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userphoto

2022.05.07 湖南省

关注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反思:

依照上述的设计理念与学生现状及教材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并能正确的读、写小数,初步理解一位数、两位小数的意义。

2、经历小数意义的探究过程,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发展初步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体会数学的价值。

从本节课的完成情况来看,基本完成预计目标,全体学生能够正确的读和写小数,多数同学能初步理解一位数、两位小数的意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非常得高涨,下课后有好几个孩子围在我的身边问下节课还给不给他们上,什么时候再给他们上课,表现出一副恋恋不舍的样子,从这一点上就反映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浓厚的。但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在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时占用时间过长,课堂上的随机事件没能很好把握导致练习偏少,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得到全面的培养。

教法和学法反思:

为圆满完成教学目标,在备课时拟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分别是:直观操作、合作探究法初步理解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相互合作,突破难点;用情景教学法和课外调查法激发学生认识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果按照以上教学方法实施,学生在学习中将会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调查研究的学法去初步认识小数。

在教学过程中也基本遵循以上方法进行教和学,感觉成功之处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也不失时机地发挥自己的价值引领作用,在课堂上学生真正的动了起来,通过不同的情景与话题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达到了“情意共鸣、信息反馈、思维活跃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境界。但学生动手的环节实际比预想的偏少(时间没够用),如果学生操作的力度再大一些,我想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理解会更深刻。

教学过程反思

围绕以上教法和学法,我精心设计了教学流程,以体现一定的新的教学理念。

(一)、情景导入,学读、写分数。

课始从本班学生人数入手(48),以增加的一点(4和8之间加上小数点)为突破口,明确新产生的数与以前学的整数的区别,问学生认不认识这样的数,以唤起学生对小数的感知,让学生说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小数,以及读情景图,不但使学习素材变得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读数和写数的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本着学生已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的原则,顺利完成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教学。

(二)、操作感知,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尽管学生在此前研究的数学知识中的数据均为整数,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0.5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1米的一半就是0.5或0.5米是50厘米。在研究一位小数时,就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平均分成10份的1米长的纸条为工具,以0.5米的理解为基点和突破口,再去解决0.3米、0.4米等多长,从而使整个探究过程显得顺畅、自然、扎实、有效。

认识一位小数之后,让学生继续利用纸条进行实际测量两根毛线的长度(一根长0.2米,另一根长0.7米),方式是先估后量,然后再来测量课本的宽度(0.17米,用纸条不能直接量出)。这样做既巩固了对一位小数的理解和运用,还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又为两位小数的探究埋下伏笔,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切实感受探究两位小数甚至多位小数的必要性。

本环节的教学注重了实践操作,学生的手、口、耳、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在“经历、体验、探索”过程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这里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之所在,备课时我精心设计,授课时灵活运用,使学生在思考、讨论、观察、操作、交流活动中自然而然的收获知识。

(三)、实践应用,巩固认识

教育学认为,适度的练习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节课的练习设计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和练习,二是突出本节课内容设计的完整性和层次性(从开始的信息图引入到结束的进一步理解信息数据的意义),三是通过开放的题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和创造的机会,使其灵活掌握知识。但由于我没能准确地掌握时间,课堂调控能力差导致开放题没能得到训练。

(四)、课外调查,拓展延伸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在课外学习的时间是无限的,本节的学习已经结束,但学生的探究活动并没有结束,课外调查的布置,将学生的探究领域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会,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探究视野,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也为下一节课的小数大小的比较的学习提供了研究素材。

回忆执教的的整个过程,感觉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提供的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合理发挥教师的作用。整节课,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的难点环节教师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4、适时的、多方位的评价、有效地调控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评价有教师的评价,也有学生的评价,评价时既注重结果,更关注过程。

5、有效的运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6、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读书的习惯,书写的习惯,倾听的习惯,遇到问题认真思考的习惯,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以及积极解答问题的习惯等。

失误反思:

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教师放的力度还不够,总是感觉对学生不放心,学生一时间回答不到教师预想的答案就忙于提示,或总感觉学生说的不如自己叙述的明白就重复解释,我想这归根结底的原因还在于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得还不到位,不能做到真正相信学生。或者是在于太注重预设而忽视生成,为完成预计的教学目标而赶时间。

2、教师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我们经常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课堂上要准确把握生成,有效利用生成。课堂上我就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和利用生成。如在用1长的纸条测量0.2长的那一条毛线的时候,多数同学一开始都估测是0.2,但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可能是将毛线拉得过紧好多孩子就说出了0.21、0.22、0.23等的两位小数,这时我把其中的一个两位小数写到了黑板上,本想利用它转入对两位小数的探究,但一时间又没有想出很好的连接语,这时0.7的毛线长度还没有测量,思维地运转没有跟上,又只能按照原先的设计进行了下去。只是给学生作出了“在实际测量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毛线不要拉得过紧或过松,因为毛线有弹性,所以测出来的数据可能就不一样”的解释。事后我对课堂上出现的这一突发事件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如果当时有的学生说出0.23的数据后老师接着问“你是用纸条准确测到的还是估计出来的?”转而导入“用米尺能不能准确测出?”。这样就很自然地能导入了对两位小数的探究,还会节省出测量课本的宽的时间用来做涂一涂,填一填的开放练习题,从而也会使教学目标能够全面达成。

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不停地在反思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促使自己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案例
数学:《从不同方向看》一节的教学反思--高金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