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何炳章教育文选》中的几种理论观点(二) 转

第二.在教师成长上,我是“自我造就”论者。我认为教师切不可用“蜡烛”观来消耗自己,而要用“自我造就观”来成就自己,成名成家,乃至成为教育大家。造就自己就是造就学生的前提;造就学生,又促进自我造就。这才是教学相长的绿色教育生态。

解读:在这里何老建议我们:“造就自己就是造就学生的前提;造就学生,又促进自我造就”。看似平常,其实它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种理念,是一个行为表象的问题,更是一个思想深处的问题。

让我们来将这个理念作为一面镜子,看一看我们自己以及身边的同事中,能否找到 “蜡烛”的影子:每天来到学校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一叠一叠的作业,就是抓班级卫生、纪律、找学生谈话……兢兢业业,忙忙碌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似乎永远有忙不完的事,抽不出时间阅读,静不下心来思考。对知识的渴求欲,对事业的进取心,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渐渐消磨殆尽。学生们在每天的学习过程中一步步提升,而自己却在一天天地“炒陈饭”,若干年后,变成了“教小学就是小学水平,教中学就是中学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指出: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就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我认识一位教师,他“对一切都感到厌烦”,正像他所说的,他不愿意总是重复讲同样的东西。学生从他的话里感觉到他的思想是停滞的、僵化的。教师不尊重“思想”,学生也就不尊重教师。然而更加危险的是,学生也像教师一样地不愿意思考。

卢梭在他的教育专著《爱弥儿》中鼓励教师: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作为教师,我们每天在教育学生如何求知的同时,切不要忘记为自己“充电”,促自己提升。在教育学生如何树立理想的同时,切不要忘记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诗意”。这样,当自己的学生功成名就之时,才不至于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羞愧,才不会被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所抛弃。

与学生共同成长,营造教学相长的绿色教育生态。

第三.在教育实践上,我是“教育动手动笔”论者。我认为,仅有独立实践和独立理念而不善于总结,是当不了教育家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家是“动笔总结”出来的。

教育是要科学理念的,但更要将科学理念具体化;具体化的本领,就是我们要修炼的最重要的本领;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认真就怕“具体”二字,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才落实,大而化之,“原则”来去是不行的。

解读:何老一针见血地指出:合肥与有些地区相比,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太少,原因或许很多,基本的一点,当是我们在勤于动笔、善于总结上,与人家差距甚大。而怕伤脑筋,懒得动笔,恐怕是国人的通病。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如何克服这种惰性,逐渐养成“动笔总结”的习惯?笔者觉得大家不妨从书写教学随笔(日记)开始,苏霍姆林斯基在《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中写道: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只要我们能坚持将一天所见、所想、所读载入日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我们一定能够体会到理性思维的快乐,品尝到动手动笔的收获。

     习惯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

第四.在教育意义上,我是“自育自学”论者。我认为,在学校教育的情景下,所谓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所谓教学,就是教学生会自学。不能教学生自育的教育不是真教育,不能教学生会自学的教学不是真教学。

解读:苏霍姆林斯基曾列举过这样的事例“大概每一位教师都遇到过这种现象:昨天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知识,回答得也很好,可是今天上课时,你瞧,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就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把教材全忘了。还发现,许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在昨天上课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困难呀”。他进一步指出:懂得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我想苏氏在这里正是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强调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尽可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才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一点与何老的“自育自学”论不谋而合,其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疑这一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

再看看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师总是不厌其烦地一点点、一遍遍讲解。但是,“学生真笨,这个问题我在班上至少已讲了45遍”这样的牢骚恐怕我们不少老师都发过。

就像津津有味看戏的观众能听懂戏的内容,但如果叫他上台去演,这之间就可能有很大的距离,学生听课也是如此,如果他们只是观众,即使老师这个演员演的再精彩,学生可能也是不得要领的。

不妨再类比一下,如果我们想学习游泳,恐怕在岸上几个小时的讲解,到了水中还是避免不了要“呛水”的,然而或许就是这个呛水的体验才是促使我们将在岸上的“理论知识”迅速消化的最好“催化剂”。

    让学生 “下水”,因该是我们的课堂所要坚持的!!

另外,何老在课堂教学上的“结构改革”论者。教育功能上的“教育动力”论,在教育管理上的“中观指导”论等理论,笔者将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慢慢领悟其中的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路躬行一路思 “自育自学”是真谛
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书
“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初探阶段性总结
高效课堂没用?其实是你接触了假的高效课堂
合作教育的实践探索
小学校长培训心得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