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北历史(174):曾经的二马路,为啥被更名为长春大街?

几天前,每日汉字编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长春有大马路,为啥没有二马路?

这篇文章发表后,很多小伙伴跟帖留言,说长春有二马路,就是长春大街。

发表这些留言的,每日汉字编辑只能说,他们没有好好地看文章,文中说的很清楚。

那么,曾经的二马路,为啥被更名为长春大街呢?

长春大街

在长春,长春大街是一条很重要的街路,从人民广场一直延伸到东大桥。

这条街路两侧商家林立,路面宽阔,非常繁华。

不过,在长春城刚刚建立的时候,这条街名字叫做二马路。

为啥叫做二马路呢?这与长春商埠地的建立有着直接关系。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获胜,两国重新划分了势力范围,长春站以南的满铁附属地成为日本的管辖范围。

不久,日本与清政府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规定开放“奉天省内之凤凰城、辽阳、新民屯、铁岭、通江子、法库门;吉林省内之长春、吉林省城、哈尔滨、宁古塔、珲春、三明;黑龙江省内之齐齐哈尔、瑷珲、海拉尔、满洲里”共16处为商埠。

于是,长春开建商埠地。

二马路

长春开建商埠地,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

当时,为了避免日本人侵占中国更多的地盘,商埠地的区域南起长春老城的北城墙,北至二道沟的沙俄附属地。但是,日本人绝对不让你这么干,满铁先以三井公司名义秘密在头道沟购地,此后通过外交途径公开与中国政府协议划定了满铁附属地。这样,当初商埠地的区划被满铁占去近一半,最后的区域确定在北至日本桥一带的朝日通(现上海路),南至老城北城墙。

弱国无外交,当时长春的政府只能缩小商埠地范围,规划了商埠地的道路框架,南北干线是商埠大马路。从大马路南端(原长春老城北门处,现大马路与长春大街交汇处)依次向北,布置了六条东西向的马路与大马路交叉,分别命名为二马路、三马路……直至最北端的七马路。

但是,那时候的二马路只不过是西部的这一段,就是现大马路以西至大庙门前的这一段。

当初,长春并无大经路,现大经路口的城门叫“马号门”,就因为城门内长期是长春府衙(四道街)北后院的马号。而在大马路东,二马路并没修,一直是护城河的状态。想去往东大桥,是要经过三马路的。

长春大街

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全面侵占长春。

侵占长春后,日本出台《新京都市计划》,重新规划长春的街路。

那个时候,东大桥非常繁华,日本人就以今日的人民广场为起点,规划了一条街路,直接到东大桥。就这样,二马路成为这条街路中的一部分。

二马路名字不洋气,又有商埠地的痕迹,所以日本人决定舍弃二马路的名字,决定给这条街路重新起个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春老建筑物语—长春大街
“岁月长春”掌上图片展(十一)
美食|长春这六家永远在排队的餐厅,你都吃过么?
重温长春-老城门
百年沧桑话长春——老城街巷
岁月钩沉:曾经叫国际马路——和平大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