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为何要好好学习音韵学


我是个方言爱好者,非科班。


为了说明白方言和音韵之间的关系,我们先得聊聊历史语言学。


明末古音学家陈第在《毛诗古音考》序言里指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语言演变的规律这一课题吸引了无数人投入到语言学的怀抱之中。

 

历史语言学,并不是为了去构拟共同语而研究,历史语言学的着眼点人类语言系统演变的普遍规律。我们在研究历史语言学的时候,有扎实的材料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徐通锵先生在《历史语言学》中说:“历史语言学的材料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方言和亲属语言的材料,一是文字、文献材料。前者是现在的活材料,后者是反应历史发展状况的死材料。”对于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无论是活材料还是死材料,都是重要的。

 

说了那么多,作为我们搞方言的,为何要学好音韵学,特别是要熟悉《切韵》音系,熟悉常用字的中古音韵地位呢?因为《切韵》对于研究汉语来说,这本“死材料”的价值非同一般。《切韵》是一本韵书,那么除了《切韵》还有好多韵书呢!还有方言韵书呢!《切韵》为何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很简单,我拿着一本吴语的《乡音字汇》,我只能研究吴语。我拿着一本《分韵撮要》,我只能用来研究粤语。我拿着《中原音韵》没法直接去研究客话。但是《切韵》就不一样了,《切韵》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除了闽语之外,我们其他各大方言的主体层次都能和《切韵》对上,早于《切韵》的层次非常少(其中的原因涉及到我们汉语各大方言是如何形成的),虽说我们不能直接说各大方言就是由《切韵》音系所代表的那个基础方言发展而来的,但是确实我们各大方言的形成,源头都来自中原官话,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中原官话的影响:(下图摘自潘悟云《汉语方言的历史层次及其类型》。)


而除了闽语的各大方言的主体层都来自于晚于《切韵》时代的中原官话,所以我们才会发现(虽然这只是表面现象),汉语的各大方言(除闽语)都像是《切韵》的儿子一般。故而,如果我们将《切韵》音系给弄清楚了,回头再来看各大方言的音系,那就一目了然了。著名的poly博士是北京人,就一般人看来,一个北京人要来搞清楚你那么多方言的音系是很困难的,但是人家音韵学厉害,人家就是搞得清楚、明白!我们要把握好研究汉语历史语音的活材料,必须先牢牢地把握好《切韵》这一研究汉语历史语音的死材料。

 

方言与音韵学的关系,即便是非语言学家都深谙此道,作为学话的妙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第三十四回写到:端甫道:“其实广东话我句句都懂,只是说不上来。象你便好,不拘那里话都能说。”我道:“学两句话还不容易么,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端甫道:“奇极了!学说话怎么用起《诗韵》来?”我道:“并不奇怪。各省的方音,虽然不同,然而读到有韵之文,却总不能脱韵的。比如此地上海的口音,把歌舞的歌字读成‘孤’音,凡五歌韵里的字,都可以类推起来:‘搓’字便一定读成‘粗’音,‘磨’字一定读成‘模’音的了。所以我学说话,只要得了一个字音,便这一韵的音都可以贯通起来,学着似乎比别人快点。”端甫道:“这个可谓神乎其用了!不知广东话又是怎样?”我道:“上海音是五歌韵混了六鱼、七虞,广东音却是六鱼、七虞混了四豪,那‘都’‘刀’两个字是同音的,这就可以类推了。”端甫道:“那么‘到’、‘妒’也同音了?”我道:“自然。”端甫道:“‘道’、‘度’如何?”我道:“也同音。”端甫喜道:“我可得了。”

 

不仅仅是熟悉各个方言的主体层,熟悉各大方言的层次也离不开《切韵》。层次哪儿来的?中原官话一层一层覆盖上来的,那么不好好学音韵学,我咋知道这一层一层是怎么来的?

 

在方言调查中,不仅仅是记音重要,如何问也是非常重要的。假设我不知道许多赣语方言梗摄三等庚韵、清韵字有两个层次,于是我问发音人“病”怎么读,对方给我来个p?i?,我心中没层次概念,也没法有目的的细问,这样便少记了一个音。现在的发音人,即便是年纪很大的,受普通话影响都很厉害,问一个词,往往就照着普通话那音折合着读出来,有时不加引导性地问,很多字音根本就问不出来。理论实践相结合才好,理论哪儿来?不学音韵学咋学理论?

 

确实,音韵学不好学,在古代便被称作是“绝学”,就现在不好好下功夫也学不好。于是有些号称精通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小青年,抱着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批判中国语言学界抱着《广韵》,搞的不是语言学。自己却连基本的语音学常识都搞不明白。研究人类语言系统演变规律不是语言学?历史语言学不是语言学?研究汉语的历史语言学不是语言学?方言学不是语言学?

 

我们就来看看,即便是那些一开始便沉浸在西方语言学中的大师们,但凡是要搞汉语语音的,如梅祖麟、蒲立本,无一不精通音韵学,不精通《切韵》音系。不论是搞汉语语音的、词汇的甚至是语法的,音韵学都是重要的。某些小青年搞的“语言学”,和音韵不沾边没问题,但是轮不到你来侮辱“中国语言学”。咱走咱的路,让那些小人骂去吧。

 

教不严,师之惰。

 

有老师的,就好好按照老师要求的去努力学习。像我们这种爱好者呢,也只好自己鞭策自己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语音韵学.doc
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绪言(一)
汉字读音
一切多音:关于《切韵》音系性质的一个设想
音韵学:研究汉语方言的神器
【经典重读】陆志韦:关于考订上古音的常识(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