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汉中考
userphoto

2023.03.26 陕西

关注

题要据《战国策》与《史记》,国在前611年灭庸后,庸地一分为二:上庸与下庸。上庸即楚汉中,分置上庸六县;下庸即子民大量南迁至现湖南张家界一带原大庸市,称为“下庸”。公元前312年秦国攻取楚汉中置汉中郡。秦平六国后汉中与南郑合并置大汉中郡。二汉因之。汉末,215年曹操分汉中置三郡:楚上庸地一分为二,古庸故地分置上庸上庸的安阳、西城、洵阳县分置西城郡;秦国的南郑分置汉中郡。楚安阳县临秦南郑。

【关键词】上庸,南郑,汉中,楚国,秦国,秦朝

一、释名

1.上庸:指楚在公元前611年灭庸后,庸国地一分为二,庸国初封地竹山至褒国(南郑)界为上庸,即上庸六县,也为楚国、秦国汉中郡。

2.南郑:夏代褒国地,至周平王东迁之时仍为褒国;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灭亡西周,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被害,桓公封地郑国(今陕西华县东)也同遭劫难。郑桓公遇难前一年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的京城,但郑民未迁,郑国遭犬戎屠杀而郑民出逃。逃向何处?褒姒祸害了周幽王西周王朝,也祸害了郑桓公之国,可能受害之人为了逃生也为了报仇,南奔褒国,可能借机灭亡了褒国公族而代之,之后褒国再未出现。因郑民南奔,夺得褒国而改名南郑。蜀国的壮大,攻取了弱小的南郑之国。春秋时代,秦国强大起来,到战国初期,秦国又攻取了南郑,直到公元前451年才修建南郑城,为南郑郡治,一直延续到秦始皇平六国建秦朝,全国分置三十六郡,将南郑与汉中合并为秦代的大汉中郡。

3.汉中“嶓冢导漾,东流为汉”之汉水的中游,至刘邦去世后的公元前186年,武都县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堵塞了西汉水“东流为汉”的通道,导致汉水断流,改道嘉陵江。此汉水之汉中,地域在今安康石泉县至十堰。二为行政区:其一楚国行政区汉中,即上庸;其二为战国时期秦国汉中,即楚汉中之地;其三,秦代三十六郡之一的汉中郡,即战国汉中与南郑合并而置大汉中;其三,曹操分置南郑为汉中郡,延续至今。

4.楚国、秦国、秦朝略。

二、楚汉中(上庸)与秦国汉中郡

楚汉中,即公元前186年前,“嶓冢导漾,东流为汉”的汉水之汉中,既是古汉水中游地段,也是行政区汉中,二者相合。楚上庸即楚汉中郡,秦国攻取后为秦国汉中郡,但并非秦朝汉中郡。

(一)楚汉中郡(上庸)与秦国汉中郡

1.《战国策.楚策》中的汉中郡与上庸

1)《战国策.楚策二》——楚国在汉中郡驻军十万,就是防守秦国。

术视伐楚,楚令昭鼠以十万军汉中。昭雎胜秦于重丘,苏厉谓宛公昭鼠曰:“王欲昭雎之乘秦也,必分公之兵以益之。秦知公兵之分也,必出汉中。请为公令辛戎谓王曰:'秦兵且出汉中。’则公之兵全矣。”

2)《战国策楚二·秦败楚汉中——标题就是秦败楚汉中”即楚汉中郡。

秦败楚汉中。楚王入秦,秦王留之。游腾为楚谓秦王曰:“王挟楚王,而与天下攻楚,则伤行矣。不与天下共攻之,则失利矣。王不如与之盟而归之。楚王畏,必不敢倍盟。王因与三国攻之,义也。”

3)《战国策楚二·楚怀王拘张仪》:奉以上庸六县为汤沐邑”,即汉中郡六县。

楚怀王拘张仪,将欲杀之。靳尚为仪谓楚王曰:“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之无秦也,楚必轻矣。”又谓王之幸夫人郑袖曰:“子亦自知且贱于王乎?”郑袖曰:“何也?”尚曰:“张仪者,秦王之忠信有功臣也。今楚拘之,秦王欲出之。秦王有爱女而美,又简择宫中佳翫丽好翫习音者,以欢从之;资之金玉宝器。奉以上庸六县为汤沐邑,欲因张仪内之楚王。楚王必爱,秦女依强秦以为重,挟宝地以为资,势为王妻以临于楚。王惑于虞乐,必厚尊敬亲爱之而忘子子益贱而日疏矣。”郑袖曰:“愿委之于公,为之奈何?”曰:“子何不急言王,出张子。张子得出,德子无已时,秦女必不来,而秦必重子。子内擅楚之贵,外结秦之交。畜张子以为用,子之子孙必为楚太子矣,此非布衣之利也。”郑袖遽说楚王出张子。

