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难忘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照片珍档)

  王怀信近照

    在河南省台前县,90岁高龄的王怀信,是迄今唯一健在的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时的老船工。当笔者如约来到老人居住的民房时,老人已经在屋门口坐等多时了。老人的儿子说,知道我们要来采访,老人家早就等不及了,不停念叨着要讲什么。

    “非兵”

    王怀信老人说,1947年的时候,他23岁。当时他们家就在现在的“将军渡”附近,那时不叫“将军渡”,叫孙口,是个渡口。说是个家,当时也就是在黄河河滩边上搭个棚子,在河滩里种点庄稼,平时以摆渡为生,黄河水没个准儿,滚来滚去,一涨水棚子就被冲走了,是居无定所呀!

    有一天,曾司令来了,要他去当“非兵”。

    什么是“非兵”?笔者很不理解,同去的当地同行“翻译”说,“非兵”就是“水兵”,也就是船工,当地方言,常把“水”念作“非”。

    那“曾司令”又是谁呢?

    台前县档案馆提供的一份资料中显示,这“曾司令”就是当时设在这里的“黄河河防指挥部”的司令曾宪辉,是专门负责刘邓大军渡河准备工作的。“黄河河防指挥部”下设7个大队和1个独立营,四大队和独立营驻防孙口。

 
邓小平正在进行战前动员讲话 (此照片档案现存于河南省台前县档案馆)

 
 刘伯承、邓小平渡黄河前召开动员大会。 (此照片档案现存于河南省台前县档案馆)

    笔者问老人家,怎么当上“非兵”的?

    老人说,当“非兵”是有条件的,曾司令说,要不怕死,还得年轻,能摆渡、会凫水才行。他从小生活在黄河岸边,抛锚划桨、推舵使船都会,就被选上了。当了“非兵”就是当了兵,管饭,发饷,跟正规部队一样的待遇,还全家光荣。全村那么多人,只挑了30个。老人感慨:“唉,都死了,30个人现在就剩下我了!”老人还说,他年轻的时候,浑身是劲,很能凫水。当“非兵”是有规矩的,穿着统一的衣服,晚上也不能回家,啥时候下河,啥时候摆船,都得听使唤,还经常操练,练划船、凫水。

    渡船

    说到渡船,王怀信老人说,老百姓家里的老船,早被国民党军破坏了。解放军用的渡船,大多是后来新造的。新造那个船,大的一次能运一连人,最小的也能坐十几个人。他们“非兵”专管摇船,最大的船上有10名“非兵”,一般一只船上有六七名“非兵”。

    当时,在台前县先后兴建了十里井、林楼、张堂、孙口、毛河(后移陈楼)5处造船厂,沿黄河10里以内的群众主动把自家的大树砍伐,运送到造船厂。在孙口附近兴建的造船厂规模最大,开始设在毛河村后树荫下,刚刚施工,就被国民党军的飞机发现目标,盘旋轰炸,造船工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将设备迅速转移到面积大、树木茂密的陈楼村西林带里,继续施工。造船工人们风餐露宿,生活极其艰苦,但情绪却十分高涨。陈楼造船厂制造的长8丈5尺、宽4丈的平头“大1号”船竣工了,船厂举行庆贺典礼(1947年7月4日夜,刘、邓首长渡河时乘坐的那只“爱国号”平头大木船即陈楼造船厂制造的平头“大1号”船)。自此一只只大船陆续制成,陈楼造船厂共造船28只,均按长、宽和面积的大小,依次由1号排到28号。与此同时,台前县境内其他造船厂也在紧张工作,先后制造出一只只大船,全县共造120余只大船。这些大船一船可渡一连人、5辆汽车。

    老人对拉船记忆犹新。他说,船造好了,离那个渡口好远呢,几里地,得往那里拉,费劲儿!他说,当时肩膀都让绳子磨出了血!原来,造船厂船造好后,要运到各渡口,由于途中无水,旱地行船,极为困难,全体干部群众都参加了拉“旱船”,在拉船的途中,还经常碰上国民党军的飞机轰炸,尽管如此困难,但军民协力把一只只大船按时运到各个渡口。

