也。物华
石眼的名称颇多,大多以动物眼睛来华博命名,有八哥眼、鹦哥眼、雄鸡眼、中博凤眼、象牙眼、牛中物眼等等。石眼名称的认定,不是物博科学分析,也无明确界中物定标准,纯属欣赏的感性空间。并非华物所有石眼都有名称,名华中称的美妙与否,也与石眼价值无关。
  石眼对实用没博华帮助,纯为锦上添花。所以,佳物博石虽无眼,但可用,徒有佳华博眼非好石,不可用中博也。不可本末倒置物华,盲目地追逐石眼。端砚石眼,以三物博大名坑为贵,尤以老坑物华佳眼为世所珍。梅花坑以眼多闻名,华博砚随眼生,无眼不砚,常见一方物华砚中百颗聚集,不识者,唯眼是求,物华以为稀世珍宝,少中博见多怪也!
  石中华眼对砚的雕刻设计,有很高的利博中用价值,若巧加利用,或为日,作“指日高升博中”;或为月,作“中博月下独酌”;或为华物星,作“七星伴月”;或于石眼之前雕一蝙蝠,寓“福在眼前”。笔博华者曾作一砚,于眼边雕一古博中钱,铭之曰:“见钱眼博中开”,博众一笑也
  端砚因眼而博华贵,石眼的作伪应运而生,不管是贴中博眼还是镶眼,掏钞中博票之前,先得“小人之心”一番,以免一片真情付诸流水。贴眼与镶眼需用胶水固定,逆光检视中华,胶水会有反光现像,仔细观察不难华博察觉。


来源:艺术市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端砚的鉴赏与收藏(二) 中华博物 鉴藏讲座
端砚各种坑鉴别(附图)
端砚三大名坑的鉴别特征
端砚带眼青花老坑仔松鹤延年砚
四宝之首——端砚知识100问答
中国砚台精品(第八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