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M13/15换乘站“清华东”站名由来及其合理之处

一、本文仅就北京地铁13号线(下称M13)、地铁15号线(M15)一期西段的换乘站及其站后折返线进行讨论,不涉及M15二期的任何内容;

二、文中的描述和规划图尽量保证其来源合理,基本上采自相关规划委员会、建设方(北京东直门机场快速轨道有限公司)、Google Earth、本人地勘所得。但由于任何规划方案均有不确定性,不存在绝对“权威”的规划,此外拍照所得情况关于时间变化较大,所以仅做参考,不做定论;

三、自己不是城市规划和轨道交通专业科班出身,关于规划是否合理的问题这里不做评论。站名问题仅根据事实以及文件公布的命名原则进行讨论;同时也欢迎专业人士批评指正;

四、个人认为,这次站名之所以带来这么大的争议和困惑,可能是因为大家很少去关注真正的规划和建设方案,掺杂了太多感情因素,加上媒体和社交网站的误导和推波助澜导致的。关于感情因素这里真心不便评论,但是广为传播的文章里面几个明显误区需要指出并纠正。

五、地铁站的命名与城市规划相关,是一个严肃而且着眼长远的事情,根本就不是供大家发泄感情、维护权益、争取资源的地方。“多次搬迁、颠沛流离的校史”需要发泄感情谁都会有(要不清华提一提1952院系调整试试?),施工造成的影响应该去找施工方维护权益,校园面积减小应该去找相应部门争取土地资源,这一切都与地铁站命名毫无相关。所以,真正的关注点应该在规划和建设方案上。

六、关注方案的同时,应该知道去甄别哪些信息值得采信哪些不可信(比如,媒体报道、地铁运营方和设备方的“内部”消息、周边规划与涉及商业利益的群体,就是常见的三个不可轻易采信的信息源;反过来,规划公示及其修编、环评和施工方案等公示,才是值得采信的内容)。

七、下面再引用一下轨道交通车站命名原则和标准:

1.《北京市地名管理办法》第四条:“符合历史、照顾习惯、体现规划、好找好记”的北京地名命名原则。

2.《北京市地名规划编制导则》

第二十条 地名应方便公众的识别和使用,避免使用生僻难懂、拗口、难记、易引起方位混乱和歧义的字、词,选择易于接受、易于识别,且不与现行法律法规相矛盾的名称。

第二十三条 一般不以人名、企事业单位名称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名字作地名。不以外国人名和外国地名命名本市地名。

第二十四条 拟使用的特别重要的存量地名无法避免重名时,可采取在专名前加政区名、地片名等前置词或在专名后加方位词等方法予以避免。

第三十三条 轨道交通车站命名标准

(一)充分利用地名存量资源。

(二)尽可能选用附近地域内辐射广、知名度高、历史悠久、指位性强、认知感强的大地名。

(三)服务规划、考虑长远,合理使用地名资源。

(四)不使用稳定性低的名称。

(五)必须用道路名称命名车站时,一般应选取与地铁线路垂直相交道路的名称。  

八、工程名与最终确定的名称是两回事,工程名只是为了规划施工的识别,可以随意取名;而最终的命名则是需要按照以上原则进行提名、公示以及最终确定的过程。

九、同理,公交车的站名相对来说也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而地铁站命名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以公交站名和站位来考虑地铁站命名是不妥当的。

十、为了给时间宝贵读不完全文的人以方便,下面是正文的提纲:

(一)根据命名原则,“清华东路站”不合理;

(二)该站站位,特别是出入口,距离清华比林大更近;

(三)市政规划清华东路西延,清华开放新东门与该站对接;

(四)根据命名原则,“林业大学站”不合理。



----------------------------------------------------------------------------------

下面进入正文。


(一)根据命名原则,“清华东路站”不合理。

清华东站,最早是在M13规划建设的时候就设计的预留站之一,这个站名当时一般被称作“清华东”站。因为那时候清华东路与M13线位垂直,直到2002年9月开通,都还没M15的影子。后来规划设计了M15一期,在这个站与M13换乘,并且M15一期西段以这一站作为终点站。在这段时间里,“清华东”与“清华东路”这两个站名经常被混用。

为什么这站最后没定“清华东路”?结论显而易见。根据上面的命名原则,“必须用道路名称命名车站时,一般应选取与地铁线路垂直相交道路的名称”,而清华东路作为市政道路,从荷清路一直延伸到北沙滩桥附近的海淀区朝阳区交界处,包含了M15一期西段的三站两区间(见下图)。我们讨论的这一站位于清华东路的西端,以整条路来命名自然不合理。



这里再补充说明一下,也算是回答一个问题——这站为什么不叫“双清路”呢?

M13/15在此站垂直换乘,使得“清华东路”和“荷清路”这两个名字都不可用。有趣的是,这里刚好有条斜交的道路——双清路(曾经这条路从清河大桥一直延伸到老清华园车站,因而得名),为什么不用这个名字呢?一个原因是,后面的(三)中将会提到,这个路口将要进行规划改造,双清路一分为二,不再与此站相接;第二个原因是,规划中的9北或者昌南有可能会在双清路北端的上清桥附近设站,所以为了避免误会,“双清路”这个名字不值得推荐。



(二)该站站位,特别是出入口,距离清华比林大更近。

清华东站必须改叫“林业大学站”,是因为该站距离林大比清华更近?这条观点也是各种文章里面频频提到的,“15号线的施工就位于宿舍楼下”,而“该站距离清华有1km之遥”(1km这个数字甚至被越来越夸张地传为“2km”)。然而,事实大概与想象的差别有点大。

下面两张图摘自北京东直门机场快速轨道有限公司编制的《北京地铁15号线一期工程西段工程(清华东~望京西)总体计划【第二版修编】》:

第一幅图是M15清华东-六道口区间线位示意图,可以看到,林大门口正对的是一个区间竖井,而清华东站位于这张图的最左侧。

第二幅图是M15清华东站具体的施工平面图,在这个上面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1~4号竖井的位置,以及1A、1B以及2C三个出入口。在文字描述中也清楚地说明,M15清华东站为地下二层侧式车站,有南北两个出入口。

下面这幅图是2012年,M15清华东站进场施工的时候,施工方的平面公示图。粉红色部分为M15线路及车站,主体部分位于王庄路东西两侧;M15清华东站西端的站后折返线已经伸入清华校园内,位于美术学院大楼北侧;紫红色为南北两个出入口,南侧为独立出入口,北侧建设一个(蓝色的)地铁上盖综合物业,出入口位于综合体内;M13清华东站(黄色部分)与M15车站通过南北两个换乘通道(下穿既有京包铁路和规划的G7、京张高铁等等)连接;M13车站的两个出入口位于荷清路西侧。

在地图上大致测量出,M15该站距离林大最近的出入口1A、1B,到林大西南边的那个小门,也有着300米以上的距离;而M13的两个出入口距离清华仅仅是一墙之隔,到达美术学院北侧道路的距离在50米以内。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此图中M13站位并不是最终确定的方案,原因在(三)里面有述。

值得一提的是,M15该站采取矿山法施工,具体体现在四个主要的施工竖井都位于清华东路南侧原有绿化带中,而不是将道路整体“开膛破肚”地明挖。论M15的全部区域,在东北方向,站区并没有超出道路红线进入林大校园,而在站区西边,站后折返线(大概是有一个交叉渡线)已经进入清华校园范围内。


(三)市政规划清华东路西延,清华开放新东门与该站对接。

众所周知,荷清路-双清路-清华东路这个路口为多个异形路口的组合,同时还有M13、京包铁路、规划京张高铁和G7南延线通过,交通状况极为混乱。这其实很早就有了改造的规划,已经或者即将与地铁施工同步实施。具体的实施方案为:

王庄路北延接上双清路,清华东路西延直到清华校园东界。双清路从王庄路北延路口到荷清路口段废弃不用,分为南北两段。荷清路保持原样,铁路道口位置北移。

示意图如下:


清华现在的“东门”位于中关村东路,但在市政管理上这个校门实际上叫做“东南门”。早在2001年4月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做的清华大学校园规划,就已经设计了面向清华东路的新校门以及相应道路:

清华大学的新东门将与M13车站同步实施,采取“综合体”式的的一体化规划设计,并且为此还修改了M13清华东站的设计方案,造成工期推迟。换乘站开通后,M13的出入口将会成为以清华校园客流量为主的重要通道,而M15的2C口则主要由清华同方以及王庄小区贡献客流量。

当然这里并不是想说“谁贡献的客流量大就以谁命名”,而是想说明这站距离清华并不是所谓的“1km”“2km”,也绝对不会发生很多文章所说的“想去清华的游客从这里出来,发现是林大,而走到清华还要xxx距离”这种地铁站名误导游客的现象


(四)根据命名原则,“林业大学站”不合理。

命名原则里面已经很清楚地说了,“一般不以人名、企事业单位名称作地名。” 

实际上,北京地铁已有八通线“广播学院”/“传媒大学”、M4“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东门”、M10二期“首经贸”这几个先例。特别是其中的“广播学院”更名为“传媒大学”这个例子,是一个用企事业单位名称做地铁站名、后来却被迫更名,造成极其不良影响的反面教训。类似的例子还有M1的“八角游乐园”,以一个不存在的机构命名;“首经贸”在该校有着两个相距很远的校区的情况下,以其中一个校区命名地铁站,甚至还用缩略词及其英译SHOUJINGMAO,让人不知所云。这些都是早已广为人所诟病的名称。

地铁站的命名应该是着眼长远的事,而大学除了改名,还有主要功能校区发生搬迁等多种不确定性,因此以大学命名是应当慎重的。既然已经有了这条命名原则,林大就不应该效仿这些反面教训,而不是拿那些已经命名的大学说事。

反过来说“清华东”这个站名,符合原则里面的“尽可能选用附近地域内辐射广、知名度高、历史悠久、指位性强、认知感强的大地名”,清华园作为地名在此已经超过300年的历史,至今仍为清华园街道办事处,同时还符合稳定性高的要求。与此相比,“王庄”“八家”等名则不具备以上特点。

为什么不用“清华大学东门”?自然还是因为“一般不以人名、企事业单位名称作地名” 的原则。

[据规划委工作人员称,本来这站意欲定名“清华大学东门”,后来在规划委在与周边单位负责人(包括东升街道办的八家和西王庄代表、学院路街道办的东王庄代表和林业大学校长、清华园街道办的清华大学校长)讨论中告知此事,为了避免以事业单位命名,仍然使用“清华东”而非“清华大学东门”。不过由于没有确凿来源,这里不作为依据,仅作为这种命名思路的一个参考。]

从下面这张东升镇的区划图可以看出,清华东站位于清华园街道-东升街道八家社区-学院路街道的交界处,因此“清华东”一名从地址上来说不会引起歧义和方位混乱。




----------------------------------------------------------------------------------

正文到此结束。


十一、欢迎讨论和批评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出行】这份地铁与公交换乘信息请收好!如此方便,才能出行无忧!
北京面积最大的高校——清华大学
不要再催了!南昌地铁2号线东延!静悄悄的开工了
重磅!绍兴地铁1号线要改道了?
地铁前川线:横店天阳大道站究竟有几个出入口?巨龙大道站呢?
南昌最“尴尬”、“超前”的地铁换乘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