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传统文化的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色彩分析研究
userphoto

2023.05.15 北京

关注

06-23

74

建筑装潢

基于传统文化的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色彩分析研究

文/杨扬 王逢瑚 岳大然

哈尔滨是一座被欧洲文化所浸染的城市,整体风貌吸收了俄罗斯、法国等西方建筑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因此,欧域遗风特征奠定了哈尔滨城市色彩的基础,即以米黄、灰白构成基本色;以浅粉、桔黄、淡绿、浅灰构成辅助色;在一些教堂建筑、医疗建筑上,以土红色为主色,点缀以白色线脚、彩色玻璃、绿色、金黄色和红色屋顶,使整个区域形成和谐、温暖的色调。圣・索菲亚教堂主体主要运用清水红砖结构, 这是受到当地的建筑文化影响的结果,而以大小套叠的砖砌拱券为构图母题,则体现出拜占庭风格的主要特征。圣・索菲亚教堂从建筑材料的选用到色彩的选择,都与哈尔滨这个极富俄罗斯风格的城市特征相呼应。

“城市色彩”一词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指城市物质环境通过视觉所反映出的总体色彩。建筑色彩是城市色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反映城市文化面貌及其发展具有极大的表现力,将城市独特的文化历史进程、自然资源和城市人文的文化素养直观地呈现出来,因此建立独特的城市建筑色彩,保持和延续城市建筑特色化的风格主题,创建特色化的城市建筑色彩格局,对于塑造城市整体建筑色彩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同城市的建筑色彩有其各自独特的风格,是由其不同的地理、文化、历史、经济条件而形成的。哈尔滨米黄色的俄罗斯风格建筑为其赢得了“东方小巴黎”的美誉,而哈尔滨的圣索

菲亚教堂正是体现哈尔滨建筑色彩的典范。

一、传统文化对色彩审美的影响

(一)中国文化与色彩审美  

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受到木材的影响颇深。木材被广泛应用于古代建筑、雕刻等方面,甚至在思想等方面也受到了木材的自然属性的影响。由于木材质地松软、花纹贴近于自然,表面较为粗糙,不易反射光线,因此,比起表面光滑、反射性极强的石材更适合表现内在的精神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理念是强调生命内在的意象表达,追

它所体现出的等级思想是封建礼制作用的结果,深刻反映了宗法礼制作用下的权力意识、上下之礼和男尊女卑之礼,强调了围合建筑的等级秩序。因此剖析等级居住的思想对我们全面了解古代住居方式、住居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1]张海英.明清时期山西地方衙署建筑的形制与布局规律初探[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6.硕士论文

[2]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3]周苏琴.紫禁城建筑[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19页[4]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5]王璇、石田、侯方.徽州民居景观价值初探[J].山西建筑(第34卷)2008(14):5页

[6]朱平.明清陵寝园林艺术研究[D].西南林学院西南林学院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7]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70页参考文献:

[1]陈建军.大壮・适形——中国建筑・匠意[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2]张宏.中国古代住居和住居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3]江世龙.徽派建筑之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作者简介:汪华丽,湖北美术学院研究生

实习编辑:李晓亮

建筑装潢

75

求意境美,与西方的色彩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的封建社会几千年以来一直崇尚礼制,《周礼》规定五色要与五行及五方相和,青、赤、黄、白、黑对应木、火、土、金、水和东、南、中、西、北。从周代以来五行五色学说几乎延续到整个封建社会,它所规定的色彩应用原则,对中国传统色彩审美观的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从唐朝开始以明黄色作为皇权的象征,被禁止在民服上使用;古代朝廷大员官服要采用红色和紫色,庶民服色则采用青色、绿色;红色、黄色等帝王的高贵色彩,不得使用在百姓的住房上。色彩的独特诠释被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延续中所展示,与此同时也充分显示出华夏传统文化与欧洲文化观念的差异性。

(二)西方文化与色彩审美

西方建筑文化的思想起源自石材,主要是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中心演变的文化。古希腊的建筑典型代表帕提农神庙,法国的凡尔赛宫、巴黎圣母院,都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堆砌而成的。因此,西方传统建筑文化都是以石材为形态构思的基础,形成其独特的色彩风格和造型特征。

白色被欧洲人誉为神的颜色,是表达人类理想的一种色彩。西方人认为,大理石的颜色是最纯洁的颜色。因此,大理石的白色被他们作为理想的单色,把石块艺术运用于母体的西方色彩,也正是这样白色大理石成为西方传统色彩的起点。中世纪开始基督教掌控欧洲,欧洲的色彩风格从单色世界逐渐转变成具有镶嵌彩绘玻璃的拜占庭、哥特建筑等风格的多彩世界。红、兰、黄、绿、紫、白、黑等颜色语言的出现,也进一步丰富了欧洲的传统色彩文化。

