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襄阳得名的由来再探,“襄”字之谜终于浮出水面

“襄”字之谜终于浮出水面

                                   —“文化襄阳”建设随谈之五

关于襄阳得名的由来,从楚天涯网友《隆中对论坛》“历史记忆”栏目《史话襄阳》征稿中,我们看到晋宏忠先生曾将历来襄阳学者志士有关一些论点作了三个方面的归纳:

“关于襄阳的得名,众说纷纭,但其中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认为襄阳是以方位命名的。但究竟是以什么方位命名的却看法大相径庭。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
    “第一种看法是认为襄阳因为襄山而得名。持此说者的根据有两条:一条是《汉唐地理书抄》从《太平御览》引录的《荆州图副》中所说的:襄阳“以地在襄山之阳为名”。古人称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也就是襄阳在襄山之南,故名襄阳”。“《读史方舆纪要》所记载的襄阳‘城西五里有襄山’”。但是这种“说法与襄阳的地理情况不相符合”。


第二种看法是认为襄阳是因为汉水而得名。持此说者认为,古人称水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汉江学名汉水,流经襄阳至武汉一段又称襄江、襄河。今襄樊人仍称汉江为襄江或襄河。襄阳名称的来历,应是由于古时襄阳位于改道之前的襄江之阳(北)得名为襄阳。据此说者的根据是他调查访问和襄樊市规划设计院地质勘探队提供的地质资料。此说者认为,襄阳原属襄江中的洲岛地形。处于荆州至樊城的要道上,古时是一个重要的渡口集镇。襄江河水从西北而来,流到襄阳西十里处的万山,改变了水流受力的方向,使河床北移(变支流为主流),河泓移至今襄阳、樊城中间。而襄阳、岘山间的河床逐年淤平,旧河床部分形成了“牛轭湖”。襄阳洲岛地与岘山相接,市区日趋繁荣,襄阳便成为古代重镇之一。对于这种看法,持不同意见的同志认为,汉水在襄阳附近并没有改过道,襄水不是指的汉水”。批评这种说法的学者并引用了有关史料提出了五条反对意见否定了此种说法。 虽有关“襄江”、“襄河”的记载,但“襄阳并不是因汉水而得名”。隆中对论坛是由汉江传媒


“第三种看法认为襄阳得名是因为襄阳在襄水之北。这条襄水是指的在襄阳城南的一条独立的水系。持此种看法的根据之一是《水经注?沔水》篇里的记载:‘沔水又东,合檀溪水。水出县西柳子山下,东为鸭湖,……溪水自湖两分。北渠即溪水所导也。……又北,径檀溪,谓之檀溪,……西去城里余,北流注于沔,一水东南出,应劭曰: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也。是水当即襄水也;城北枕沔水,即襄阳县之故城也。’根据之二是《元和郡县图志》第21卷记载:襄阳‘在襄水之阳,故以为名’。根据之三是《襄阳县志?山川》和光绪年间《襄阳府志?山川》的记载。县志载:‘襄水即今襄渠’,‘襄水则凡西南诸山所出之水,由长渠入汉者皆是也。’府志载:‘今檀溪已涸,而襄水不改,城西南诸山之水,皆归渠入汉。’根据史料记载,自南北朝时张邵在襄水两岸筑堤,防治水患始,后来历朝都有沿袭疏浚襄水故道的事,直到明代改襄水为襄渠,清代沿用襄渠之名为止,襄水都是有其确切地理方位的,也就是说襄阳城南确有襄水,虽然后来改名为襄渠,但并不能因此而否认襄渠(原襄水)是一条自然水道。根据之四是从实地探查探看,襄水源头在襄阳城南扁山西麓的泉水坑处,有数孔泉眼,终年涌水不断。其泉水沿宋家仓北侧,经转子山、官路口北流,经麒麟店” 至“岘首山向南流,于观音阁旁注入汉水。长约18公里,流经面积30平方公里。襄水今日河道流向与史料所载大体相同”。
    “综上所据,襄阳是因为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此种看法,目前乃襄阳得名之说的主流派观点。论据较为充分、扎实”。



但现在困扰我们的关键还是一个“‘襄’字作何解”?所以最近“东湖社区—襄阳论坛”中一位“夸下海口网友引用了“百度给出的解释”:

