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身同治,让癌止步!
6月15-17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内蒙古蒙医药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心身医学知识竞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盛大召开。著名临床肿瘤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受邀出席,与国内医心身医学、心理学界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区内蒙医药学界前辈老师共谈心身医学最新研究与进展,促进医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战争模式”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
何裕民教授以慢性病的综合(非药物)康复为课题,进行深度演讲,提出奉行新医学模式,确保给予心理和社会支持。何教授提出,急性病讲“征服”,慢性病更宜“调整与适应”。战争史上著名的滑铁卢战役,最终决定了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命运。因为急于用征服的方式,试图改造所有异己的东西,使得计划不够周全,最后让一代战神拿破仑落得悲惨的下场。其实,面对癌症也一样。注重综合的中医药调整模式(即“王道”调整)是解决问题的较为理性,且常常更为有效的模式。
神奇“巫术”:心理暗示
癌症的发病及恶化大都与生活方式、情绪及心理密切相关。病情随时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随时加强监控,才可以减少发作或进展。何裕民教授纵观多年成功经验,合理且综合的治疗,只作出40~50%的贡献,剩下的可归功于综合的心理及治疗教育。
这里有两个故事,深刻地映射了心理治疗的重要。一位工人下班后被锁在“冷库”里,第二天人们发现他时,已经冻死了。而令人惊奇的是,那天根本就没通电,冷库里只是常温!;而另一个故事,在华沙,一群儿童在嬉戏。一个吉普赛女巫托起一位小姑娘的手,仔细看了看说:“你将会世界闻名!” “预言”应验了,这小姑娘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心理暗示”给了居里夫人一种“成功”的信念;那位工人则是自己害死了自己,望着被关死的铁门,心想:“完了,这里零下几十摄氏度,我肯定要被冻死了!”由此可见,心理暗示能引导人走向成功,也能致人死亡。根据研究结果表明,进行治疗性心理教育可降低患者心理抑郁和增强有效的应对能力。
慢性病“成也自我,败也自我!”
目前老年病泛滥,依靠打针吃药治疗,效果几乎微乎其微。慢性病大多数不可能治愈,只有加以控制,防范其发展。何裕民教授强调“作为患者,学会调整角色,承认患病事实,并改变态度及生活方式,意识到需要有持久战和接受可能带来痛苦的放化疗、手术等治疗的思想准备;作为医疗工作者,需针对疾病对患者进行治疗性教育,在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轻度或主观认知障碍等慢性疾病方面,帮助他人理清思路,知晓康复之路在何方!”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将目前医学无法攻克的难题,阿尔茨海默病(即AD)定义为大脑“生锈”的慢性疾病。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阿尔茨海默症患病人数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实则是人的思想观念。很多人觉得治不好,就放弃,这其实是最傻的选择!
正因缺少社会关注度,阿尔兹海默病才肆意横行于中老年人群的大脑中进行摧残。这种被称为比癌症还可怕的疾病,若未提前有预防意识,可能人到中年就不得不面临认知障碍。
所以提高健康意识,切勿等到机体“生锈”时,才想起来“除锈”,不如早期进行“防锈”来剔除慢性病的迫害。
控制病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应对模式和对策!只不过大多数人“身在庐山中”无所知觉而已。因此我们要改变对待慢性病的陈腐看法和庸俗观念,用新模式采取合理、适度和综合的治疗措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何裕民教授出席中国民族医学会心身医学会分会:心身同治,让癌止步!
临床医生们,你会看病,但会救心吗?
肿瘤名家何裕民
何裕民:“科学中医”的情愫
:《癌症只是慢性病》,不再谈癌色变,
第三届全国创伤与慢病管理MDT研讨会(第一轮通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