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工日记

民工日记——我与家乡(2)


家乡青壮年打工人群中,我再普通不过,但与家乡千丝万缕的情感,与其他“有本事”的人比较,应该没什么差别。我与家乡,我情感的转变,其实也是我心里路程的一次洗礼。

我的家乡在金寨县南溪镇,属于大别山区。小镇不大,为开辟新中国,小镇出现六位将军,因为是将军的故乡,所以小镇有些名气。我住的地方,过去叫曾畈村,近年,由于村子合并,改为石寨村。

我家的房子盖在山半腰,屋子背靠大山。山的名字叫“石柜“,因山顶上有个大石头,形状像个衣柜,被村里人叫石柜。我少年的时光,与这坐大山息息相关。我上山砍柴,柴刀剁到腿上,永久地留着疤痕;我到山里放牛,被马蜂追着在树丛里跑;春天里,满山遍野的兰草花香,红彤彤的映山红把大山染的绚丽多姿;我在山崖的石缝外逮蛇,拽着蛇的尾巴,残忍地能把蛇扯成两截;我饿的时候,就到山上找野果子吃,有的果子吃后,上厕所很难拉,鼓胀的让人疼苦……我少年的乐趣,以至于长大成人后能有个健硕的身体,都与这座大山相关联。可是,那个时候,我非常讨厌她,如果我想看到远方,需气喘吁吁爬到山顶,远处,重峦叠嶂,望不到尽头,在我有点思想的时候想,我这一辈子就在山里,从生到死,了却一生,我很茫然,但也不甘心。上学的时候,我能够认识些字后,我带上书,钻进屋后的山林里,爬上很粗的板栗树,我坐在树杈上,捧着书朗读。还记得这样的场景,我一个人,山风把树林吹的呼呼响,掩盖了我的读书声,而我,越读越起劲。读着书,不知道未来,而心里只想着,终究有一天会离开这里,远离这座大山。

我与家乡,其实就是我与大山的故事。

在我年少的记忆里,山村里没有大路,平时走的都是羊肠小道或田埂,我上学的路,要跨过几道山梁和河沟。我读书的时候,没有梦想,只每天重复的走路,上学和放学,唯一的的愿望,就是能吃饱饭,走路的时候不要出虚汗,或在山上还能够找到野果子吃。偶然,能与大人去趟镇上,心里着实高兴,或许能够吃根油条。到现在,其实我的内心,都对油条有着深深的感情。这感情是小时候埋下来的种子,因为,在我的少年记忆里,吃根油条已非常奢侈,油条的香味一直铭刻在脑子里,挥之不去。每年三四月份,农村里青黄不接,父亲或母亲都会去粮站买米,有时候我跟着,能看到很多排队购粮的乡亲。我一直在活着的人生里,对粮食都非常珍惜,知道一粒米一粒粟来之不易,明白一个道理,爱惜粮食就是对个人生命的珍重,我执拗的心理,就是从这个时候形成的。到如今,我都有疑问,为什么小时候,山里那么穷,人们也都勤劳,劳作不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我的性格中,若有朴实的一面,受家乡环境的影响。每次家里,如果做了什么好吃的食物,母亲会盛上多碗,让我送给左右邻居尝尝,比如新面粉包的饺子,馍馍,过年过节打的糍粑,端午的粽子等等,当然,村子里其他人家做了好吃的,也会送过来。每户人家如果遇到什么事,吆喝一声都赶过来,帮忙的帮忙,嘘寒问暖,那份亲热劲,感人至深。农村人,没有矫情,衣服破点,那些叔叔伯伯看上去邋遢,甚至不刮胡子,满嘴的黄牙,那些婶婶大娘头发凌乱,讲话吐沫四溅,但都很真实,活的真切,待人没有虚情假意,真心实意。我在这些人群里成长,受环境的影响,潜移默化,我的骨子里也有着这样的性格,说不上好或不好,但让我不会矫揉造作。

现在想来,我的内心深爱着家乡,如我家房屋后那座大山包容我,一直爱惜着我样,情深意切。

我喜欢家乡原有的传统或者说是文化,农村里的红白喜事,可以有深切的感受。农村人结婚,闹洞房,不是如现在人的胡闹,而是很斯文的闹洞房。喝罢喜酒,晚上,闹洞房的人手里拿跟蜡烛,从堂屋唱到厨房、禽舍、走到哪里唱到哪里,有的词现编,有的是流传的老唱词,都是吉祥话,最后来到洞房门口,里面被人堵着,唱的好才容许进入洞房。我小时候,很喜欢跟着大人们看闹洞房,热热闹闹,文明又有意思。农村里若有老人去世,也会忙上一阵子,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人来帮忙,还要请“道士”。男老人去世,一般唱上一天一夜,女老人去世,要唱三天三夜,老家话叫“做斋”。道士“做斋”的时候,穿上道袍,敲响锣鼓木鱼,声响结合唱腔,很有节奏。唱词里要包含“亡名“与活着子孙的”孝名“,都是手写的字。我见过,道士的字写的很漂亮,象刻印的样,我现在都很敬佩他们的一手小楷,这就是功底。春节的时候,村子里会”玩灯“,手艺人会扎各种彩灯,比如船、鹤、河蚌等,形态各异,敲锣打鼓,走村穿巷,鞭炮齐鸣,一下子就把过节的气氛渲染起来。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丝弦锣鼓“,喜庆的日子,人们会敲起丝弦锣鼓,跟着锣鼓唱小调,气氛热烈,韵味十足。“丝弦锣鼓”,锣和鼓很关键,敲打的好不好,有没有节奏,就靠这两个玩意儿掌握,还有就是抛“麻锣“的人,敲响”麻锣“抛向天空,声音回响在半空,从轻到重,然后慢慢落下,余音缭绕,很是赏心悦目,让人听来非常享受。我上小学的时候,跟着大伯学过几天”丝弦锣鼓’,但总是记不住谱子,而我大伯就很厉害,他一个人可以敲鼓打锣和抛麻锣,还能唱小调。大伯死后,敲丝弦锣鼓这门技艺,在我们村子基本失传了。

家乡,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

我的父母、妻子、孩子,都还在老家。家乡,就是我的家,我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只是暂时,我在外打工而已。这几年,家乡发生着变化,县城里有了高铁,高速公路也穿镇而过,回到村子里的泥地也变成水泥路,而山,依然巍然屹立着。每次回去家乡,我总还是要爬到山顶,在”石柜“下坐会儿,眼睛仍旧会望下远方,但心里觉得踏实安稳,山的厚重,似乎让我有所感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为家乡优秀的传统文化宣传宿松县断丝弦锣鼓黄梅戏的起源地安庆
丝弦锣鼓
家乡锣鼓(往事如烟)
视频: 喜闹洞房——移筷子、打锣小唱、抱背点烟
山水和鸣牌子锣
直鼓打直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