冬季寒冷,色彩单调。因此,应选择暖色调为主的色彩体系,惯用乳黄、淡粉、乳白等浅色调,使各种浓艳丽的色彩统一于整体色调之中,以达到统一、丰富的整体效果。

2.人文环境

哈尔滨是一座被欧洲文化所浸染的城市,整体风貌吸收了俄罗斯、法国等西方建筑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因此,欧域遗风特征奠定了哈尔滨城市色彩的基础,即以米黄、灰白构成基本色;以浅粉、桔黄、淡绿、浅灰构成辅助色;在一些教堂建筑、医疗建筑上,以土红色为主色,点缀白色线脚、彩色玻璃、绿色、金黄色和红色屋顶,使整个区域形成和谐、温暖的色调。

哈尔滨以中央大街为标志性街道。 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19世纪末,清政府被迫同沙皇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破土动工,数千名建筑公路的中国劳工在此落脚,故称为“中国大街”。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哈尔滨成为俄军的后方基地。此时,大批的俄国人涌入哈尔滨,在“中国大街”两侧大兴土木,开设餐饮娱乐场所。一时间,洋货云集,鼎沸繁华。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了哈尔滨的政权,于1928年7月将“中国大街”更名为“中央大街”。

(二)圣索非亚教堂——拜占庭建筑色彩特征

索菲亚大教堂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善的典型拜占庭式建筑,这座诞生近百年的建筑在色彩方面充分体现了拜占庭建筑的宏伟壮观、古朴典雅的色彩特征。拜占庭建筑主要以金色调为主。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其绘画的色彩以红、黄、绿、蓝为主。鲜艳的色泽和强烈的反光使其装饰的教堂绚丽辉煌,充满虚无缥缈的气息。拜占庭插图以东方式的装饰色彩、风格化的

二、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色彩的形成条件

(一)哈尔滨城市色彩的形成条件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建筑色彩受哈尔滨地理、气候及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较大。

1.自然条件

哈尔滨属于寒温带城市,早晚温差较大,植物生长期较短,

形象处理和灿烂的金色背景为特征。马赛克(镶嵌画),以半宫廷式的奢华著称,多用金色背景,色彩明快、造型生动,优雅细腻,且具有浓郁的装饰效果。

三、基于传统文化的哈尔滨圣索非亚教堂色彩分析

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影响着一座建筑, 甚至是一个城市的面

76

貌。建筑色彩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通过历史的积淀形成,展示着建筑文化的历史风貌。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是中俄战争爆发后,俄国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作为国内外很有影响的东正教堂,堪称古典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不同气候的地域,不同的人种和不同的生活习俗, 形成了不同的人文文化传统。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自然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色彩表现。色彩是自然物质和传统文化习惯化合作用的结果。尽管现代文明使色彩这种外在的特征被逐渐地淡化,但是,那种潜在而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根脉却是难以割断的。

从传统文化方面分析,建筑形成了其特定的色彩运用偏好,使其色彩风貌成为表达建筑形态特征、反映传统地方文化特色的媒介。合理地运用传统的色彩语言,是建筑的历史文化特征的完美展现。圣・索菲亚教堂主体主要运用清水红砖结构, 这是受到当地建筑文化影响的结果,而以大小套叠的砖砌拱券为构图母题,则体现出拜占庭风格的主要特征。圣・索菲亚教堂从建筑材料的选用到色彩的选择,都与哈尔滨这个极富俄罗斯风格的城市特征相呼应,每种建筑材料都展示出其独特的色彩特征。建筑的色彩不仅满足了人们享受色彩美的愿望,而且增强了建筑的表现力。建筑突出的个性色彩在环境中也是重要的视觉元素,它与光、影等视觉元素一起传达建筑环境的信息。在设计中建筑师巧妙地运用色彩感情的规律,充分发挥色彩的暗示作用, 以引起人们对建筑色彩的广泛关注。

87页

建筑色彩是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积淀而成的,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和整体风貌。优秀的建筑色彩,可以增强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也可以塑造良好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引导未来城市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凯、靳琛.建筑色彩的生态性研究——以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为例[A].第四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C],2007

[2]维雷娜・申德勒.欧洲建筑的色彩文化——浅述建筑色彩运用的不同方法[J].世界建筑,2003(09).16-20页

[3]钱恒.中西方色彩差异及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2009(05).17-19页

[4]王文娟.论儒家色彩观[J].美术观察,2005(10).89-91页

[5]周跃西.试论汉代形成的中国五行色彩学体系[J].装饰,2003(04).86-

[6]许传萍.百年老街展新姿——哈尔滨市中央大街改建后的新貌[J].林业科技情报,2002(04).77页

[7]王彬.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六——中央大街:欧洲建筑史汇聚的繁华[J].建设生活馆,2010(04).86-87页

[8]吴松涛.城市色彩规划控制研究——以哈尔滨城市色彩规划研究为例[J],2005(10).147-151页

[9]宋丽伟、赵

四、结语

色彩是一种情感的媒介,是人类与社会沟通的语言。建筑色彩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表现了一个民族与社会的意识形态。用心去体会一个社会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就要观察其建筑的色彩, 不同的色彩可以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而色彩所引申出的联想和感情,直接影响和创造着不同的环境气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明唠嗑:哈尔滨老教堂的那些事儿
哈尔滨-建筑的博物馆
哈尔滨,美丽不只是冬季
哈尔滨教堂
“2.5线”城市哈尔滨的黄金时代|哈尔滨|城市|建筑
建筑艺术的神性光彩和文化底蕴(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