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官鉴|瓷上水墨——扒村窑


扒村窑位于河南省禹州境内,是磁州窑系的一个主要类型,它与修武当阳峪窑、鹤壁集窑、登封窑、博山窑同承一脉。


产品中以白地黑花瓷为主,把制瓷工艺和中国传统书画相结合,表现题材多样,风格粗犷、质朴。


至迟始于北宋中期,盛于金。它在烧制工艺,器物的品种等方面与附近的窑址互有影响,吸取众家之长,并在当地、当时文化背景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浑然天成的扒村窑


中原古陶瓷博物馆馆长冯志刚在接受中国文物网采访时表示,扒村窑的出现得益于扒村得天独厚的陶瓷生产条件和文化背景,扒村具备了陶瓷生产的四大要素。


首先,当时的民众对陶瓷的市场需求量大,其次,制作陶瓷的原材料充足,扒村位于禹州市城北(稍偏西)12.5公里的浅井乡,四面环山,矿产资源丰富,东部和北部的小山岗产瓷土,西部的杏山产煤,书堂山和赵老庵附近的灰灰菜沟储备矿体总量为2亿吨,是陶瓷原料中脊性优质原料。


塑性原料中的高岭土,碱石在当地的储量也很大。溶性原料中的方解石、瓷石、白云岩在浅井乡的储量也很大。这些正是瓷场不可缺少的原料燃料和自然环境。


再次,交通便利,瓷器的运输很大程度上依靠水路,水路运输能够保证瓷器不被损坏。


最后,拥有深厚的制瓷文化背景,扒村窑陶瓷在金代达到繁盛期,金代陶瓷融入了女贞文化和外来文化因素,金人南下以后,陶瓷形式上开始出现一些外来特点。但是总体上还是延续了宋代的文化特点。




 扒村窑烧造的瓷器器型丰富,造型多变,满足了当时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瓷器装饰以白地绘黑花为主,其它有白地划花、翠青地绘黑花或印花、红褐地绘黑花、白釉、黑釉、绿釉、三彩、加彩等。


白地黑彩把制瓷工艺和中国传统书画相结合,表现人物、花卉、鸟兽、山水,线条流畅、题材多样,亦有不少书法题材或者单个表现吉祥如意的文字,或者是完整的诗词,字体多样,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从中亦可窥见当时人们的审美观点和风俗习惯。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扒村窑被发现以来,虽有故宫博物院陈万里、冯先铭、叶喆民等陶瓷专家先后对扒村窑遗址进行考察,写过篇幅不长的调查报告,相比于对磁州窑的大量专题研究,扒村窑似乎还未引起陶瓷界的广泛重视,更没有美术界同仁的参与,长期以来扒村窑被淹没类同于磁州窑的其它类型中。


凝结在古瓷上的中国画



扒村窑与其它磁州窑类型颇多相似之处,这是由于地质条件,地理环境的相近和时代背景的接近所造成的,也是它们共同形成窑系的原因,它们不仅是技法上的外观特征相似,而且在胎质,釉质方面也存在一致特征。

 


磁州窑装饰的一大特点是用毛笔直接在器物上书写、绘画,根据器物形状和装饰的需要,灵活落墨,把握重点,一挥而就,不假修饰,寥寥数笔而神采飞扬。


就题材而论,扒村窑的瓷绘以花鸟、书法居多,其次为人物、山水。从装饰风格上可分为人物类、文字类、动物类、风景、花卉、图案类。绘画题材广泛,中国传统绘画中人物、山水、花草等都有所涉及。


 一、文字类

 

文字符号作为陶器的装饰由来已久,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已有刻符,这些符号是汉字的萌牙形态,后来才出现在甲骨和青铜礼器之上。


春秋战国之际陶器上的文字逐渐增多,一般为工匠的名字或地方官营制陶作坊的名字。早期的文字符号大多以刻划和模印为主,线条僵硬,笔划滞涩,结构疏松,字体单调,缺少变化。


陶瓷上的书法艺术远远滞后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直到唐朝书法才开始在陶瓷上大量运用,在经历了晋代书法的黄金期后,陶瓷书法艺术得以在较高层次上发展。

 


扒村窑的文字装饰可分为单子、吉语格言、词与赋这几种。宋代理学发达,是一个爱读书的时代,讲学问的时代,重义理的时代,书卷气的浓郁挥之不去。


 二、山水、花鸟类


 扒村窑的瓷绘装饰中动物、花卉题材占了很大比例,写实、写意形态俱存,正与两宋画坛取得的成就相仿佛。

 


宋代山水画坛百花争艳,纷然杂呈,与此相反的是,扒村窑瓷绘中很少出现山水的形象,或者作为人物的背景与简化的树木、楼阁一起出现,极简略、草率。花鸟类的形象由于与人们心中和美的意愿相符合,所以出现频率比较高。


三、人物类

 


宋代是人物纹饰发展的成熟时期,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民情风俗。扒村窑人物类纹饰形象栩栩如生,种类繁多,一般人物、礼仪人物、仕女图、婴戏人物等等都极具特色。


扒村窑形制完美,纹饰繁多,以方寸之地集绘画、诗文、书法于一体,承载着历史的印迹,负担着教化、娱乐的功能,产生了超乎器型和纹饰之美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正所谓“使形下之器启示形上之道”。


扒村窑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技法,是中国人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的体现,物串联起来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尽管陶瓷工匠们生活在山间乡野,生长于普通民众之中,他们以画笔写出、绘出心之所想,目之所见,产品上所画的内容自然带有中下层人民的思想和情感,反映了宋代河南禹州境内的民俗、民风、民间情趣。这种方式传承至今,积淀着珍贵的民俗文化和艺术智慧,为中国的陶瓷发展史增添了多姿多彩的篇章。(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路先锋——磁州窑陶瓷纹饰的演变
素雅之中见奇美——大宋之花扒村窑
(8)生动洒脱的瓷画艺术
上海博物馆藏陶瓷精品选(二)
扒村窑
河南禹州扒村窑白底黑花瓷绘艺术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