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呃逆(中医)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疾病名称(英文) hiccup(TCM) 拚音 ENI(ZHONGYI) 别名 西医:膈肌痉挛神经症。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以呃呃有声,声音短促,持续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特发性疾病。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呃逆是因进食生冷、辛辣,或情志郁怒等因素刺激下;膈间之气不利,引动胃气上冲喉间。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常有进食过冷、过热、过于辛辣,或情志郁怒等诱因可询。
2·以呃逆为主症,呃声频频,呈持续状态不能自制,可伴呕吐,情绪紧张,胸膈脘腹间疼痛,或有嗳气,纳呆,甚则厌食或拒食,不寐等症。
3.偶发呃逆,或病危胃气将绝时之呃逆,均属短暂症状,不列为呃逆病。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x线钡餐及胃镜等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征。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呃逆病之呃逆,须同嗳气、干呕等症状鉴别:嗳气其声音沉长,为气从胃中上逆;呃逆声音短促而频,其声发至喉间。干呕者,病人作呕吐状,但有声无物,或仅有少量涎沫而无食物吐出。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1.胃寒气逆证:因寒冷刺激所致,呃声沉缓有力,膈间及脘部不舒或有冷感,遇寒愈甚,得热稍缓,口不渴、或伴呕吐清水,苔白滑,脉沉紧或沉弦。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加陈皮、半夏、枳壳刀豆子、厚朴等。
2.胃热火气逆证:多因进食辛辣、饮酒等所致,呃声响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黄或黄燥,脉滑数。清热和胃、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竹茹、柿蒂等。
3.痰气阻膈证:呃逆连声,呼吸不利,脘胁胀满,抑郁恼怒则发作,情志舒则稍缓,嗳气,呕恶,饮食不下,头晕目眩,苔薄腻,脉弦而滑。理气化痰、降逆止呃:旋覆代储石汤加减。
4.脾胃阳虚证:呃声低沉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热喜按、食少疲乏,足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薄,脉细弱。温阳益气、和胃降逆。附子理中汤加丁香、白豆寇、吴茱萸等。
5.胃阴(亏)虚证:呃声急促,气不连续,烦躁不安,口干舌燥,不欲饮食,大便干结,舌红而干或有裂纹,脉细数。滋阴益胃、降逆止呃。益胃汤皮、竹茹、枇杷叶、刀豆子等。 中药 针灸 1、体针疗法:取内关、膈俞、太冲、胃俞、中脘、足三里等,平补平泻手法。或用指压内关穴10分钟以上。
2、耳针疗法:取神门、枕、心、脑、胃、肝、交感、皮质下等。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1、单方验方:取新鲜鬼针草30g,水煎至200m1,每日分2次服;柿蒂9g,水煎服;南瓜蒂,4只,水煎服;橘皮100g,去穰,煎服。
2、西药治疗:可酌选促进胃蠕动药(胃复安、吗丁琳、西沙比利等);缓解痉挛药(阿托品、普鲁本辛等);中枢镇静剂(氯丙嗪奋乃静等);神经调理剂(安定、谷维素、硫酸苯乙肼等)。
3、取嚏疗法:以纸捻、棉签等刺激鼻粘膜,使打喷嚏。
4、拔罐疗法:取膻中穴拔罐治疗,钓20~30分钟。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呃逆之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呃逆》:"因其呃呃连声,故今人以呃逆名之。……呃逆之大要,亦为三者而已,一曰寒呃,二曰热呃,三曰虚脱之呃。"宋以前称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嗝诊断与鉴别
说一下中医所说的:呕吐·噎·呃逆·嗳气·打嗝
【中医治疗胃脘疼痛,上腹胞胀,嗳气呃逆,...
陈厚忠讲中医诊断学[闻诊]-辨呕吐、呃逆、嗳气、叹息、喷嚏、肠鸣音 20190714-05
胃炎反酸、呃逆、嗳气,还在吃西药吗?中医“秘法”绝了!
胃炎最怕反酸、呃逆、嗳气不断,西药不见效?中医有秘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