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一)
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功能
1、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五大类。
2、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的来源及功能。
(二)培养基的种类及配制原则
 
 
(三)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的内容
(1)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3)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不与周围的物品接触。
(4)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2、消毒方法
(1)煮沸消毒法:如在100℃煮沸5~6min。
(2)化学药剂消毒法:如用酒精擦拭双手,用氯气消毒水源。
3、灭菌方法
(1)灼烧灭菌。
(2)干热灭菌。
(3)高压蒸汽灭菌。
(四)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计算
根据配方比例,计算配制一定量的培养基所需各种成分的用量。
2、称量
3、溶化
4、灭菌
5、倒平板
思考: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五)纯化大肠杆菌
1、平板划线法
——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即菌落。
思考: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单个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
——是将菌液进行一序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课外拓展
 
细菌的芽孢
为数不多的产芽孢细菌生长到后期,在其菌体内形成的厚壁、折光性强、具抗逆性的孢子——芽孢。每个细菌一般只产生一个芽孢,所以芽孢不是细菌的繁殖型,绝大多数产芽孢细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其中主要为好氧的芽孢杆菌属和厌氧的梭菌属。放线菌中的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也能产芽孢。
芽孢是代谢活性很低,对干燥、热、化学药物(酸类)和辐射等具有高度抗性的休眠体。例如,在很难觅到生物的沙漠中就有大量枯草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的芽孢。
芽孢的抗逆性和休眠能力有助于产芽孢细菌渡过困境,故芽孢对产芽孢细菌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芽孢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①芽孢是细菌分类鉴定中一项重要的形态特征;
②杀灭芽孢是制订灭菌标准的主要依据:主要是以杀灭肉毒梭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等强致病性病菌或高耐热性细菌的芽孢为标准的;
③许多产芽孢细菌是强致病菌:例如,炭疽芽孢杆菌、肉毒梭菌和破伤风梭菌等;
④有些产芽孢细菌可伴随产生有用的产物,如抗生素短杆菌肽(gramicidin)、杆菌肽(bacitracin)等。
芽孢形成:产芽孢细菌通常在必需的养料(碳源 /或氮源)耗尽而停止生长(即过了对数期转入稳定期)形成芽孢。各种细菌有其形成芽孢的最适条件,包括pH、供氧情况、温度、营养、培养基中的离子浓度和种类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2-03-05高二生物《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件)
如何预防细菌危害杏鲍菇
无菌操作基本技术
选修1 高效课时作业 2
专题2 微生物培养与应用 专题复习表解
单元复习知识清单: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