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96篇一个成化大罐凸显鉴定乱象

20041112017分,一知名收藏类网站上出现了一个帖子——《连夜追赶1000里,喜获一件“成化”器》,该藏友花33000块钱,从民间觅得一个“携琴访友”纹饰的青花大罐,这帖子轰动一时,跟帖千余人,最终虽不能说一锤定音,但意见相对一致。

 

这个明成化“携琴访友”图青花大罐是这样的——















在这一次关于该罐真伪的讨论中,大体上有如下几种意见——

1.      有一类网友,从一开始就认定这是一个成化时期的民窑精品作品(有人甚至认为是比官窑还好的民窑),而

且意见十分坚定,自始至终,毫不动摇。

2.      还有一类网友,初期认为这罐子是仿品,后来就改变了看法,认为是真品,至于年代,则认为明中期,不能

明确是成化;也有网友赶到了物主的住地,亲自上手,最后的结论是——“第一眼感到震撼,然后按照胎、釉、

画工、纹饰、圈足、青料等顺序一路看下去,感觉愈见其妙,有不容置疑的认识:东西真伪不容争议,开门,明

以上。”

3.少量网友意见不尽明晰,只是认为此器没有旧仿的可能,非新即成化。

4. 还有一种意见则认为此罐是新仿,而且一直到六年后——2011116尚在该帖上留言——“看这帖子,最偷着乐的是仿古瓷的艺人们……”言下之意,买罐子的人上当了,其实不然,据比较确切的消息说,而早在网上依然热议之时,该罐子即以很高的价格脱手了。

 

认为此罐是真品的人陈述了充分的理由,其中有一位网友的意见较为详尽——

1)从釉面的粽眼猪毛纹看,应该是真品。

2)画工技法一流,风格古朴,釉面圆润。

3)成化“平等青”青花呈色淡雅,而且有点偏灰,这是特征。

4)成化与弘治青花都用平等青料,如没年款,较难分辨。从画面上看,弘治画面所留的空间要比成化时多;从色料上看,由于两朝都用平等青料,成化早期青料明快、后期发色偏灰,特别是到了弘治晚期发色就灰暗了。

5)要定成化感觉还差那么一点点,不够成化朝的精细,也没有成化朝的洒脱,但的确是开门明的东西,拙看弘治。

6)成化民窑精品,惜冲。竹子的画法符合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现代的仿品连门都摸不着;青花深沉并下凹,不是青花上浮。
7
)釉面羊脂白玉的色泽,不是磨擦去光。
8
)人物画法:动作很协调,采用弧线勾描是特征,并不呆板。
9
)细笔勾出人物的轮廓,内用淡色涂抹上一层极薄的青料,是典行明中期风格。

10)成化23年,弘治18年,两朝年代都很短,青料用一种,器形较相似,是有点不好分,如针对罐来说,成化大罐的足根基本不外叉,而弘治或天顺、正统等朝的大罐,足根都有点向外叉。

 

判定此罐是赝品的意见是:该罐青花上浮,僵,磨擦去光;人物呆板,典型钢笔素描基础的人作画;整体器形笨拙,明代无如此笨拙之器;如此破残,釉面光洁完好,特别口沿与底部并无划痕,可疑;青花线条无劲,粗笨,呆板;底面有人为做旧痕迹,底沿与底中心部位过于色调一致,接胎痕迹不明,人物形神不够飘逸;除了神韵,什么都可以仿,这东西什么都有,恰恰没有气质。

云云。

在否定此罐的人员中,甚至还有当今在国内外把收藏、鉴定、拍卖等业绩做得水生云起、风光无限的大行家、收藏家、鉴定家。

 

这一场关于一个罐子真伪的论争,其实是当今中国收藏界、鉴定界的一个缩影,我们可以从中获取不少启迪。

我有时想,如果这个罐子的主人没有把它拿到论坛上讨论的思路、胆略,而是在身边找几个藏友鉴定一番,或者慕名把几个大名头的鉴定家请来,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呢?

毋庸讳言,这次网上讨论所获得的结论的正确性,是在当今中国舍此之外无论通过什么途径、花多少代价、通过什么方式,都无法达到的。

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

1.      只有天才,没有全才。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可以在某一领域达到顶尖地位而成为天才,但他不可能什么都

懂,不可能是全才。有人说的一句话我十分推崇,这话的大意是说:拿一件藏品请人鉴定,作为鉴定的一方,应

该有三种答案:1)东西对;2)东西不对;3)我看不懂。第三种情况是必然存在的,哪个专家什么都懂?你懂

书画、瓷器、杂件、家具,青铜器也懂?你懂景德镇瓷器,五大名窑也懂?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

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这4000多年里中国南北方这么多的窑口你都懂?这可能吗?但事实恰

恰是我们从未看到有一个专家在给人鉴定时说“我看不懂”,那么,这些专家的鉴定意见又有多少可信的呢?

