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朝时期瓷器的发展特点


从东汉开始,南方青瓷始终占主导地位。南北朝时,南方青瓷锈渐渐传入北方,出土文物证明,北魏晚期北方已经能够生产瓷器了。山东淄博曾发现一处北朝青瓷窑窑址——寨里窑。但北方墓葬年出土的相当数量的瓷器并不是寨里窑烧的。



1948年、河北景县封氏墓中出土的一件青瓷莲花等,高55.8cm,全身堆贴浮雕了七层莲瓣,镶贴四层团龙、飞天、团花、菩提等纹饰,造型、纹饰和南朝的莲花大尊极为相似。经过化验,其胎和釉的化学成分和南朝瓷不一样、含三氧化二铝及氧化钛高,三氧化二铁比南方瓷低,虽然没有找到窑址,但可以肯定是北方青瓷。这么大的瓷器在烧制时不变型,且纹饰复杂,胎釉结合紧密,说明当时北方制瓷的工艺水平已很高,初创时期的瓷窑是烧不出这样的瓷器的。



另外、1958年河南濮阳李云墓出土的青釉划花六系罐,系间划团花、腹部划三角形几何图案;胎质细白,釉色青中闪黄,玻璃质强、施半釉、呈泪痕状向下流淌。这两件瓷器说明北方瓷和南方瓷既相互借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各有自己的特殊风格。



北朝的制瓷工匠最大的功绩是创烧出了白瓷。白瓷是从青瓷转化而来的、烧制白瓷的先决条件是降低胎、相中的含铁量。换句话说,只有将胎、釉原料淘洗得非常精细,尽最大可能去除杂质,才有可能烧出白瓷来。



其实,长沙东汉墓中已经出土过几件闪青或闪灰的白瓷,因为不是纯白色的,所以只能算原始白瓷。真正的白瓷出于北齐武平六年(575年)的范粹墓,器形为四系罐和长颈瓶,其胎子细密洁白,没有施化妆土,器表施很薄的含铁量极低的透明釉,釉厚的地方闪青色,这也说明了白釉是从青釉中演化而来的。这时的白瓷,釉不是白色的而是透明的玻璃釉罩在白胎上,因此胎子是否洁白至关重要。一些瓷胎达不到洁白的程度,只好在灰黄、灰白或肉黄色胎上罩一层白色化妆土以达到这一要求。



北齐武平七年李云墓、武平六年范粹墓都出土了白釉绿彩瓷长颈瓶,这说明当时的工匠不但可以减少釉中铁的成分,还可以随意增加铜元素,为以后创烧唐三彩奠定了物质基础。



范粹墓还出上了一件黄釉双系扁壶,器身凸印胡人舞乐纹饰,五人均高鼻深目,身穿窄袖长衫,足蹬长靴,一人在中央翩翩起舞,其余四人在旁持乐器伴奏,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中原和西域地区交往的情景。相同造型的扁壶,天津艺术博物馆还藏有一件,其釉色和串珠边饰基本相同,但天津这件的主题纹饰是两只翩翩起舞的凤凰。这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型例证——扁壶的造型、纹饰的安排都带有西域色彩,而凤凰却是中原汉族创造出来的。



北朝的东魏时期已经烧出胎质坚硬细薄、釉面漆黑光亮的黑瓷了。河北平山县北齐崔昂墓出土了一件黑釉四系缸,敛口,宽肩,上腰鼓,下脂急收,平底,肩安四系高出口沿,肩、腹划弦纹二周,内外均施满釉,光亮细润,整个器型建高,从造型到胎、釉及纹饰都和南朝时的瓷器有很大差别。



北朝瓷器一般实用品多,常见有盘、高足盘、碗、杯、缸、瓶、壶、盒、罐、灯等。大多数光素无纹、有的有简单的弦纹、寥寥无几的划纹或捏塑花边,部分有纹饰的多划、贴、塑莲瓣,有的瓣尖部凸出翘起,纹饰多租犷稚拙。壶、罐、瓶、尊多塑二、三、四、六不等的系,方系、桥形系、泥条系均有。北朝也有鸡首壶,鸡头高昂、露出胸脯,相对处龙柄连肩,龙头扎进盘口,做饮水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六朝青瓷之南北朝青瓷作品赏析
一篇好文读明白,三国两晋南北朝隋瓷器
记录(108)之故宫 武英殿陶瓷馆(3)
中国陶瓷文化,故宫收藏的南北朝瓷器,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古瓷欣赏[89P]
隋代瓷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