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瘦西湖传说系列二:枯木又逢春

枯木又逢春

    这是小金山著名的一景。原本是唐代种在扬州古木兰寺的银杏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后来下雨打雷把它劈开,这一半小的死了以后被放在这里作为树桩盆景供游人观赏。后来有心之人在它的后面种了一棵凌霄,到了夏天凌霄长出叶子,开出黄花,人们以为树又活了,所以称它为“枯木逢春”。

    巧的是在扬州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唐代的时候,扬州曾出过一个进士王播。王播自小父母去世得早,而他的父亲在世时曾和木兰寺院的主持很要好,这样他就寄住在木兰寺院。我们都知道和尚吃饭前是要敲钟的,王播听到钟声就去吃饭,其他时间用来读书。但是时间一长,王播产生了依赖心理,读书也没有过去勤奋。后来主持和尚让小和尚吃了饭以后再敲钟,等王播听到钟声去吃饭时别人已经离开了。这样试了两天以后,王播非常生气,写了一幅对联:“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随后离开了木兰寺,发愤读书,二十年以后中了进士。很巧他又被派回扬州出任淮南节度使,在他赴官上任路过木兰寺又进去参观时,王播发现自己临走时写的那句诗还在,并且已被老方丈用珍贵的碧纱罩起来了,于是感慨今昔,又作了一句诗“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这就是扬州著名的“饭后钟”的故事。

    到了宋代,苏东坡路过扬州,听了这个故事另生一番感慨,他说王播是读书读昏了头,殊知吃饭和钟声本来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一定要说老和尚是有意这么做的,那么王播应该非常感激,不然王播仍会像攀在树上的藤一样不能成材。所以“枯木逢春”虽然是一盆树桩盆景,但它却寓有年青人要自强自立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背后的故事:宰相王播题寺诗《题惠昭寺木兰园二首》,让全天下的和尚无地自容
这两首诗,一首感怀物是人非,一首却道破世态炎凉
梦回唐朝之——王播题壁
旧影:1958年惊险反特故事片《古刹钟声》
[转载]“饭后钟”的后话(作者:朱毓麒)
你知道唐诗中有一首三十年才写成的诗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