4)《史记·楚世家》——楚汉中郡

(怀王)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馀人,遂取汉中之郡。楚怀王大怒,乃悉国兵复袭秦,战于蓝田,大败楚军。韩、魏闻楚之困,乃南袭楚,至于邓。楚闻,乃引兵归。

“遂取汉中之郡”,证明楚国在楚怀王时代已经有汉中郡,其地即楚上庸之地。

2.《战国策.秦策》中的楚汉中与上庸

战国策卷三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上文指出,秦惠王在攻取巴、蜀、汉中之前,苏秦献策,建议秦惠王攻取巴、蜀、汉中郡。证明汉中郡在秦国攻取之前就已经存在,即在秦惠王之前就存在。

(二)楚秦汉中郡国界

1.“楚临南郑”之秦楚国界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楚临南郑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子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楚临南郑”可知,秦惠王之前,即有“楚临南郑”,南郑与楚汉中在黄金戍接壤。

秦国在公元前451年之前,已经据有南郑,“楚临南郑”已经很早了。公元前611年楚灭庸后,就有“楚临南郑”,但不是据有南郑。《史记.卷五 秦本纪第五》:“厉共公二年475,蜀人来赂。……二十六年(前451城南郑躁公二年441南郑反惠公十二年,子出子生。十三年387,伐蜀,取南郑。

秦国自公元前387年开始,南郑牢不可破的归属秦国,有了稳固的后方,为秦国攻取巴、蜀、汉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司马错指出了秦楚交界“楚临南郑”,唐.杜佑《通典》与《旧唐书》载有“黄金县”属安阳县地,安阳县属于西城郡,属于楚汉中,又为上庸之地。黄金县与洋县相邻,洋县则为城固县地,属于南郑,又属于褒国。黄金戍为三国蜀汉与曹魏争夺之地。也是西晋魏兴郡安阳县与城固县接壤之地,280年安阳改为安康县,也是安康县与城固县交界之地。桓温平蜀,347年分安康县置晋昌郡永乐县(石泉县前身),西魏分永乐县置黄金县,黄金县在宋代并入真符县。

《晋书张光传》:永嘉五年(311)春二月梁州刺史张光复汉中。

张光迁材官将军,梁州刺史。先是,秦州人邓定等二千余家饥饿流入汉中,保于城固,渐为抄盗。刺史张殷遣巴西太守张燕讨之,定馈燕金银,燕喜为之,缓师,定密结李雄(四川成汉政权),雄遣救定,燕退,定遂进逼汉中。太守杜正冲东奔魏兴(今安康市),殷亦弃官而遁,光不得赴州,止于魏兴,乃结诸郡守共谋进取。燕唱言曰:“汉中荒败,迫近大贼,克复之事当俟英雄。”正冲曰:“张燕受贼金银,不时进讨,阻兵缓寇,致丧汉中,实燕之罪也。”光于是发怒,呵燕,令出斩之,绥抚荒残,百姓悦服。光于是却镇汉中时逆贼王如党李运、杨武等,自襄阳将三千家入汉中,光遣参军晋邈率众于黄金距之。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二 宋纪四记载:

宋元嘉十一年春正月戊戌434),燕王遣使请和于魏魏主不许杨难当以克汉中,告捷于魏,送雍州流民七千家于长安。宋将领萧思话至襄阳,遣横野司马萧承之为前驱【镇梁州以承之为司马】,承之缘分道收兵得千人进据磝头【今喜河电站坝基所在山包】,杨难当焚掠汉中,引众西还,留赵温守梁州。萧思话又遣其魏兴太守薛健据黄金山。思话遣隂平太守萧坦攻铁城戍拔之【铁城与黄金戍相对一城】。二月赵温薛健与其冯翊太守蒲甲子合攻坦营坦击破之温等退保酉水洋县酉水】临川王义庆遣龙骧将军裴方明将三千人助承之拔黄金戍而据之。

