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广州五仙观(国保)(三)
 广州惠福西路有座小山岗名坡山,与古代的“番山”、“禺山”同为古城广州的三大名山。时过境迁,而今“番山”和“禺山”早已被岁月湮灭得荡然无存,演变成“番禺”之名,只有坡山至今仍一急坡隆起,高出平地4米,古树参天,浓荫蔽地,掩映着一座与五羊城的来历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五仙古观。


五仙观最初建祠可追溯到西汉,,唐朝已有羊城的别称,宋代巳有建祠的石刻记载。明、清两代五仙观景均列入羊城八景。明代称“穗石洞天”,清代称“五仙霞祠”。其繁盛时期,有牌楼、穗石亭、御风亭、仪门、五仙殿、玉皇殿、北帝殿、观音殿、关帝、洪圣殿、三官殿、斗姥殿、金花殿、众神殿、药王殿等亭台殿宇,和穗石洞、白莲池、佗泉组成一处宫殿群。如今留存的古建筑巳不多,但岭南第一楼、禁钟、后殿、仙人姆迹尚能引发我们的思古之情,古韵宛在。
仙人拇迹传说是五仙骑五羊在此飞升时留下的脚印。由此而得名的“羊城”、“穗城”早已名扬天下。这只纵横约四米的巨大足印凹穴下的古老陀泉日夜不停地涌出清泉,使足迹浸润在一泓永不枯竭的清潭中。这有着神奇传说的天然巨石和泉眼,是广州一处科研价值极高的古迹。
在坡山之东隅,有个“仙人拇迹”池。内有红色岩石瓯穴两个,一大一小互相通联,纵横约4米。北面一个大的瓯穴深约2米,南面那个小的浅些,二穴相连处较浅窄,合起来就呈现一个巨大的脚印形;而分开看也形如足印,大穴如人足,小坑如羊蹄。穴中碧水泓然,虽旱不竭。池中有古人所书“仙人拇跡”四个大字。相传这就是古时五个仙人骑着五色仙羊播稻穗赠与广州人后飞升时所留下的脚印。  
这个瓯穴真的很像人的脚印,尤其是“脚跟处”更维妙维肖,任凭你横看竖看,都根本看不出丝毫人工雕凿的痕迹。这个脚印是天然的,它为什么会在这里出现?什么时候出现的?  
“五仙骑五羊,何代降斯乡?”———这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诗句。早在1300年前,大唐朝代的人便已深感迷惑,提出了这个问题。1000多年过去了,此谜至今未解,人们还在对这个仙气弥漫的“仙跡”各抒己见,争论不止。有人说是3000年前的周夷王时五仙骑五羊降临于斯;《北宋·乐史》(976-984年)、《太平寰宇记》说是与战国时代的楚威王时管理楚庭(即广州)高固有关;而另一说是晋代吴修出任广州刺史时五仙留下的。当代地理学家考证说,这个“仙人拇跡”池,属红色砂岩露头,是6000万年前与恐龙同期的白垩纪时代之遗物。“仙人脚印”则是被珠江洪水与穴下那个古老的泉眼陀泉涌出的泉水浸淫冲击而成,其形成时间:上限40000年,下限为1500年前。当这坚硬的红岸被柔软清澈的流水日夜不停地淘蚀时,烟波浩淼的珠江也在日夜不停地往南退缩,河岸很快淤积成陆地。晋代(265-420)坡山还是广州著名的码头,史称“坡山古渡”。到了唐代,坡山一带已成为繁华的“大市街”。至五代十国时,南汉王(911-941年)刘龑命人将坡山凿成“竟成培塿,其顶有丹灶,其阳有穗石”。  

自此时起,一代又一代统治羊城的天之骄子们在坡山建起五仙祠、玉皇阁、三元殿、老君堂、真武殿、文昌阁、洪圣阁、金花庙、孙圣殿、关帝殿、御水亭、仙人迹、穗石亭、丹井、祖师坛等十几座巍峨壮丽的宫殿群,大气浑穆,景象万千,聚集了一批又一批叱咤风云的文人学士驻足,在此咏诗作对,留下动人诗篇无数。
明代书生张诩赴京赶考后慕名到五仙观游玩小住,为坡山景物所倾倒。一晚,他乘着月光独自漫步至仙跡池畔,静夜中青空银河横斜,寒星隐现,朦胧夜色中似见紫烟袅袅升起,飘渺不散,恍然如入仙境,信口吟出《坡山》一诗:  
坡山高哉凌紫烟,下有穗石一洞天。羊驾何年来五仙,羊化为石其中眠。珠言贝阙相钩连,仙风道骨像俨然。晨诵太上道德篇,冷冷清韵如响泉。红尘咫尺如隔川,阒寂不闻尘世喧。我来乘风登其巅,下观沧海变桑田。罗浮左盼小如拳,倒骑凤凰忘孤鶱。蓬壶方丈浅水边,黍珠放光照八诞。和气磅礴降蜿蜒,祥风披拂球琳宜。相邀暂出辅羲轩,文材武略美双全。大者为圣小者贤,光辅吾皇忆万年。  

承五仙人五仙羊的仙气所沐,“仙人拇跡”在明代到清代的500多年中,一直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雄踞羊城八景之一。 

有人说仙人足跡池是明代修建的,因为明代的风格是随意的,用大块石料砌后有空隙,就随意取块小的补上,不像清代那么刻意地搞得齐齐整整。池壁中的红砂岩应是东莞产,与池中的原生石不同年代不同石质。池中的原生石生成于恐龙蛋的年代。池中“仙人拇跡”四个大字,晚清时的岭南画家、字画鉴定专家曾广衡鉴定是明代岭南大家湛甘泉所书。他很认得湛甘泉的字,而且当时的手、足均通用“拇”字。但另有研究书法者则认为,“仙人拇跡”刻于池内不应早于民国初期,因其写法有秦咢生的风格。明代的“仙”字多写作“僊”,而这里写成简化字“仙”。虽然仙字的简化字早在晋代已出现,但极少用,其普遍使用当在清朝以后。 

民国九年(1920年),孙中山为北伐筹措经费,下令将五仙观等广州市所有庙宇阉堂、寺、观及产业一律变卖(除了无着庵、药师等七家受官方保护的寺院外)。上世纪20年代后期,孙中山的长子孙科三度出任广州市长,又召集中山同乡会集资,把五仙观的房产全部买回,在仙人足跡池畔兴建“中山同乡会小学”,后改名为“惠福西第三小学”。在不到十年的短短时间内,五仙观和仙跡池经历了“文卖子买”的波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羊城的传说
【深藏北京路】假如拜神有段位,荣耀神仙是这位!
【广州话旧】历代羊城八景的研究(明代)
广州史记|五仙观里,藏有城市的秘密
穗石洞天--五仙古观 (绝品收藏)
广州为什么简称“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