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岩竹呓语:回首2018(《岩竹手记》摘抄三)
岩竹呓语:回首2018(《岩竹手记》摘抄三)
(一)
岁月并不如歌,她犹如潺潺流水,悠然自得,不急不躁,顺着自然形成的河床(如果也可以叫河床的话),浅吟低唱着流向大河、汇入江海。每一个家庭都像一条小溪,在相互交汇中融成了社会这个海洋。愿岁月静好如初,盼人生淡雅如菊。(2018.3.1)
(二)
感觉是稍纵即逝的,一旦有“灵感”,就必须记下来,趁那种情态尚在,就要写下来。否则,有了感觉不随手记下并写成文章,我们就成了掰苞谷的猴子,到后来什么收获也没有。(2018.3.6)
(三)
思想作为灵魂的产物,永远打上个性的烙印。人们认可的思想观念只是对前人诸多思想的综合和归纳,永远不可能达到思想者原初的“觉悟”。其实,人们都是这样接受支配我们的思想的——当然加上了我们自己体会的东西。(2018.3.7)
(四)
从本质上说,利益(或曰互惠)是人际关系的纽带。从广义上说,利用是一切存在物关系的纽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非是物质实惠或精神依托,在触手可及或情感想望下,构成了自己的精神质感。离开了这两者,就无所谓人际关系,实不过是没有交叉可能的陌路人而已。(2018.3.19)
(五)
信任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如果失去了,就只剩下防范,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撑开心灵的保护伞,在周围扎上铁篱笆,甚至于箍上铁屋子把自己罩住,使一个个个体成为孤家寡人,人人成为社会的互不相干的原子!(2018.4.1)
(六)
人活一辈子,总会或多或少对人世人事有所思考、有所心得,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都是思想家。而今,教人做人的书籍充斥书店,教人做人的段子充斥微信,仿佛别人都不会做人了,需要他们来教导。其实,再著名的人物,也都是从自身或他人处学会或懂得做人的,这种人生感悟大都是通则中加上了个人的体会,拿到别人身上虽有益但作用不大,因为离开自己的体会,那些教益都如水过地皮湿,无法浸入内心,只有自己用心思考所得才能教正自己。这种书虽可读,但必须有自己的人生历练做基础。否则,也只能是别人生活和思想的看客。(2018.4.9)
(七)
读施一公先生的演讲《我的认知再度崩塌了, 世界可能根本就不存在》,我进一步认识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物质观,相对深入地知道了暗物质、暗能量和量子级的物质的问题。这明确地说明了世界是物质的存在,就连我们的意识和精神也可能是物质的特殊形态!也许我们死亡之后,作为曾经构成意识和精神的物质散布到物质空间中去了……进而,也许灵魂真的是存在的!只是我们现在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还没有能力找到和证明灵魂存在的确凿依据。
我猜测,灵魂可能是一种暗物质,具有暗能量。科学家说,用“暗物质”、暗能量来称呼我们没有确凿认识的物质是一种暂时的“概念”。将来可能会像命名量子一样,给出切合实际的名字。空气作为一种物质,我们虽然知道它由哪些已知的粒子构成,但粒子之间的空隙里是由什么物质构成,还不甚了了。声音和电波之所以能够传递,当然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一定有什么物质起到了作用的结果,只是我们并不清楚底细罢了。
也许精神或灵魂这种“物质”只有在生命存在的时候才存在,一旦生命死亡,它们就消散到天上地下去了。作为物质,它们可能是寄寓在生命体中,并不能够单独存在。而说它们存在,可能只是我们的臆想罢了。不过,作为我们人类巴不得灵魂和精神能够确实单独存在。因为一旦它们存在,我们可能就有了聊以自慰的理由,成为我们追求的一种东西,成为我们自我安慰的“借口”。——可是,在我们的常识中,人死如灯灭,一切都不存在了,存在的只是后人的记忆和回忆、纪念。作为曾经的存在者,究竟灵魂存在与否,我们根本无法知道了。正所谓阴阳相隔,无从知晓了……(2018.4.12)
(八)
好马不吃回头草!一切都要过去的,人不能汲汲于过去的事物,因为既成过往,就是历史、就是陈迹。人要向往新生事物,让经验教训成为未来生活的启示,而不要陷入对过往的纠结之中。(2018.4.17)
(九)
一旦人们面对利益,就能看清内心的所思所想!我们必需借助利益这个试金石,去弄清人们的德性。(2018.4.18)
(十)
在这个自媒体充斥网络的时代,不少人花费不少时间,在网上发一些不咸不淡甚至了无生趣的东西,浪费了别人时间还自以为乐,真如鲁迅先生说的,是在谋财害命了!怪不得余秋雨先生既不上网也不使用手机,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屏蔽扯淡信息的办法!(2018.4.20)
(十一)
任何文本都是主观性的,不管是所谓客观的描述,还是理性的分析,没有一种文本能够纯然地客体化。即使你听过的话和所讲的故事,也都是讲述者自己视角下的讲述,已经包括了他观察的角度,暗含了他吸收的某些观念。而以文本出现的东西,更是作者心理、认知、观察的结果,而到了文本中则又会因当下的心境而离原本的东西距离更远,失去了原始的情态。我无宁说,在我们读到的一切文本中,都没有了原始的况味,甚至那些以写原始为己任的文字,也是充溢着个人性的、概念化的东西而失去了本色。
城市以规则相维系,乡村以感情为纽带。所以,城里人以利益为重,乡村人以亲情为本。然而在当代的社会里,利益关系压倒了亲情关系,商品化、市场化已经充斥到乡村的角角落落,似乎这社会已没有了亲情的维系。(2018.4.24)
(十二)
做人不易,在于人心不齐。在这个利益至上的时代,你无论是动了谁的奶酪,或奶酪分的不均,就会对你心生怨恨,至少是心中不快,耿耿于怀!(2018.4.2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呓语
呓语 文/路边草
在职场遇到生气的事怎么办?学会思想的三个层次,轻松解决问题
闲谈:人有灵魂
《我心归去》教案5
沈晓密 | 至于文学? ----读王莉诗集《浅唱低吟》后的呓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