2.以黄金戍、铁城戍为楚汉中与秦南郑地界,又为古老的褒国与庸国的国界

曹操在公元215年据此划分汉中郡:黄金戍西为南郑置汉中郡,黄金戍东为安阳县,与西城、洵阳置西城郡;庸国古老的封地为上庸。

曹操把上庸地变小,后来误以为曹操所置上庸就是楚国上庸,楚上庸与曹公所置上庸二者不能等同,正如楚汉中不等于秦代汉中,秦代汉中不等于曹公所置汉中。

曹操所置汉中与西城郡之界即三国曹魏与蜀汉争夺之地黄金戍,西晋至南北朝戍守魏兴郡之地——黄金戍。

楚秦汉中地同国别

汉中与楚”,秦国汉中即楚汉中

1.《战国策秦策二.张仪欲以汉中与楚》——秦国汉中即楚汉中

张仪欲以汉中与楚,请秦王曰:'有汉中,蠹。种树不处者人必害之;家有不宜之财,则伤本。汉中南边为楚利,此国累也甘茂谓王曰:'地大者,固多忧乎!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为和楚,楚必畔天下而与王。王今以汉中与楚,即天下有变,王何以市楚也?

此文所述,为秦国公元前312年攻取楚汉中之后的事件,为了拉拢楚国,避免腹背受敌,张仪建议与楚国和好,将秦国的汉中郡还给楚国,甘茂则持反对意见。

其一,秦国的汉中郡本来就是楚国的汉中郡。其二,汉中郡被秦地包围。北在秦岭与秦国的杜伯国地相邻,西在黄金戍与秦国南郑地交界,西与秦国的巴蜀交界,只有汉中南边为楚利”。汉中郡地被秦国地三面包围,还给楚国,楚国也难以守住这块土地。

2.《秦二 宜阳之役冯章谓秦王》——“许楚汉中”,秦国汉中郡全部还给楚国。

宜阳之役,冯章谓秦王曰:不拔宜阳,韩、楚乘吾弊,国必危矣不如许楚汉中以懽之楚懽而不进,韩必孤,无奈秦何矣王曰:善。果使冯章许楚汉中,而拔宜阳。楚王以其言责汉中于冯章,冯章谓秦王曰:王遂亡臣,固谓楚王曰:'寡人固无地而许楚王。

秦国公元前312年攻取楚汉中,置秦国的汉中郡。秦国所置汉中郡,即楚国的汉中郡地。

公元前308年,秦国派大将甘茂率军进攻韩国宜阳。在进攻宜阳前,秦国派遣使者游说楚国,承诺只要楚国不援助韩国,秦国愿意把汉中归还给楚国。一边是盟国,一边是利益诱惑,楚怀王左右为难,最后想出一招,一面派大将景翠率军支援韩国,但又不进攻,等秦军攻破宜阳再进军,想坐收渔人之利。秦军看透了楚军的伎俩,毫无顾忌地大举进攻宜阳,韩国军队拼死抵抗,秦军损失很大。关键时刻,秦武王调动大军支援甘茂,苦战5个月,终于打下宜阳。

秦国将汉中郡归还给楚国,证明不包括南郑。南郑本为褒国,应当为郡。南郑、巴、蜀均为秦国地,汉中郡被包围在秦地之中,只有汉中南边为楚利”。曹操在公元215年分南郑为汉中郡,南郑在战国属于独立的郡,曹操为南郑更换了一个名称——汉中郡。而真汉中郡从此消失。

三、秦代汉中郡

1.南郑并入汉中——秦代三十六郡之一

既然战国时期的汉中郡不包括南郑郡,南郑是独立的。那么,南郑是何时并入汉中郡的?