襄xiāng
  [动]
  (1) (会意。为用外衣包裹之状。本义:包裹、包容(异物)。)
  (2) 同本义。
  襄,汉令:解衣耕谓之襄。——《说文》 案:《说文》解释有误。
  辟地为襄。——《周书·谥法》 案:句中之襄,实即“壤”之省,而“壤”指“包容了种子的土”。
  (3) 助理,佐治
  思日赞赞襄哉。——《书·皋谟》 案:句中之襄,指包括了多方之力的合力。
  必纳王妃,以襄内政。——《三国演义》
  (4) 又如:襄成(辅助成为);襄助(辅佐;帮助);襄事(帮助办事);襄办(帮助办理);襄赞(辅佐帮助)
  (5) 成就,完成
  不克襄事。——《左传·定公十五年》。注:“成也。”
  刘院既知此事颠末,又与公同心,必能共襄大事。——明·张居正《答王鉴川计贡事利害》
  (6) 又如:襄事(成事);共襄义举
  (7) 仰,上举
  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书·尧典》
  以乐乘为武襄君。——《史记·赵世家》。正义:“举也,上也。”
  (8) 驾;驾车的马
    两服上襄。——《诗·郑风·大叔于田》
  襄,驾也。——《尔雅》
  (9)上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水经注》)


对以上“襄”字的解释网友鹿门逸叟先生指出:古多避阴趋阳,且南有襄水(本土之水),城在襄水之北,故曰襄阳。至于为何叫襄水,愚以为:北有汉江,南有南渠(襄水),汉水大而南水小,南渠注入汉江,有“补充”“.陪衬”“烘托”等意,都是“襄”字含义的延伸

夸下海口”网友则又进言:“‘算是地名里比较有个性的一个了,只是我最大的疑问在于襄阳的有没有什么涵义,因为我不相信它是空洞的”。


在争论中,“山明”网友又引证了《襄阳县志》一段话。

前几年学习《襄阳县志》时本人曾录有这样一段话


“‘襄山在县南五里荆楚记云水驾山而下故名曰襄。由此看来楼主对字的考察还是很有帮助的!


“山明”先生对此也又曾作解:“这首先是说明了襄山何以为!顺应了楼主引文中第(8)之意!有了襄山才有襄水襄阳襄水之北,这就有了根据了!

鹿门逸叟先生又提出了相反意见:“‘襄山......荆楚记曰水架山......水架山,故名思义,水架在山上。即水从山上(中里)流过。什么水从此山流过?襄水因襄水从此山流过,于是此山就叫襄山则襄山之名得于襄水也就是说襄水之名早于襄山之名愚以为:城曰襄阳,山曰襄山都是缘襄水而名。”

山明先生反思后也又言:“ 楼主(指夸下海口字作何解?第(8) 驾;驾车的马
两服上襄。——《诗·郑风·大叔于田》襄,驾也。——《尔雅》

山明先生紧接着又肯言:“鹿门逸叟先生高见!是水从山上流下来,像驾车的马奔驣一样气势,故名曰襄,这里的看来是我理解反了,真还是应先指襄水故此得名,亦故此山曰襄山"!


我们还注意到一位“冷夜长风”网友也又曾提出了一种说法,并引证了《诗经?小雅?大东》中有关“七襄”之说的见解

  “襄阳得名 与汉水天河传说有关”,指出《诗经?小雅?大东》有云:“
跋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并对“七襄”作了进一步解释,其中第(1)条:

谓织女星白昼移位七次。《诗·小雅·大东》 郑玄笺: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莫七辰一移,因谓之七襄’”


综上所述,“襄阳”的“襄”字之谜,这里可以说终于浮出了水面!

所以我们现在对“襄阳”这个名称,完全可以作出这样一个表述:

襄阳在襄水之北,古时以“山南水北为阳”,故名襄阳!

                                        2011.10.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襄阳名称的由来
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襄阳在岘山之北、汉水之南,为何不叫襄阴?
襄阳为什么叫“襄阳”呢?和汉江无关,与山有关
襄阳府部艺文一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七)
“中青诗联杯”第五届全国校园诗词楹联大赛终评入围作品公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