    先锋船的“非兵”

    对于自己能够成为先锋船的“非兵”,王怀信老人尤其感到骄傲。他说:“1947年6月30日晚上,刘邓大军开始渡河。王克保、王子亮、丁士工、肖广存和我划一条船。这条船可是先锋船,走在最前头。我们这5个人,都是挑选出来的,得有胆有识,不怕死才行!临出发的时候,曾司令拍着我的肩膀问我怕不怕,我说不怕,人在船在!那时候,黄河比现在水大,水面也宽,我们的船快到对岸时,与岸上的国民党军打起来了,还没靠岸,船上的解放军都跳到河里往上冲,天很黑,我们猫着腰,使劲划船,船头上解放军的机关枪‘嘟、嘟、嘟’往那边岸上打,解放军在河对岸还往这边河沿上打着炮,国民党军就都跑了,解放军很快把这边的河岸占领了。排长发了那个白色信号弹,那边的人看到后,渡船一齐出发渡河。那一夜,光我们这条船就往返了6趟。”

    关于刘邓大军在台前孙口渡河的情景,台前县档案馆馆藏的一份资料中有这么一段话:

    “6月30日夜12时,指挥部下达渡河命令,二纵先遣部队首先在孙口强渡,严阵以待的水手们从船坞中将隐蔽的船只推出,先遣连的勇士们乘上12只木船,船头上架起机枪,精神抖擞,竞相行驶,12只小船像离弦的箭,急速地向南岸驶去,敌人发觉后,猛烈阻击,先遣队猛烈地予以还击。此刻,北岸掩护部队的大炮,也瞄准对岸国民党军队的滩头阵地进行轰击,在掩护部队炮火的掩护下,水兵们冒着对岸敌人炮火的阻击,驾船强渡,有的负伤后不顾生命危险,包扎伤口后继续快速划桨,快速驾船往前冲,不到一刻钟将先遣部队某部四连送到对岸。先遣队还没等船靠岸,即下船趟水,直冲国民党军队的防御阵地,国民党士兵抱头鼠窜,战士们登岸后立即控制了国民党防御阵地的火力,继而攻破严密布防的地堡群,为大军南进打开了通路。与此同时,黄河各渡口舟楫竞发,一纵队在东线张堂一带、六纵队在西线李桥一带实施大规模渡河作战(三纵队为预备队,后在孙口、林楼、李桥渡河),一夜间国民党部队精心设防的自诩足抵40万大军的黄河防务,全线崩溃。”

    我们从这里可以进一步印证老人所讲的情况。

    笔者问老人,见过刘、邓首长没有。他回忆说:“1947年7月4日晚上,曾司令那晚和很多人一起坐这条大船过河,天黑人多,我们只顾着划船,过河以后曾司令才告诉我们说刘、邓首长刚才已经过河了,我们这才知道原来首长就是乘我们这条大船过的河!”

    被炸受伤

    当笔者问到先锋船上其他4名“非兵”的情况时,老人很悲戚,同时掀开衣服,露出自己胸口上的伤疤。他说:“他们都死了,被国民党军的飞机炸死的!我也受了伤!”接着,老人描述了被炸的经过。

    他说:“那一段时间,我们‘非兵’都是夜里摆船,白天睡觉。有一天,我们5个人正在房间里睡觉,突然,国民党军的飞机来轰炸,把我们睡觉的那个房子炸塌了,我命大,当时也受伤了,流了不少血,晕过去了,救援的人用担架把我送到了医院……”

    笔者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王怀信老人参加了黄河航运工作,在台前交通局航运公司工作至1983年10月退休。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4年9月1日 总第2655期 第三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东北部的一个县,被山东6个县三面包围
濮阳:泥马渡康王
民国马尾兵工造船厂船锚铜牌
国民党军:“黄河天险可代替40万大军”结果:刘邓大军一夜突破
鄄城县杏花岗的民间传说之刘邓大军渡黄河的故事之四
老人摆的这棋太魔性 只有四兵 两个还没过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