应当在秦朝。秦始皇平六国,实现大一统,于是,重新规划,调整区域,重置郡县,分置三十六郡,相当于三十六省,汉中郡为三十六郡之一,相当于一个省,可见,秦代的汉中郡扩充了,变大了,把南郑与原汉中合并,成立大汉中郡——秦朝的汉中郡。因为国家统一了,南郑与汉中告别了秦楚时代的争夺战,不需要驻兵互相防守了,且都在汉水流域,合并则利于国家管理。

2.汉中郡的变迁,可以总结一下:

其一,小汉中:庸国地——楚地——楚上庸——楚汉中——秦国汉中

其二,大汉中:秦国汉中——秦平六国——汉中+南郑=大汉中

其三,小汉中:秦代大汉中——两汉大汉中——汉末曹公分南郑为汉中——小汉中。

其四,别汉中:汉末曹公分大汉中之安阳、西城置西城郡;竹山置上庸。

四、汉中郡方位

1.汉中方位——“南取汉中”

1张仪欲以汉中与楚张仪言汉中南边为楚利,此国累也楚国在秦国汉中南边。

2)《秦二.楚绝齐齐举兵伐楚南取上庸”,楚汉中(上庸)在咸阳之南,秦国攻取楚汉中史称“南取上庸”,查地图而知,咸阳之正南即今安康市即古西城郡方向,而楚都城到秦都城则“西讲于秦”,秦都在西;相反,秦都到楚都则为东向,楚都在东。

3臣闻张仪西并巴、蜀之”,重庆为巴,查地图可见,今汉中基本近于重庆之正北,则今汉中古南郑自应为西,“南取上庸”不应有今汉中古南郑。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臣闻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为多

2.南为上庸,子午直对

1)杨雄有“南驱汉中”,汉中在汉长安城南方。

《汉书.扬雄传.第五十七下》:“明年,上将大夸胡人以多禽兽,秋,命右扶风发民入南山,西自褒斜,东至弘农,南驱汉中,张罗罔罴罘,捕熊罴、豪猪、虎豹、狖玃、狐菟、麋鹿,载以槛车,输长杨射熊馆。”

褒斜为至南郑的道路,在汉长安城之西,“西自褒斜”;西汉汉中郡治西城县(今汉滨区),在长安城的正南方。

2)汉长安城南正门直对子午谷

据《雍录.卷三》记载:

汉都城在长安乡,乡在渭水之南杜县地也。隋唐都城在龙首原,原盖汉都城东南十三里也。

大兴城,隋都。唐都本隋都也。在汉长安故城东南,直终南山子午谷,北据渭水,东临浐灞,西次沣水,隋文帝开皇二年营建,至三年三月移入新都,名其城曰大兴城。正殿曰大兴殿,殿宫曰大兴宫,宫北苑曰大兴苑。唐高祖武德元年改大兴殿为太极殿,宫门为承天门(隋名昭阳门)。《吕图》曰:“西京记云,大兴城南直子午谷。”据子午谷乃汉城所直,隋城南直石鳖谷,则已微西,不正与子午谷对也。古今水道有移改,山无移改也。

此文可知:

其一,汉长安城正南门正对子午谷,“据子午谷乃汉城所直”。

其二,隋唐都城在汉长安城东南十三里,其正南门“直石鳖谷,则已微西,不正与子午谷对也”。

其三,因“据子午谷乃汉城所直”,合王莽所命名之“子午”道。

自古衙门向南开,子午谷为正南方,子为正北,即汉长安城正南门;正南为午,即汉中郡治西城县,少偏西为安阳县城(汉阴县汉阳镇冉家坝)。

子午道南山两个出口:正南出口观音河与月河交汇处即今汉阴县城西李家台;稍偏西出口为直水(池河)出口转弯处直城(前池)。二地近似,都在两水交汇处,一为出口,二为入口,防守子午道驻兵之地。西魏时,安康郡守李迁哲防守子午道失守;南宋初,金州知州王彦在子午道打败金兵收复汉阴。

参考文献

1.《尚书》,2.《战国策》,3.《史记》,4.《通典》,5.汉代至明代史书,6.《太平寰宇记》,7.《楚国史》,8.《雍录》、《三秦记》、《长安志》、《长安县志》等等

作者安康汉阴  陈世奎

电话13038929996

邮箱chs998@163.com

2023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爆笑鬼谷 |冯章出计示弱戏楚国
古今第一大忽悠,教你如何让敌人把自己当朋友
2000多年前的“省城安康”,到底有多强大?
文言百练:战国策·秦策
《史记》张仪欺瞒楚怀王实为伪造 其来源秦武王时冯章欺骗楚怀王
大秦帝国之武王嬴荡:季君之乱的根源,就在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