2.      专家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科班出身,一类是民间实践派。前者见多识广,知识系统完全,高精尖的东西见得

多,而后者则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知识基础稳固,接近事实真相的可能性较大。然而,这两类专家都是有局限性

的,前者身居宫院,书本知识多,实践经验少,尤其是对第一线最新的赝品制作工艺孤陋寡闻,指鹿为马,以假

真;而后者则所属“草根”阶层,以瓷器而论,平时接触的都是一些普品、残品,或者是瓷片,不要说五大名

窑,就是正儿八经的官窑也未曾上手过,瓷片固然是第一手“教材”,但光是看瓷片,拿来一个完整器要你鉴

,不说别的,光是“型”,就是你平时接触的瓷片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所以,如果这两类专家扬长避短,互补短长,“宫院派”专家多接触实际,“实践派”专家多摸摸“象牙塔”,就能改变知识结构、提高鉴定能力。

3.      多请人看。一件东西,想要通过鉴定来确定真伪,一定要多请几个人看,而且要请不同类型的人看。要请

“宫院派”,也要请“实践派”,尤其要请对某一类别藏品有专门研究的人来帮你鉴定。

4.      切忌莽撞处置。一个意见出来后,或对或错,都不要莽撞地对藏品进行处置。有时真理在少数人手里的情况

肯定是有的,有时所有人都错了的情况也是有的。比方说,你家里祖传下来一只汝窑,而且这东西确实是汝窑真

品,你请来五个专家鉴定,其中,既有“宫院派”,也有“实践派”,而且有对汝窑深有研究的专家,但我可以

肯定地说,五个专家都认为“对”的情况是断然不存在的,而五个专家都认为“不对”的情况是必然可能发生

的,更多的可能是这五个专家中或说对,或说不对。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办?

关键是你是否能确定这确实是“祖传”,如能确定,你不妨再推演一下这“祖传”的大致年代,如不是建国后新仿,你就不要轻易处置。有一种情况最可怕:就在物主在听了“东西不对”的鉴定结论后而心绪焦躁、心思纷繁时,恰巧有人愿意以听起来不错的价格买之,于是就卖了,以致铸成大错,悔之晚也。

5.      与以上情况相对的一种情形是:其实这东西不对,请来鉴定的专家也说不对,而他自己则始终认为这是对

的,是真品,是珍品,是国宝——这类人很多,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这就是悲剧了。他如果头脑冷静一点,他

如果思维正常些,可以有无数的疑点供他窥见“心智黑洞”里的点滴亮色,也可以有多种选择来进一步求证自己

的藏品到底是真还是假,但他不去选择“新生”,而是选择“老死”,这就是人类的本性使然,别无他法。

有两类人是最适合收藏的,也是最快乐的——

一类是纯粹把收藏当做“玩”,只求获得乐趣,不贪图别的。他不管东西的真假,不管价值的高低,只要自己喜欢就好。

一类是纯粹把收藏当做“投资”,他只管增值、赚钱,因为这类人往往会投入较大的资本,又因为他们买东西的渠道是较有信誉的拍卖行,更因为他们是拍卖行的大客户而获得了优质服务,所以,他们的拍品在真假上大都是没有问题的。

以上两人类是最适宜收藏的,而第三类人其实是不适宜收藏的,即:他们喜欢收藏,但不完全是为了“玩”,一夜捡漏、发财致富的欲望很强烈,或者是带有很大程度上的赚钱心理,钱又不多,无法通过正规的拍卖行去买靠得住的藏品,于是常年在民间“寻觅”,犹如在走钢丝一般,由于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下来花费的钱也不少了,一旦藏品价值和支出不相抵偿,或者相距甚远,那就近乎崩溃了。

 

此罐的细部——

























类似的一件青花罐,30厘米高,底残,伤得不轻,1996年成交达到77万,现在恐怕得200300万了——



类似的“琴棋书画、仕女庭院”罐子,德国法兰克福的博物馆藏——

 







看以上这些细部照片,有三方面的特征是最能佐证此罐是真品、抑或就是成化年代的,即:1)画工;2)平等青料,以及微微下凹的状态;3)底部的呈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刚砸赝品引争议 被砸瓷器中疑有珍贵文物(图)
鉴宝--青花勾莲纹罐(明正德)
谈陶瓷器的造假及收藏与鉴定
关于古玩艺术品收藏、鉴定、拍卖的一些问题
收藏之忌
玩古玩和做学问的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